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非国有博物馆的重要作用
栏目:两会声音
作者:王勇超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5年,《博物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颁布,非国有博物馆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条例》中明确要求在设立条件、税收优惠等方面对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条例》为解决博物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制保障。截至2019年底,我国各类博物馆数量已达5535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达到1710家。快速发展起来的众多非国有博物馆,已经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文化强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前,一些省份出台的文件规定和扶持政策,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政策覆盖范围、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配套性、操作性来看,地区之间依然还不平衡。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本来就入不敷出的非国有博物馆几乎没有经营收入,近半年的日常维护费用等在一定程度上给其发展带来更大困难,与此同时,疫情面前也凸显了文化的凝聚力,应有效遏制疫情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保持非国有博物馆长期稳定发展。为实现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被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积极推进其积极向上向前发展,特建议如下:

  尽快出台与税费相关的纲领性政策,发挥国家层面的统筹指导作用,加强一些地方的执行力度,努力实现“政策落地”的良好预期;实行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对具有明显示范带动效应、公益性突出的非国有博物馆,尝试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并将其逐步纳入国家财政补贴名单;加大公益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从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文物保护经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并从金融与文化融合政策方面帮助解决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资金问题;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国家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有针对性地把非国有博物馆纳入其中;建立非国有博物馆公共卫生安全防护常态化体系,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非国有博物馆常态化发展;推进数字化网上展览和线上服务功能,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研究人才建设,加大对藏品资源研究利用力度,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数字平台,推进展览数字化建设,阐释讲述好“中国故事”。

  (王勇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