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现代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作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坚持平民化立场,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为故事背景,以其浓郁的荆楚民间生活气息,铺陈出一幅江汉平原水乡的风情画卷。该剧不是以概念化的人物和事件图解产业振兴,而是以两代人的感情纠葛为主线,在平凡俗常的生活中展开“窥一斑见全豹”的新农村建设风情图,勾勒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富民政策引起的乡村剧变。优美的唱词唱腔、原汁原味的湖北方言在今年4月唱响京城,唤起了游子对家乡的情思,也激起了首都观众对江南“鱼米之乡”的向往之情。
《河西村的故事》是一部轻喜剧风格的作品,全剧调动多种手段来实现剧作的趣味性。“尚趣”的倾向和审美风格在古典剧论中已非常普遍,如汤显祖主张“意趣神色” ,吕天成认为传奇“畅杂剧之趣” ,李渔则在《闲情偶寄》中曰:“趣者,传奇之风致。 ”显然,“趣”已经被视为戏剧美之创造和欣赏的一个基本范畴。该剧语言鲜活时尚,戏剧台词生动有趣,散发出浓厚的乡土味道,不仅十分生活化、贴近百姓日常,而且又将方言运用得恰到好处。如“闷头鸡子相”“么事”“憨头鬼”等语音符合人物性格,又贴合剧种风貌,富有情趣。再者,网络热词的频频使用,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然之趣。“单身狗”“撒狗粮”“高冷”“学霸”等网红词与剧情衔接自然,不仅无碍于情节发展,反而有利于人物情感的抒发,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除此之外,影像化的表现形式让剧作尽显艺术写意之美,充满意趣。主创团队紧扣两代人的往事恩怨、感情纠葛,仿照电影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将多线索并行、空间和时间快速转化的特点交织在一起。王老五和荷花婶在回忆往事时,分别位于舞台左右两侧的黄调光区,舞台中间则是一束暗淡的白色光区,供年轻的王老五、荷花婶表演。这种对称式构图,让整体舞台调度均衡、和谐,层次分明,也有利于多重时空交叠和意识流的呈现,营造隔空喊话的艺术效果,以艺术化表达方式及审美感染力来推动叙事发展,增强了本剧的艺术力量和观赏性。
荆州花鼓戏起源于乡间的歌声号子,自诞生以来始终扎根于孕育它的田园沃土中,根据演唱功能的特点,主要分为主腔和小调两种类型。作曲家杨礼福对花鼓戏了然于胸,又深谙江汉平原的民间艺术。“哟吙呖呖哟吙吔”“吔嗬吔”这种沔阳民歌的旋律小调极富有旷野的空灵和质朴的气息,他的曲子起伏婉转都能依着方言的韵律,又具有花鼓老声腔的韵味和清新自然的“原生态”之美。
配器指挥魏维紧紧围绕作曲的情感思路走向进行二度创作,将花鼓戏四大主腔与潜江地区民歌民谣相结合,再融入西洋交响乐,让剧目从整体上散发出强烈的民族风格和醇厚的地域特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因应性。王大顺和赵小河的恋爱采用低沉厚重的大提琴和优美灵动的小提琴二重奏,琴瑟和鸣间,又饱含青年人初恋中的青涩和纯真。荷花婶和王老五回忆时,选用板胡拉出《十许鞋》的民歌,柔肠百转、细腻感人,刻画出荷花婶内心的无奈与辛酸。
荆州花鼓在演唱时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叙事与抒情结合,饱含泥土的芳香。好听的唱腔都是作曲与配器的珠联璧合,主创既尊重花鼓戏的优秀音乐传统,又在其中大胆创新,融合多种音乐形式,谱写出的唱腔旋律像一条条蕴含着无尽情思的清澈河流,流过每一位观者的心田。
由十二个女子扮演的歌队,贯穿全剧始终,是导演独具匠心的创造。她们既承担了写实的剧中人身份,又扮演了具有象征意蕴的审美意象。首先,十二女子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河西村原是贫穷偏僻的“光棍村” ,由于经济建设变成富饶自足的新农村,因此才产生出这一批不愿嫁往外村的“剩女” 。她们作为村民热情奔放、活泼开朗,拥有新时代女性独立的地位和人格,在她们心灵深处有勃发的生命力和生命欲求。我国传统戏剧作品中的女性往往处于父权制下以男性为中心的被动地位,戏曲现代戏要表现出现代意识,就是要反映出现代女性真实的生存境况和自觉意识。十二个女子真实地表现出青春生命追逐自由和要求实现美好情感的愿望。
其次,十二女子是主体情志的意象化表达。当男女主角王大顺和赵小荷急欲见面,内心又无比紧张的时候,十二女子手捧花枝在舞台后侧出现,并鼓励二人吸气、呼气,这是二人心理情绪的直观外化。中国戏曲塑造舞台形象,对客体物象与主体情志关系的处理往往采用“以物为基础,以我为主导”的“物我交融”方法。如《汉宫秋》中对汉元帝闻雁后离愁别绪的描绘、对唐玄宗被秋雨梧桐惊醒后无穷哀怨的抒发,都是采取意象交融的方式来传达的。王大顺和赵小荷在外散步,十二女子扮演槐花树为他们的约会设置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优美环境,二人互相缓缓走近,槐花树在中间穿插回环,恰似彩蝶双飞在花云柳雾之中。二人关系从含蓄委婉到袒露心声,都是借助于十二女子扮演的槐花树所营造的戏剧情境与情感氛围。
十二女子“入乎其内”是客观的物象对主体情感的折射,“出乎其外”又是河西村里一群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对爱情充满向往之情的主人公形象。用十二女子歌队的形式穿插全剧,显得别出心裁,实现了写实风格和浪漫风格的统一。
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构,自成立以来,先后创作了一大批精品剧目,全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将十九大精神融入花鼓戏的艺术生产与艺术创作。 《河西村的故事》创作团队扎根民间,以潜江为原型,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浸润到作品之中。导演黄鸣现说“为了找到一个最完美的形式,在那段时间,我每晚做梦都在琢磨” 。正是这样的专注和专业才打造出这样一部艺术风格清新又具有抒情性、舞台表现手法充满创造性、使人耳目一新的艺术精品。相信在这样一批湖北花鼓戏工作者最本质、最深邃的艺术精神引领下,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将会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