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国家级艺术大奖的导向性、权威性和专业性作用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挥国家级艺术大奖的导向性、权威性和专业性作用

——专业监审、评委、获奖选手点赞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作为中国音乐界最具权威性和鲜明导向性的国家级专业赛事,金钟奖走过了近二十个春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音乐人才。10月19日至27日,通过选拔赛的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选手经过复赛、半决赛、决赛三个轮次紧张的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了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民族) 、小提琴、二胡四个组别比赛的20名获奖者。

  本届金钟奖评委通过委托全国11家专业音乐院校、 37家团体会员单位、中国音协第八届主席团、著名音乐家四种渠道认真推荐,并按照评委库人数数量达到现场评委的3倍的数量的原则,形成了本届金钟奖四个组别的评委库,再按照一定结构比例从评委库中抽取三分之一的成员组成现场评委。正如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宏介绍,“本着进一步完善评选机制,进一步凸显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同时按照国家奖评奖回避制的要求,在成都的复赛采取盲听的方式进行评审,评委进场前上交手机等通讯设备。比赛期间评委会全程监督,所有评委、选手和工作人员都在比赛前与组委会签订了承诺书” 。

  本届金钟奖的评委构成更加丰富,增加了评委的门类和内涵,比如声乐比赛评委除了作曲家、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还增加了理论评论家、指挥,使得比赛更公正、公平,也更精彩。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金钟奖四个组别的比赛除了专业评委会外还特别设立了每组一位专业监审,由行业内最具权威的专家担任。

  专业监审:最大程度保证公平、公正

  作为声乐(美声)比赛的专业监审,张千一感到非常荣幸。他谈道,本届金钟奖声乐比赛均由15位评委、 2位评委会主任和1名监审共18人组成,是金钟奖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这其实是力图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公平、公正,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评委老师的打分非常认真,问题抓得也非常准,因此整体的评奖结果特别有说服力,令人满意。从选拔赛、复赛、半决赛一直到决赛,一共要演唱9首歌曲,对于参赛选手的挑战还是挺大的,选手们整体演唱水平非常高,从比赛结果看,尤其是男中音、女中音、女高音声部成绩比较明显。几位女中音选手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而且音色漂亮、音域宽广,花腔技术行云流水,令人印象深刻。 ”张千一认为,作为中国的美声歌唱家,大家将来还是要在唱好中国作品上多下功夫。而金钟奖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平台,对于推动包括美声演唱在内的音乐事业发展,对挖掘人才、推出人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于作曲家将来的创作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这么多优秀的青年歌唱人才,我为他们写作品都增强了很多信心” 。

  担任本届声乐(民族)比赛专业监审的邓玉华有着60年歌唱艺术实践,她坦言,一个多星期, 80多位参赛选手轮番登场,几轮比赛听下来,感觉金钟奖的声乐比赛水平就专业性来讲非常高。因为每位选手都表现出扎实的基本功,经过了科学唱法的训练,代表了当前中国民族声乐的高水平。“比如决赛的比赛,参赛选手都演唱了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歌曲,有表现花腔技巧的,也有表现少数民族和不同地域风格的民歌,这都需要声音高亢、洪亮的部分,气息就要用得非常好,一下子把声音发挥到位;还有表现内心里那种独有的情感的作品,这就要把声音控制得非常弱、非常轻。这些声乐上的技巧都是需要有很扎实的演唱功底才能够做得到的” 。邓玉华认为这些年轻选手中的有些人肯定会成长为将来声乐界的顶梁柱。“今天,我们中国在各项事业、各个领域都向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奔跑着、飞跃着。我们的文艺事业,我们的声乐事业,应该展现出令世界瞩目的水平和成就。那么就必须要有这样一支队伍。而金钟奖这样的比赛,就是一个推动、一个号召,更是一个标杆” 。

  小提琴比赛的专业监审俞丽拿清晰地记得她做学生的时候,中国的小提琴演奏水准是被外国人瞧不起的。“正是经过几十年、几代小提琴教育者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走到了今天,这些孩子的演奏水平,不管是选上的还是没有选上的,都已经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所以,从这些孩子的演奏中,我看到了中国小提琴事业的希望。我想跟每一位成功晋级下一轮的选手说——你要更好地把心中的音乐表达给观众,而没有晋级的,则希望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好的条件去听听其他选手的演奏,有的时候听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渠道。没有获奖的选手不代表他们不合格,只是因为获奖名额有限,他们都是很棒的,他们都是中国小提琴事业的未来” 。

  二胡比赛的专业监审宋飞虽然不参与打分,但她对每一轮次比赛中每一位选手的演奏都做了非常详细的笔记。宋飞表示,很高兴看到了他们的进步、成长、成熟,可以说,每一个选手身上都闪现出对音乐作品诠释的亮点。“看到二胡艺术在这些年轻选手身上有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这是我们二胡人最开心、最幸福的事。对于每一个选手来说,金钟奖既是展示艺术才华的最高舞台,也是交流学习的有力平台,是一次很好的人生经历。希望这些年轻的选手,把今天的比赛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

  评委会主任:金钟奖的影响力超越音乐本身

  作为本届金钟奖声乐(美声)比赛评委会主任的廖昌永谈道,通过这一届的金钟奖比赛,可以看到国内音乐教育,特别是声乐教育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参赛选手无论是从语言还是声乐的技术方面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因为复赛是“拉帘盲听” ,评委们看不到大家在舞台上的表现,但是从演唱中可以听得出大家对人物角色的把握、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对语言的把握都有非常大的进步。廖昌永认为艺术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大家在不同的阶段对音乐的理解、对作品的诠释都不尽相同,当然还有临场发挥的因素,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还需要进步的地方,而金钟奖确实是一个特别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 。

  声乐(美声)比赛评委会主任殷秀梅谈道,“大家今天能走上金钟奖的舞台,都已经在艺术学习的道路奋斗了很多年,所以非常不容易。然而比赛就是比赛,可能选手们在演出的时候这样唱就算是非常优秀了,但是在比赛的时候评委肯定要挑出你所有的毛病,也只有这样选手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提升,这才是比赛的真正意义所在。所以,这一次并不是选手们这一生的唯一机会,重要的是你今后的工作怎样让中国的老百姓认可,甚至是让外国的观众认可,这才是最重要的” 。

  声乐(民族)比赛评委会主任印青认为,金钟奖总体上水平一届比一届高,这次感觉尤为明显,整体的水平很高。“社会在发展,音乐事业也在发展,尤其是金钟奖的这一年一年的比赛,选手们对于作品的演绎、对作品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过去比赛选手比较注重表现技巧,对于作品理解不是那么深,或者是不像今天表现得这样越来越成熟。这次能够感觉到,几乎所有的选手都注意到表现音乐、表现内容、表现作品的思想” 。印青感觉这届金钟奖整体氛围很好,尤其是首次落户成都是很正确的,从地理上来讲成都属于西南地区,也是国家今后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要起飞的地方,如果在文化艺术层面特别是音乐上注入新的活力,对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金钟奖的辐射力和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它的作用有的时候是超越音乐本身的,已经代表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文化的发达,或者整个民族文化的一种符号和力量。

  声乐(民族)比赛评委会主任阎维文也参与了今年6月在济南举办的金钟奖全国声乐选拔赛,他认为短短四个月时间,参赛选手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阎维文强调无论比赛的组织方,还是评委,都希望有特别冒尖的人才出现。“比赛就是选拔人才,选拔歌坛后备力量,同时也是让众多选手得到锻炼和展示,这也要求历届获奖的选手们并不是拿了奖就功德圆满,而要经过一次一次的磨炼,然后再一点一点地进步,这是一位年轻的歌唱演员必须经历的” 。

  小提琴比赛评委会主任徐沛东表示,中国的小提琴和钢琴一直是世界水平,可以说参加过金钟奖的这些选手,去到国际任何一个比赛都不逊色,这体现出中国音乐教育的水平和国民对音乐文化的追求。而金钟奖是检验和展示中国艺术教育成果的一个最好最高的平台。就拿小提琴来说,有很多国外著名乐团的首席都是中国人,而且有很多中国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世界各地都非常活跃。正因为选手的水平都很高,竞争就非常激烈。对于进入到最后比赛的选手来说,整个比赛下来就好比一场个人演奏会,展现出了非常好的专业素质。

  小提琴比赛评委会主任刘云志认为,“通过比赛,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这些青年学子的表现离世界水平越来越近了,有些方面甚至表现出我们独有的优势。复赛采用了拉幕的方式,是为了使比赛公平公正所采取的一项举措,这也向所有选手和观众显示了中国音协对比赛公平的高度重视,实际上我充分相信评委们所怀有的公平、公正之心。演奏演奏,一方面是演,一方面是奏。复赛主要将音色、音准、音乐等作为最重要的选择和评判的标准,半决赛考察选手各方面的能力,而决赛阶段还采用了网络直播的形式,也是为了让更多热爱小提琴艺术的乐迷共同关注,共同推动小提琴艺术的发展” 。

  二胡比赛评委会主任胡志平谈道,这次比赛每位参赛选手都要准备11首曲目,其中复赛4首,半决赛4首,决赛3首,这甚至超出了一场独奏音乐会的曲目量。而复赛“拉幕盲听”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主办方力求通过政策和制度来保证比赛公正公平的初衷,还可以让评审以一种更纯粹的状态聆听选手演奏的内涵、声音的品质、训练的扎实程度乃至对作品读谱的诠释和理解。由于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参赛曲目的完成度,导致“重技术、轻艺术”的现象依然存在。技术是载体,音乐通过技术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怀。“现在技术越来专业,但我觉得选手不光是要有运用技术的能力,更多的是驾驭技术的能力,去表现音乐的魅力。随着阅历的增加、知识结构的丰富,胸怀大、情怀深,音乐才能真正打动人。这就需要选手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素养,提升审美鉴赏力、想象力,以更好展示音乐的魅力和情怀” 。

  二胡比赛的决赛阶段有一首必演曲目,是作曲家王建民特意为本届金钟奖二胡比赛创作的18分钟的《第五二胡狂想曲——赞歌》 ,这首作品选手们今年8月才拿到,这样一首新作品,如果没有长久的训练、超强的技术,是很难演奏得好的。作为本届金钟奖二胡比赛评委会主任的王建民表示,随着金钟奖比赛一届届的推进,赛制上越来越严谨、规范化。这次二胡比赛,除了在曲目上做了进一步的优化,还首次尝试拉幕评审的方式,这对评委在评审中的直观感受都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从参赛选手们的整体表现来看,在传统曲目的演奏环节表现得还都比较好,这与近些年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强调对传统音乐的学习不无关系。与此同时,选手们在演奏带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现代作品时,就会反映出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技术不仅是诠释对作品艺术表达的重要支撑,更是在比赛中评判一个选手的重要指标。青年选手们还需要在音准、节奏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基本功上多下功夫,进一步优化演奏技术的精良程度” 。

  评委:希望金钟奖能够真正成为让年轻人成长的平台

  声乐(美声)比赛评委迪里拜尔看到这些参赛选手,就会想起当年她25岁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比赛确实是很辛苦的,身心确实需要紧张起来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但是又不能过于紧张,一定要保持到能自控的程度。这也能锻炼歌者坚强的意志和各种应变能力,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高强度的比赛对参赛选手是会有很大裨益的” 。迪里拜尔坦诚地说,“从选拔赛、复赛、半决赛到决赛一路听过来,她认为有些人进步了,而有些人退步了,还有一些选手感觉曲目不太合适他(她)这个声音类型的。比如唱美声的选手,尤其唱外国咏叹调的时候,是有很多规范,要唱合适自己声音特点的作品,有些人可能不是这个声音类型,却非得唱不适合自己声音条件的曲目,虽然能勉强唱下来,但是真正‘要人物’的时候就不够了。我们最终要培养的是艺术家,是一个全面的歌唱家,不是一个匠人,所以不能为了技巧而技巧,你觉得你技术上很棒,但是这个作品要表达什么,或许并没有领悟到。在这届比赛中我见到了许多久经赛场的老选手,但我更欣喜地看到一些新的、优秀的人和声音脱颖而出,尽管他们可能嫩一点,但是他们路子走得很正。希望金钟奖能够真正成为让年轻人成长的平台,并成为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高起点” 。

  声乐(民族)比赛评委王宏伟也是多届金钟奖比赛的评委,他认为本届选手的素质水准较以往来说是最高的,尤其男高音声部,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男高音进入了半决赛,说明了我国男高音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上有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当然,其他声部的选手也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这说明,我们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定位更趋于理性化,也更符合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每一个民族都有非常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和艺术。这次来参赛的选手就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代表,所以在金钟奖的舞台上,我们可以听到来自西藏、新疆、云南不同少数民族的曲调,可以看到根据湖南花鼓戏、安徽黄梅戏改编的声乐作品,不仅曲风多变,演唱技术上来讲较以往也有大的突破,这说明当前民族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上又有了新的突破,非常可圈可点” 。

  作为一位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歌唱家,声乐(民族)比赛评委雷佳在赛后对于年轻的声乐学子也有经验分享。她说,除了高超的歌唱技术,还应该从多方面加强自己,不仅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最好也要了解作曲家是如何结构这个作品的。同时要把这些知识,转换成可见的舞台表演,这样观众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而真正成熟的歌唱家,是可以实现技术和情感随心所欲的表达,这需要多年的练习及舞台经验,无法一蹴而就。雷佳鼓励这些参赛选手,“比赛只是漫长声乐道路上的一个节点。能够不计较眼下得失,一直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的人,才能走得更远。毕竟这是一生的事业,要用毕生努力去追寻。 ”

  二胡比赛评委于红梅表示,在金钟奖这个平台一直以来人才不断涌现,而且之前的这些大赛当中评出来的获奖者都是后来最有代表性的,也是在这个事业发展上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人才,所以作为评委,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把好的人才选出来。而且公平公正公开的赛制会给人一种激励,特别是评审机制都是向着好的方面去变去调整去完善,体现了大赛主办方的用心之处。

  二胡比赛评委姜克美也认为金钟奖比赛的平台给了很多优秀青年演奏者磨砺、成长和展示的机会,积极地推动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她对选手们提出一点建议,就是要更加重视对传统音乐的深入的学习。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更讲究风骨和神韵,无论二胡音乐艺术发展到什么阶段,这种传统内在的精神、这种内在的神韵是最宝贵的东西。所以要重视传统,要深入地学习传承中国音乐的意韵和风骨,更好讲好中国故事,表达好中国人的情感。

  获奖选手:金钟奖的严苛选拔使得我们享受并成长

  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低男中音歌唱家李鳌不负众望,获得了声乐(美声)比赛金钟奖,金钟奖对于李鳌来说一直是心底的梦想,“梦想终于实现了,这次获奖也是对我这些年学习和拼搏的肯定与鼓励。这届比赛的参赛选手,很多实力都很强,有不少人是从海外留学回来的,也有一些选手一直在歌剧院学习,他们所掌握的理念和技术,其实非常成熟。包括他们对作品的选择也非常国际化,所以这次能够在这么强大的竞争队伍中脱颖而出,我也确实感到很开心。 ”李鳌凭借他在演出、音乐会和比赛中经常选用的曲目,用意大利语、德语、法语、俄语分别在复赛、半决赛和决赛演唱了四首外国作品,中国歌曲也是他精心挑选,有古诗词、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以及中国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的选段,在上台之前他对每一首曲目都了然于心。“我会把金钟奖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继续歌唱,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李鳌说。

  作为声乐(民族)比赛金钟奖获得者,来自宁夏的回族小伙儿马小明已是第三次参加金钟奖了,如今正在中国音乐学院攻读博士的他这次比赛选择了一些自己最擅长的西北风格的曲目,如《上去高山望平川》 《雪白的鸽子》等。回族传统民歌《雪白的鸽子》 ,马小明的演唱欢快而响亮,犹如一声高亢的哨音干净利落,在征服现场观众的同时,也征服了在座挑剔的评委们。“金钟奖从我学习声乐开始就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我没有奢求过拿第一名,我想如果能进前五就非常开心了。 ”即便获得了金钟奖,马小明还是非常谦虚,“之前我在广州参加过金钟奖,这次在成都,一个新环境肯定也需要大家去适应。每年的金钟奖大家都是铆着劲来的,每一位选手能力都很强。对于我自己而言,就是尽量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能力,看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能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 ”

  小提琴比赛金钟奖获得者党华莉有着优异的履历, 10岁时这位广州姑娘以小提琴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破格录取, 2011年又以全国小提琴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 2015年20岁的她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免试研究生。虽然已是多项国内外小提琴比赛的获奖者,但金钟奖赛程和紧张程度还是令党华莉感到对体力和技艺都是很大的考验,尤其是进入决赛阶段由乐队协奏背谱演奏一首大部头的协奏曲,“曲子很大,技巧也很难,更难的是演奏时要一直保持专注,从第一分钟到最后,能够很好地完成其实十分不容易。从复赛一直比到决赛,其实可以说每天都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要调整好演奏状态,我个性是比较冷静和内向的,所以也是会希望自己在每一轮比赛中保持一种稳定感,这可能也是我的风格。 ”第一次参加金钟奖便一举夺魁,党华莉正是靠实力和十分稳定的发挥征服了苛刻的评委。

  曾获第五届文华奖全国二胡比赛金奖和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银奖的高白,在本届金钟奖上如愿以偿获得了二胡比赛金钟奖。11首曲目的演绎对于每一位参赛选手来讲都是极大的考验。高白说,传统曲目和现代曲目各占一半,也各有难度,传统作品比较难把握的是韵味,而现代作品则要应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技术难度上的挑战。决赛阶段的8位选手都与乐队合作演绎了王建民的《第五二胡狂想曲——赞歌》 ,高白以纯熟且有韵味的演绎令评委印象深刻。这部新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每段的音乐形象需要选手认真琢磨,而且在闭幕音乐会上高白还演绎了这首作品的8分钟精简版,需要很好的适应力和演奏技巧,“要从很神秘的意境,到最后十分热烈的音乐情境中,演奏过程中就很需要经验。我很享受为金钟奖备战的这段日子,虽然我已是第三次参加金钟奖,但我很感谢每次备战比赛的时光,老师以及我自己都对自己有很自律、很高标准的要求。比赛名次并不重要了,而是感谢这个过程,让我成长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