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烈(浙江省评协主席团委员、浙江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身处文艺评论行业20年之久,我对评论家这个职业的感受是:评论家是热闹的,但同样是寂寞的、孤独的,而且是无边的寂寞。
引用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乔治·斯坦纳的一段话: “如果能当作家,谁会去做批评家?如果能焊接一寸《卡拉马佐夫兄弟》 ,谁会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复敲打最敏锐的洞见?如果能塑造《虹》中迸发的自由生命,谁会跑去议论劳伦斯的心智平衡? ”这是一种牢骚,也是真性情,因为他的一生还是做了评论,而且在全球评论家中都很出色。评论家是需要这样一种工作伦理和奉献精神的。
2006年,网络文学工作进入了我的人生。在杭州市作协主席团的支持下,我们很快成立了全国作协内的第一家类型文学创委会。不讳言地说,从一开始,传统文坛就对我做这个工作存在争议, 2017年,在我做网络文学工作十年之际,仍旧有人对我的工作持怀疑批判态度。我认真地想,我做的这块东西是不是真那么低级?作为一个评论家我是不是失焦、失准了?
但反复思考,我还是想说,应该做下去,因为这吻合文学史的经验,吻合文学艺术内在的规律。一个文体从草根开始,慢慢地上升为亚文学,最终成为经典文学。我们的诗、词、曲、小说,都是从民间草根开始,经由文人、知识分子参与之后,这个文学门类就会熠熠生光。比如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其实都是如此。所以我觉得,对网络文学要有期待,我们要信任它、陪伴它、引导它。
2014年我们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网络作家协会,2017年年底,我们成立了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2018年成立了网络作家村,同时举办了中国网络文学周。今天,浙江的网络文学乃至网络文艺的事业,正在成为全国的样本。
时至今日,中国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达到了4 . 3亿,用户群体遍布各个圈层,很多领导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也都在看网络小说,更有趣的是,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成为事实和热点,通过网络文学网站的翻译和图书的出版,遍及北美、俄罗斯、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及地区。
这个过程中我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就是网络文学是“中华性”在文学艺术中的一种体现。网络小说,以及由它改编的影视、游戏和动漫,不少精品之作是富含中华性的,就是中华民族那些最根本的价值观、人文特征和审美意蕴。为什么中国人会对中国式的故事那么迷恋?为什么会对儒释道仍然有一种内心的皈依?为什么对中医中药、汉服、古典音乐都有各种各样的转化和传承?我认为这是中华性在发挥作用。我相信只要网络文学继承发扬了这一文脉,也可以做出了不起的业绩。所以,做好网络文艺评论,是介入时代社会文化前沿的崭新工作,也是文艺工作手臂向基层延伸的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