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主体性”再塑的可能性
栏目:作者代表感言
作者:刘礼宾  来源:中国艺术报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特举办第四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发布典礼暨2019中国文艺评论峰会,这无疑是中国文艺评论界的大事。

  “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迄今为止已举办四届,是我国为有效激励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而设立的重要奖项。此次获奖,是对参赛作品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获奖者长期进行文艺评论工作的鼓励。

  在美术领域,雕塑方面的评论一直是一个理论洼地,从事这个领域评论工作的理论家人数较少。本人此次获奖论文《中国当代雕塑创作四十年管窥》从雕塑艺术创作、雕塑教育、公共艺术三个领域,沿雕塑语言的推进,雕塑界重大事件的出现及历史意义两个脉络,以“问题”为基点,对1978年- 2018年中国当代雕塑创作情况和问题进行了一次简单梳理,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各位学者对20世纪中国雕塑研究的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已经历了40年的发展历程,传统美术样式面临深入继承、转化中西方各时段、各层次、各类传统的问题,当代艺术则面临着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市场语境,亟待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系统、创作体系和阐释模式。构建“艺术高峰”的前提是更加深入地理解现实,更加沉静地完善自我。“艺术语言独立问题”“艺术类型划分所造成的潜在沟壑问题”“新的主体建构问题”则是美术评论所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伴随着新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作为同时从事策展实践、美术史研究的艺术评论者,本人的评论重点也在发生转变:

  由对图像式绘画的批判,转向对中国抽象艺术的发掘。从多个层面反思二元对立思维对中国美术界的影响,期望以“零度”态度作为突破口,涤荡笼罩在中国艺术界的庸俗社会学阴霾,推动艺术语言的自足创新。时下开始反思中国当代艺术的立基点:反思和质疑,以及现实介入性。期望廓清中国当代艺术40年的逻辑基础,重新提及艺术的“超越性”的当下价值以及艺术语言的批判性,从而探寻“主体性”再塑的可能性。

  遥望未来,任重道远。唯有仰望星空,脚踏大地,风雨无阻,砥砺前行。

  最后,感谢此次活动组委会的辛勤付出,感谢在我前进道路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领导和老师。期待为中国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继续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