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络从1998年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到成为今天国内网络业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已悄然走过近八年的路程。回首八年,在历经了风雨交加、悲欢离合之后,收藏网络已开始茁壮成长、渐成气候,其发展步伐虽有交织,但基本脉络仍清晰可辨,大致上可分为启蒙期、拓荒期、蓄势期、整合期和割据期。
孤独者的启蒙期
这一时期大致可确定在1998年。这时网络上开始出现了有关收藏的个人主页,虽然只有孤单单的几个游荡在国际互联网上,但毕竟有了开始。这些早期的启蒙者,当时都还没有独立的域名、独立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还没有一点像样的内容,基本上是个人一时兴起“把玩”而成。平白的页面,几个栏目,点点信息,外加一长串与收藏不相干的网站友情链接,是这些主页的共同特征。这些主页无论是技术、设计,还是内容和布局,在今天都不值一提,但其在网络收藏发展史上的地位却显赫有加。
先行者的拓荒期
到了1999年,收藏网络开始出现较大变化,正式进入了拓荒年代,其重要标志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收藏网站陆续出现。其中具代表性的主力有深圳的中国国际艺术品、安徽的安徽画廊民间收藏、河南的中国收藏与拍卖、陕西的汉龙、湖南的中国收藏网和海南的国际艺术品交流中心等,在网站数量上已形成了一个行业的小群体。这一时期的网站,已开始探求大网站的构架,开始注重营造页面的艺术气息,开始意识到信息量占有的重要性,而且无一例外地开始了多种赢利渠道的尝试。但总体而言,虽然数量不少,但品质仍然不高,大多属个人合伙性质的网站,仍能不时看到早期个人主页的影子。在技术上,页面静止,缺少互动,谈不上数据库的应用;在策划上,缺乏定位,个性特征不明显,局限于资料的堆积和占有,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在内容上,往往“面子大”、“肚子空”。首页的栏目、频道可以给你开列上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但一旦打开链接,不是内容少就是没有内容,靠此来一味称“大”;在设计上,可能是技术人员的过多参与或话语权过大,页面的技术味和学生味很浓,花哨有余而美感不足;在赢利上,方式虽多,但与传统收藏业务结合较少,一味靠IT技术劳动吃饭,其间成功者寥寥,有偿服务基本上成了摆设。由于缺乏足够援引的经验,当一个新的创意出现时,会短时间风靡业内。当时汉龙网的一个小栏目“每日一珍”一经推出,居然被那么多的个人网站做了镜像,这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
这一时期的收藏网站明显具有拓荒的意义,其既顺应了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潮流,也引领了收藏界的网络风气之先。他们在承继了早期个人主页的努力之后,逐渐探索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收藏网络之路,虽然有太多的网站已悄无声息地消失于茫茫“网海”中,但他们所开拓出的网络收藏基本模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没有太多的超出。
繁忙而热闹的蓄势期
1999年末至2000年,国内收藏网络界总体呈现出了繁忙、热闹的景象。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小报小刊,数字英雄、网络神话的宣传铺天盖地,加之随后而来的国外大批风险投资如过江之鲫涌向中国内地,成功融资尔后一夜暴富的念头在收藏网络界迅速蔓延。这股掘金大潮给收藏网络界带来的震动和影响是巨大的。
这一时期的收藏网络,秉承了网络经济的精髓要旨,抢夺“眼球”,争抢“注意力”,信奉谁拥有访问量谁就拥有未来,可以用“一日三秋”、“大干快上”来形容当时收藏网络的热闹场景。一方面中国国际艺术品、安徽画廊民间收藏、汉龙等老网站忙于改版做大,栏目增多、更加细化,内容丰富、更加详实,页面亲和,设计更加人文化,免费服务更成了通行的标准;另一方面,嘉德在线、前门楼、容宝斋、天力集藏和中国收藏网等大批新型网站纷纷涌出,加入了收藏网络建设大潮。
由于信息扩容和会员扩张的需要,一线大型网站开始了对最新互动技术的追求,“社区”、“聊天室”开始出现,大型数据库的开发也在千呼万唤之中。由于资金和技术准备不足,收藏网络的数据库开发“难产”了较长时间,记得当时中艺网的数据库架构做了长达半年有余。在没有数据库支持的日子里,一个大型网站的维护完全依靠手工进行,其辛苦可想而知,而重新改版的劳动强度,则更不亚于重建一个新的网站。谁拥有了数据库技术,谁就抢占了网络发展的先机。在这种情形下,嘉德在线稍后率先推出的大型数据库和较为完善的网上拍卖系统,在业内引起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
虽然这一时期网络建设的“虚火”太旺,但却客观地推动了收藏网络的高速发展,使收藏网站在数量的积累和质量的提高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其日后稳定、有序的发展积蓄了充足的能量。
“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整合期
2001年至2002年,随着国外风险投资在内地上空一掠而过,网络建设大潮开始降温。虽然风险投资在收藏业也洒下了零星甘霖和点点雨露,但对国内网站建设资金总量的影响并不大。但风险投资的撤出,给国内网络业的重创却是空前的,其所产生的毁灭性的负面影响也折射进了收藏网络界,给收藏网络的建设者们以有力一击。此时的收藏网站便也风声鹤唳、个个自危起来。于是,收藏网站的重新洗牌成了大势所趋,整合时代呼之而出。
并购合作、强强联手、删繁就简、彰显特色,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嘉德在线、汉龙、中艺网、中国民间收藏网、中国收藏家等网站由于得到持续的经费和技术支持,网站稳步发展,焕发了勃勃生机。其间嘉德在线利用了风险投资的巨大财力收购了国内正当红的综合拍卖网站网猎,奠定了自己在收藏拍卖网络中的龙头老大地位;中国民间收藏网并购了安徽画廊民间收藏的资源,而一跃成为国内民间藏品的主要网络集散地;汉龙、中艺网和中国收藏家的数据库相继开发成功,收藏信息资源优势得到重新整合,相继与国内巨型网站TOM.COM和东方网景携手合作,成为这些网站的内容提供商。而以中国收藏与拍卖、中国收藏网为代表的一批网站,由于错过了网络发展的大跃进时代,在这一时期作为不大;更有一批网站成了网络过客,迅即消失,踪影难觅,成了收藏网络的“烈士”。
网络巨头分享喜悦的割据期
2003年后,在重新洗牌的哗哗声中,收藏网络进入了割据时代。几大巨头和数量不多的一线网站凭借其较强的综合实力,分切了国内收藏网络的绝大部分蛋糕,游离在其它网站上的眼球渐已变得所剩无几了。
这一时期,网站分工更加细致,定位更加明确,主营业务更加突出。如嘉德在线定位在网络拍卖业上,汉龙网精心于网上藏品鉴定,雅昌艺术网专职于拍卖业的网络咨讯,中国收藏家等网站则朝着收藏信息内容的扩张方向发展,而城市网络等网站则有意在网络教学培训上开辟新天地。虽然这些网站的业务并不单一,相互之间也有所交叉,但主要发展方向非常明确。由于主营业务比较具体,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相对得到较好的保证,加上较长时间积累的相对固定的浏览群体和不断提升的页面访问量,使久违的收费项目被重新提起,开始赢利有了更多的可能。会员收费制、有偿服务制等传统赢利方式在网上有了积极的回应,同时,对网站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所派生出的新的赢利形式,也开始有了收成。收藏网络从此走上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较为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