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河洛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栏目:两会视点
作者:王绣  来源:中国艺术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洛河是潼关以下黄河最大支流,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赋予河洛人的历史责任。如何将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发扬光大,让洛阳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我有以下几以点建议。

  首先,将河洛文化定位成黄河文化的源头和核心。 《诗经》和《老子》是在洛阳编著的。 《史记》的编著也与洛阳密切相关,司马迁的父亲、太史公司马谈在洛阳周南驿弥留之际,对司马迁嘱托:要继承遗志,写好《太史公书》 。 《太史公书》就是《史记》 。所以说,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它作为强势的区域文化,在它的周边形成辐射圈,这个辐射圈涵盖了中原全部。

  黄河文化是以华胥文化、河图洛书、炎黄文化、夏商周文化为源头的。洛阳宜苏山为华胥之都,河图洛书产生在洛阳,洛阳是炎黄文化的滥觞地、是夏商周三代的都城。因此,以洛阳为中心形成的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

  其次,抓住洛阳特有资源,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黄河文化旅游经济带。所谓建设示范区,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基础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立市概念贯穿于各个行业中,用思维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用文化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将洛阳由文化资源大市建设成文化强市。另外,在黄河洛阳段的文化旅游的发展中,要讲好黄河的洛阳故事,将黛眉山、荆紫山、宜苏山、黄河小浪底、栖霞院、龙马负图寺、邙山陵墓群、万佛山、魏家坡等沿黄河景区作全面提升,规划建设《诗经》公园等一批主题公园,形成洛阳黄河游的大格局。

  再者,打造世界牡丹之都,让洛阳成为牡丹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牡丹在洛阳栽培有近四千多年历史,目前洛阳培育牡丹品种有一千多个。改革开放以来,洛阳举办牡丹节38次,并且牡丹画、牡丹瓷也成为洛阳的名片,建议国家设牡丹为国花。建议大力发展牡丹文化和牡丹产业,建立洛阳牡丹学院、牡丹科学院、牡丹博物馆,大力发展牡丹科技,认真做好牡丹文化产业集群,高度重视牡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宣传工作。

  同时,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提高洛阳的博物馆数量,争取在今年底全市博物馆达到100家;提高博物馆的质量,用国际标准制定《洛阳博物馆质量等级与划分标准》 ;要狠抓博物馆的特色,推出一批全国第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特色博物馆;讲好“黄河故事” ,让文物说话,这一点最为重要。

  (王绣 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