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产品质量保障是出版人的历史责任
作者:傅祚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出版产品质量保障是出版人的历史责任

傅祚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

  出版质量管理在新中国早期就已经受到重视。出版产品如何保障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1952年,开始建立出版社的图书三级审稿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发展迅速,质量管理力度也不断加大。根据国务院制定的《出版管理条例》,原新闻出版总署在1997年制定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2004年12月修订,重新发布)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两个指导性文件。2018年12月底,中宣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 ,出版质量在考核中占有很大比重。

  出版产品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刷复制质量、设计质量、绿色印刷(环保)质量五个方面。其中,最为复杂,影响最巨的是编校质量。为“确保编辑产品质量,奉献优质精神食粮” ,必须“确立并严格执行九大制度” ,即资格准入制度、选题论证制度、稿件三审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样品检查制度、成品评审制度、业务学习制度、次品召回制度。其中,三审制度,更需严格执行。应该明确,三审制的“三”是“三级” ,而非“三次” 。三级审稿不能打折扣。

  每一个出版从业人员,必须胸怀丘壑,兢兢业业,循规蹈矩、严谨细致对待每一部书稿,每一篇文章,每一句,每一字,承担起在伟大新时代保障出版产品质量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