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扶贫文艺创作 助推决胜全面小康
——“武陵山区扶贫文艺精品展暨学术研讨”活动在湖南张家界举行
胡振民
左中一
向云驹
夏义生
虢正贵
白晋湘
开幕式现场
与会领导嘉宾参观展览及十八洞村展览馆
武陵山连片特困区是指哪里?它是跨湘、鄂、渝、黔四省市,辖71个县(市、区) ,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 - 2020年) 》所划定的国家14个连片特困区之一,也是国家连片扶贫开发战略的“先行先试”区域,肩负着为其他连片特困区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任务。也正是2013年11月,在深入武陵山区腹地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到同处武陵山区的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等地考察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在重庆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
近日,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联合主办的“武陵山区扶贫文艺精品展暨学术研讨”活动在湖南张家界举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左中一,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夏义生,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白晋湘等领导嘉宾及来自全国各地和武陵山区四省市地区市县文联的200多名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参加开幕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向云驹主持活动开幕式。
此次展览展出的涵盖文学类、盆景类、剪纸类、摄影类、书画类在内的581件扶贫文艺作品皆把目光聚焦到了武陵山连片特困区。看那幅剪纸作品《总书记来到咱苗寨》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坐在农家小院中拉家常,“2013年,得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进行考察的时候我非常激动,深感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能深入到基层老百姓之中,问寒问暖,体察民情,共谈发展是何等不容易,这一下就激起了我要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来纪念这难忘时刻的想法。 ”剪纸艺术家徐明星介绍,随后他以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苗寨的多幅新闻照片为素材,经过20多天的努力创作出这幅作品。在展览的盆景展区,一些壁画盆景格外引人注意,不同于寻常盆景中集中于对植物的打造,作者还进行了背景环境的营造,张家界的春夏秋冬美景被微缩于其中。村庄里曾经的破旧房屋、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优美的乡间风光等,被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来,这些鲜活的影像也都出现在了展览上。作家罗长江长篇纪实文学《神话与绝唱:张家界》 、作家彭学明所作纪实文学《人间正是艳阳天》等文学作品讲述了这片土地上扶贫中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些作品,连同书画家创作的生动书画作品,都共同演奏着这片地区脱贫攻坚的凯歌。
在展览现场还可以看到一本特别的书—— 《武陵山区扶贫文艺作品目录》 ,在这本厚厚的、密密麻麻堆满文字的书里,记载的是广大文艺家们为扶贫所作出的努力——武陵山片区扶贫文艺作品诗词706个条目、对联61个条目、小说72个条目、散文390个条目、报告文学1776个条目、绘画309个条目、书法59个条目、剪纸86个条目、摄影962个条目、音乐632个条目、舞蹈371个条目、戏剧戏曲433个条目、电影电视专题片306个条目、文艺资讯290个条目……这一条条的名录是编辑人员不辞辛劳,翻阅了大量的图书、期刊、报纸、内部资料等纸质文献,搜索整理了众多的网络资料、数据库资料,以及参与了武陵山区扶贫文艺实地调研,联系了许多相关人员而汇总的成果。系统整理和编制武陵山区扶贫文艺创作目录,是“武陵山区扶贫文艺精品展暨学术研讨”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该项目的完成对留存历史记忆、繁荣文艺创作,以及助力地方扶贫攻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这片土地上会产生众多的扶贫文艺精品?在广袤的武陵山区脱贫攻坚已经推进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武陵山区的文艺家们没有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没有忘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初心,正在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共同谱写武陵山区脱贫攻坚的新史诗。
文学艺术家是时代的“书记员”,肩负着“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历史使命,所以在扶贫攻坚的最后阶段必定少不了文学艺术的支撑。
文学艺术该如何助力扶贫?在研讨会上,湖南省评协副主席、秘书长陈善君谈了自己的理解:“在扶贫题材文艺创作上,我们不仅要反映和表现老百姓的贫困生活,更要告诉他们这种贫困生活的由来,向他们展示脱贫攻坚的美好前景。扶贫应该不只让老百姓们的口袋变得富裕,更要使他们脑袋变富裕。 ”而要创作出能让老百姓脑袋变富裕的作品,就需要文艺家们走进乡村、去到广袤大地上,才能理解贫困地区的苦和难,才能感受到贫困人家的伤和痛,才能情不自已倾注笔端,发自内心替他们鼓与呼。中国摄协副主席居杨驻扎到了十八洞村,一天工作十余个小时,用镜头记录了扶贫中的各种鲜活样态,并且她还将继续记录下去,“中国农村脱贫之后,会再如何发展?如何从扶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 ”居杨说,或许持续追踪记录这些人物、故事,能够找到答案。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从历史层面,为大家剖析了扶贫工作中“扶智”的重要性。
在武陵山区文联推进扶贫文艺创作经验交流会上,来自各地文联的负责人分享了文艺扶贫经验。花垣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田宇来谈道,加强新时期文艺创作及文联工作这一课题就要正视困难,认真思考文艺工作发展新出路;全面借力,积极争创文艺工作发展新局面。酉阳摄协黄德权介绍,通过30年来用镜头连续记录,兴奋地发现经过脱贫攻坚的大决战,这片土地以前的劣势正在变成优势,以前的深谷悬崖正在开发成优美的景区;那些封闭的村庄,交通得以改善,正华丽转身,成为美丽的传统村落,农村到处呈现出一片新农村的美丽图景。在文艺扶贫作者见面会上,龙宁英、骆正军等作家与当地读者进行了创作交流。
同期,扶贫文艺精品展演晚会在张家界上演,演出共分为“序”“第一篇章:承诺”“第二篇章:决胜”“第三篇章:圆梦” 4个部分。花香鸟语、土家山歌、铸造银饰、男女恋爱……武陵山区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被一一呈现在晚会的“序” 《武陵印象》中,让初入武陵的观众通过艺术的方式对武陵山区有了“武陵印象” 。舞蹈《求雨》 ,鼓声隆隆中,少男少女载歌载舞,再现了这里的人们祈求上苍降雨的传统习俗。当家庭与村集体都需要作为一村之长的你时,你该怎么办?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情景剧《抉择》生动演绎了何为“为大家,舍小家” 。此外,女生独唱《你真的好亲》 、歌舞《幸福山寨》 、歌曲《信仰》等节目轮番上演,整场演出在“承诺——决胜——圆梦”的演出主线下,将武陵山区由贫困逐步走向小康的伟大进程进行了生动演绎,最后演出在歌舞《踏歌起舞》中落下帷幕。据介绍,此次晚会的策划、演出人员大多是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师生,甚至情景剧《抉择》的剧本都是由学院的老师们各自回家乡搜集素材创作而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郭希敏感叹:“整个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了学校师生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每个人都默默无闻地把自己发挥到极致的作风让我深受教育。 ”
文艺家们还驱车赶往扶贫现场十八洞村进行参观。2017年,电影《十八洞村》让十八洞村被世人知晓。这里,曾经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村里的年轻人曾经常年在外打工,曾经村里有大量男青年找不到媳妇,曾经贫困仿佛是压在他们身上摆脱不了的大山,而如今,旅游业、种植业、手工艺品产业等在这里开展得红红火火,曾经深度贫困的十八洞村已经焕然一新——2017年时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0180元,年轻人回到了村里也有大量工作可做,娶媳妇也不再是难题。在十八洞村展览馆里,生动记录了曾经深度贫困的十八洞村是如何脱贫、走上小康道路的。走在十八洞村的小路上,村民们的笑脸、家族的兴旺等无不透露出这个村子的勃勃生机。虽然在这里驻扎过很久,但是再次来到这里,居杨还是忍不住端起相机,记录发生在这里的点滴变化,记录人们的新生活。据当地村民介绍,村里经常有摄影家、作家、画家等来采风,通过他们的描绘,让更多人知道了这里,让我们有了更多人气,也感谢他们记录了我们的发展。
(三木)
(本版图片由周国强、李辉、陈琛琳、刘瑜、宁立成、刘阳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