●启功先生为人谦和,逢请教者来访,皆彬彬待之。偶有乞赐评语,先生出语宽厚,或调侃幽默,或涉古及今,多以鼓励,俱一派儒雅之风。
年初有山东某高校行政领导携书法作品登门乞教。启功先生看过作品后,觉得“笔墨尚佳可”,便于彼册页上题书“微肉有骨,握拳透爪”云云。来人立即面带愠色,问道“‘微肉有骨’啥意思”,“人手可谓爪乎”;同来的秘书亦愤愤然:“我们大老远的来了,就给这评语……”
启功先生后来提及此事,说“明明是褒,他认作是贬,我当无奈。我要再说他‘断柴枯骨’,还不得怒发冲冠,冠为之裂呢”。
启功前评“微肉有骨”,语出《笔阵图》的“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启功借语作评,言来访者书法骨格瘦硬,属于“善笔力者”。
又“握拳透爪”,言笔力遒劲,须不露锋芒地藏于点划之中。此乃《广艺舟双楫》评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的名语,语曰:“《麻姑坛》握拳透爪,乃是鲁公得意之笔,所谓‘字外出力中藏棱’,鲁公诸碑,当以为第一也。”握拳,谓善藏;透爪,谓外不露爪,但力感可透。
以上二评语皆褒扬无疑。能书者未必皆悟书理。启功好意,彼反而认褒作贬,是彼不知书理。对糊涂人,道明白语,可乎?
启功后来说的“断柴枯骨”亦有出处。按清代《书学捷要》的说法是“书贵瘦硬,其实清挺非瘦硬也,故瘦而不润者,为枯骨,为断柴”。此四字,言书病书忌,确为贬语。
启功说“怒发冲冠,冠为之裂”是幽默语。此语亦有来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后人相传亦有写作“发上冲冠”、“冲冠怒发”的,皆形容愤怒至极之态。后来《晋书·王逊传》狗尾续貂,来了个“怒发冲冠,冠为之裂”,夸饰失度,落下文坛千古笑柄。
启功后借二言,只为调侃,亦是善意。
(1994年7月10日)
●秋逢佳晴,教研室楼高纳风,十分清爽。午后有北师大学生来学院寻同乡学友,顺便访余。余正凭窗闲望,见彼等来,遂欣然围坐闲谈。
话题扯到文人表字,彼等认为,表字乃表述名字的文字,固无疑,然而“表述”终有巧慧平拙、直露含蓄之分。譬如杜牧,字牧之;刘过,字改之;欧阳通,字通师;文同,字与可;曾巩,字子固等,皆了无余味,太过平常,与其大诗人、大书画家、大文学家的身份不称。
彼等高见,不敢苟同。姓名,通常可受之于长辈,亦可受之于师长。表字,一般则由自己决定。表字如果也非他人所赐不可,或者连取字号也要故作伟大,看人家的脸色,人活着也真的太累了。取字,本是自康自乐的事,与身份称与不称,有甚关系?况且取字时也不知将来会有几分伟大。只要不是那些小器皇上的作为(例如汉明帝讳庄,便呼庄子为严子;唐太宗讳世民,遂改民部为户部等),愣要天下人都一致行动的话,别说是取字,纵令改名改姓,也可以自己说了算,管人家爱看不看呢。
取字,属姓名文化,文化人专享。跟诗文创作一样,虽有巧慧平拙、直露含蓄之分,但与身份相联系观之,绝无称与不称之说。巧慧含蓄固然好,平拙直露,若果自家愿意,顺眼顺耳,也不在乎旁人说道。事实上,取字平拙直露,后来功成名就的,也不在少数。或许,正是这些平拙直露的表字,才让他们不露山不显水地获得了机遇和运气。
奇异是一种风貌,平常也是一种风格。众皆尚异,奇异成了平常,平常便成了奇异。
中秋节,可以不吃月饼。
(1996年9月13日)
●晨起看报,又想起宋代陆游伯父陆元长亦左手擅书事。一查书架上的《老学庵笔记》,果然有此人此事。
据陆游言,陆元长右臂有病,遂用左手握笔, “字法劲健过人”,而陆家宗室中人却不以为然,说他“犹是自幼习之”。如果真是自幼练得如此,亦属不易,何必硬要较真,让陆游愤然不平。陆游所记,一般都核查研究在先,比较翔实,应信陆说。
与左手擅作书画相关的事,在南宋还有一人,不可不知。
此人姓赵名广,合肥人。原本是大书画家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擅画鞍马、释道、人物、花鸟等)家的杂务小工。李公麟作画时,他服侍左右,心会目染,年久亦能画马,甚可乱真。靖康之变(1126年)后,金灭北宋,兵破东京(今之开封)。金兵知赵广擅画,强逼他为所掳的妇人画像,赵广毅然推辞,说自己实不能画。后来在金兵横刀威胁之下他仍旧不从,金兵遂断其右手拇指。据陆游所记,所幸赵广平常用的是左手,虽然右手落下残疾,乱定之后仍可作画,只是“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后来传世的所谓李公麟画的观音大士像,实际上大都是赵广所画。
一个杂务小工,能暗中习画,且画事有成,可谓善学。遇强兵威胁,刀下凛然而死不苟且,也堪称英雄。
惯用左手,侥幸存得左手,不亦天意乎?
(2000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