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勃
戏曲电影《白门柳》一经问世,就被中国影协“第二届中国戏曲电影展”评为优秀戏曲电影,又被广州大学生电影节评为“最受欢迎的非遗电影” ,真是可喜可贺。更有意义的是,这部电影填补了广东汉剧在银幕上半个世纪的空白。广东汉剧上银幕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部《齐王求将》使广东汉剧走向全国,一部《一袋麦种》使大家知道这个古老的剧种也能表现当代题材。半个世纪过去了, 《白门柳》使广东汉剧重返银幕,展现新时期创作的佳作,记录了时代风采,展示当代剧种代表人物的精彩。动人的故事、深刻的内涵、精彩的表演必将使广东汉剧走得更远、流传得更久。
此片得以问世,首功归于主演李仙花的创意和坚守。李仙花是“二度梅”获奖者,曾任广东汉剧院院长,现任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她在从艺道路上可以说攀登不止、持之以恒。在她已经成为广东汉剧院当家花旦之时,怀着求进的强烈愿望,毅然于1991年赴京进修深造,在中国戏曲学院读本科、读研究生,苦学八年之久。她重技艺,本工花旦,通过研习声乐,唱功突飞猛进,成为青衣、花旦、花衫一身兼的优秀演员;她重学养,学理论攻导演,提高艺术境界。通过学习,她视野更宽,目标也更高,她十分重视剧目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自己策划的创作剧目,大多都依托文学名著和古典故事,如根据庄周梦蝶创作《蝴蝶梦》 ,根据《金瓶梅》创作《金莲》 ,运用戏曲形式表达深邃的文化意蕴。这出《白门柳》是她在1997年读研期间,就动议把刘斯奋先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白门柳》搬上舞台。此剧上演后备受欢迎,长演不衰,不仅成为李仙花的代表作,也传给她的学生们演出,成为广东汉剧改革开放以来的精品和保留剧目。李仙花实施了“赴京深造,回团实践”的提升模式,效果显著,事半功倍。她以自己的艺术提升,引领了剧种的提升,推进了广东汉剧的艺术水平和创作走向。她边演出、边创作、边课徒授艺,在全方位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表演和演唱风格,深受观众的拥戴,更有后学追随,成为广东汉剧的第三代领军人物。特别是她在担任广东汉剧院院长期间,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八方求援建新楼、更新设备,改善硬件,又千方百计办学员班,沿着她“赴京深造,回团实践”模式,选送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外出求学,打造广东汉剧的梯队结构。她为剧种的发展殚精竭虑,贡献卓著。
《白门柳》时隔二十多年,如今搬上大银幕,人们不禁有些疑虑,李仙花2008年起任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离开汉剧院已经11个年头了。岁月不饶人,人们不禁担心她功夫、嗓子是否退化,面容是否能经得住大银幕的高像素放大。电影上映后,大家疑虑尽消,观众不仅看到她功夫不减当年,面貌鲜亮如初,更让人惊奇的是她的嗓子比年轻时更甜美,更具穿透力。原来她在文联工作期间,依然练功、练声,经久不断。人离舞台、心系舞台,才有今天的银幕呈现,从而看出作为艺术家的李仙花初心不改、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坚守。
李仙花非常喜欢《白门柳》这部文学作品,喜欢柳如是这个形象。她和广东汉剧院现任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张广武,演员兼导演黄小贝,作曲家钟礼俊等主创人员,共同研究明清交替的历史背景。邀请作家张维、徐青,导演王佳纳共同打造《白门柳》 。剧中歌颂身为“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厌倦卖艺生涯,脱籍从良,巧妙自荐,与东林魁首钱谦益结下老夫少妻的传奇姻缘。柳如是以智慧、贤达,协助钱谦益与“阉党”党羽阮大铖周旋斗争,化解了钱谦益复官仕途的危机和障碍。戏剧冲突的激化则是清兵大举南下,明王朝危亡在即。钱谦益与柳如是在投降和守节之间,发生严重分歧,各执一端。最终,钱谦益决定投降,而绝望之下的柳如是,举身投进了一潭幽幽的荷花池,以身殉国,树立了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才女形象。
这样的佳作,这样的精彩表演,应该用电影给予记录。因此这个重任又落到中央新影集团。中央新影集团有着拍摄戏曲影片的历史和传统。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央新影生产出品了60多部胶片戏曲电影,涉及十多个剧种,先后为近百位戏曲表演艺术家留下了经典的影像。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又陆续拍摄了多部精品数字戏曲电影,受到众多专家和观众的肯定和赞扬。
此次拍摄《白门柳》 ,中央新影集团高度重视。时任集团副总裁郭本敏、集团戏剧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张辉同时担任总导演,他们本着培养新人、打造年轻团队的宗旨,选派了年轻导演赵达担任本片制片人和导演,负责全片的统筹和导演创作,并组织新影集团的业务骨干组成主创团队。
由舞台转为银幕,不是被动记录,而是影视化的再创作。如何再现舞台精华?要因戏而宜。张辉和创作组经过对剧本的研究,为了再现秦淮风情,决定实景拍摄,此创意得到李仙花等艺术家的赞同,为此演员的表演就要适应江南的楼台亭榭,给表演增加实物的依托,为表演调度增添了支点。一座小桥既表现阮大铖偷偷摸摸的出场,又表现他逃避清兵的狼狈不堪,出场在小桥,结束在小桥,为阮大铖形象前后呼应画上完整句号。电影的时长限制必须对舞台演出剧本给予剪裁。如何下剪子?就成为大难题。经过创作组商议,导演赵达提出减掉柳如是进入钱府后,受到大夫人的嫉妒、排挤的这条副线。家庭矛盾也表现柳如是的豁达、善良和斗争的智慧,也是有戏可看,为了全片的完整,李仙花经过考虑,毅然割爱,删掉家庭副线。目前全片呈现基本顺畅,主体更为突出。
戏曲重于抒情,特别是人物行动中神态和表情。这部片子非常重视对人物造型和面部的刻画,在自然光中用面光、造型光、眼神光把演员拍得亮丽,把神情拍得鲜明,使观众得到有别于舞台的艺术感受。特别是李仙花长于以唱抒情,高度重视唱腔录制的清晰度,同时要保持现场感和情境感,以达到以情动人的视听效果。在视听语言上也注重电影化的表述。例如“投湖”是人物行动的高潮,也是在实景中最不好表现的情节,过实容易俗,过虚则难以感人。导演采取蒙太奇的手法,在动人心弦的音乐中,画面上只见空中抛起柳如是长长的水袖,紧接着一声投水的巨响,此后是钱谦益呼救的惨叫“如是” ,呈现一湖残荷。水袖、音响、呼救、残荷的组合,虽然不见投湖的动作,却给人无限的想象,把观众引入凄美的诗化意境。
戏曲电影源于舞台,更应该有别于舞台。作为年轻的拍摄团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可喜可贺的,希望他们不断进取,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我相信初战告捷的成绩,预示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李仙花在艺术道路上是永不停步的,她在完成《白门柳》拍摄后,又和中央新影集团这支摄制团队继续合作,把另一部她的代表作《蝴蝶梦》拍成电影,李仙花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庄重、矜持,理性化的庄周之妻田氏,一个是率真奔放,非常人性化的煽坟女。而在拍摄方式上,则是采取棚内搭景,追求空灵和抒情,表达神秘的幻化,完全有别于《柳如是》 。他们追求因戏制宜,一片一格, 《蝴蝶梦》一定会有更佳的呈现,我们期待着。
(作者系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