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作为以歌舞表演为主的文艺团体,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喜爱与赞誉,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经过60余年的发展,乌兰牧骑走过了光荣而辉煌的历程,形成了丰富而厚重的精神内涵。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指出:“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概括的“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 ,既是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评价标准,同时,更是乌兰牧骑长期以来深入群众、为民创作,传播正能量、讴歌真善美的服务理念与艺术追求的生动写照。“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是乌兰牧骑的艺术品质取向,也是乌兰牧骑精神内涵的根本体现。
美术虽然不是乌兰牧骑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却是继承和发扬乌兰牧骑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美术创作作为内蒙古文艺繁荣、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与音乐、舞蹈一样,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鲜明的艺术特色。乌兰牧骑精神扎根群众、贴近生活、传承经典的内涵表现,也对内蒙古美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启示。
接地气:以时代和人民为表现主题
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创作长期以来为繁荣文艺市场、发展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于内蒙古而言,美术作品还承载着展示风土人情、彰显地域特色、弘扬民族文化,乃至体现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内蒙古的美术创作因地域性和民族性而形成自身的艺术特点与业界影响,众多美术家也热衷于将民族性与地域性表现因素作为自己的主题表现选择和艺术创作追求,并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
在以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为美术创作的显著资源优势和主要表现内容的同时,更广泛、更深入地关注时代、关注人民,做到立足当下、紧扣生活,忌浮躁、接地气,是乌兰牧骑精神带给内蒙古美术家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启示。内蒙古美术创作在表现主题的选择上,如何将地域性、民族性特点与时代性、人民性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是需要美术家们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
所谓时代性与人民性,对于美术创作而言,就是表现主题要以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现实与人民群众关注关心的内容为主,画时代之像、抒人民之情、展生活之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内蒙古美术创作所关注的主题基本上是以草原为主,草原风光、草原生活成为画家笔下最常见的表现主题,并且经过长期发展,似乎还形成了“内蒙古美术约等于草原美术”的共识。毋庸置疑的是,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成就了内蒙古美术,也推动了内蒙古美术的发展与影响力的扩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大众审美的转变,传统的美术主题表现已然满足不了当下内蒙古美术创作的时代需求与人民需要。一方面,面对草原生活的现代化变迁,画家们过多地逃避式、选择性地表现逝去的传统草原风貌与生活场景,显然是有悖于美术创作的时代价值与大众期待的。另一方面,内蒙古的美术创作应不只局限于表现草原风情,时代发展的万千气象、社会大众的纷繁生活,都应该成为内蒙古美术创作的主题观照。
“接地气”就是要美术创作者脚踏实地、戒掉浮躁,胸怀时代与人民,直面社会与生活。作为展示时代风貌、呈现社会现实的重要艺术手段,美术创作因其直观性、持久性与广泛性而具有独特优势。内蒙古美术创作的选题视角,在继续聚焦草原风情这一特色主题的同时,也需要着力表现“草原”之外的时代变迁与社会风情。
传得开、留得下:以群众喜闻乐见、力求经典作品为创作目标
乌兰牧骑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不仅把优秀的节目送到牧区田野,同时也创作编排了许多群众喜爱、流传广泛且艺术水平较高的文艺作品。在艺术作品选题“接地气”的基础上,作品表现形式亲民、传播途径广泛,作品意义深刻,价值体现长久,作品“传得开” ,影响“留得下” ,才能最终实现艺术的根本价值。音乐、舞蹈作品如此,美术作品同样如此。
美术创作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美术作品在“传”与“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实物化的表现材料、传播载体,使得美术作品的呈现、传播、接受有了明确的、稳定的承载与渠道,进而为“传得开、留得下”奠定可靠的基础。艺术创作根植于生活,艺术作品的传播依靠社会大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美术作品才能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传播,对其理解与接受才会更加深刻与持久,最后成为经典作品,留下深远影响。对于内蒙古美术创作而言,要想使作品“传开留下” ,作品的表现方式、传播渠道,创作者的艺术导向、精品意识,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方面。
美术创作的主题要“接地气” ,在表现材料、展示形态、传播手段等方面也要“接地气” ,这样才能让作品“传得开” 。目前,内蒙古的美术创作受到关注最多的是油画、中国画、版画等几大绘画类型,也是取得成绩最多、业界影响最大的内蒙古美术的代表,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美术创作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绘画之外,还包括雕塑、平面设计等,乃至剪纸、服装服饰设计、刺绣等内蒙古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都属于美术的范畴。内蒙古的美术创作在以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同时,也应更多关注其它美术表现形式。这是因为,首先,相比内蒙古的油画、中国画、版画等纯绘画表现而言,传统的民间民族美术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更加通畅的传播渠道,与大众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更易受关注、传得开。其次,除绘画之外,其它的美术创作形式表现材料更加丰富,展现形态更加多元,展示场合与途径也更加多样,更易于获得受众的接受与认可。当然,任何一类美术创作,不论其表现材料、呈现形态、展示效果及传播渠道如何,都应以适于大众欣赏需求和审美能力为创作目标,在表现创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与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同时,让群众喜闻乐见,使艺术价值凸显,才能“传得开、留得下” 。同时,在美术作品的宣传推广过程中,应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多种传播媒介与渠道,尤其是利用好各类网络平台等新兴媒介,不断拓宽作品的受众面,促进作品更广泛的传播。
在追求作品“传得开”的同时,“留得下”也应成为内蒙古美术创作的理念与目标。“留得下”即留在艺术史册,留在人民心里,留在时代之中。换言之,就是要力求经典作品。在牢牢树立美术创作的“经典作品”意识的前提下,主动抵制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尤其是要坚决摒弃艺术创作中的浮躁、功利、低俗的心态与思想,脚踏实地、沉心静气地精进技艺、打磨作品。只有这样,美术家们才有可能创作出能够“留得下”的经典美术作品,担当起“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历史使命。
“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作为艺术创作的宗旨与目标,不仅体现了艺术作品的时代要求,同样也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精神引领与思想启迪。内蒙古美术创作在表现主题、展现方式、传播途径等方面,应紧紧把握乌兰牧骑精神的内涵,继续发扬内蒙古美术创作的优良传统,立足时代、关注现实、勇于开创、追求精品,不断推进内蒙古美术事业更多元、更深入、更高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