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照亮那片土地
作者:李英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英(浙江省作协主席团委员、金华市作协主席)

  我是一位报告文学作家,多年的创作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成为一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艺术家,就必须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把艺术理想融入到伟大时代的洪流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如何治村,是我一直关注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了浙江省后陈村人在艰苦的抉择中,创新推动了乡村民主政治改革的进程,于是便有了《后陈村的权力樊笼》这样一部报告文学。这部作品发表后,在读者和文学界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上榜2017年度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荣获第七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

  很早以前,电影《秋菊打官司》曾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一直在县区和乡镇基层工作。我所在的那个区域,就有几位上访的大嫂,我耳闻目睹了“秋菊们”艰难的告状历程和她们的那份执着,有的甚至几十年如一日,不懈努力。

  那时的浙江武义后陈村和许多中国农村一样矛盾重重,村民们匆匆忙忙地奔走在上访的路上。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后陈村催生了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意味着中国农村基层民主从“秋菊打官司”式的上访告状,进入了农村管理行使第三种权力——权力制衡、民主监督的阶段。

  我一直觉得,报告文学的力量在于思想性。我始终以新闻从业者和作家的敏锐触觉、反思精神,跳出事件本身去思考基层民主改革全景。我把后陈村故事与1978年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土地包产制相比照。后陈村老实巴交的农民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在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因为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后来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从“治村之计”提升到“治国之策” 。 2017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因此,后陈村的探索和经验具有时代意义,是他们最早将权力关进制度的樊笼。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艺以弘道”的担当精神和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去的作家,我经常叩问自己:我还能为人民写什么?我应该怎样写得更好?我应该为乡村振兴提供哪些文化服务?我觉得我要把目光投向农村那片广阔的天地。

  诗人艾青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今后的征程中,我将继续高擎理想火炬,鼓起信仰风帆,满腔热情地为新时代而歌,为新时代鼓与呼,用文学照亮那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