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倾心民歌,民歌永远记得你”
——忆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黄允箴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不久前,一位普通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黄允箴的纪念音乐会在沪举行,从青海、云南等地赶来的撒拉族、拉祜族、藏族音乐家登台演唱演奏,撒拉族笛子演奏家韩占武、藏族南能兄妹歌手含泪说,“是黄老师在我们家乡采风期间挖掘了我们,我们才有机会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 ”</p>
<p> “有这样一位值得我们缅怀的前辈。她一生兢兢业业、淡泊名利、高风亮节、桃李天下;她为人低调又率真天性,对学生、对朋友、对家人充满无限大爱。为民歌,她67岁时登上老爷山探访花儿;为民歌,她70岁时只身前往广西出海记录渔歌;为民歌,她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去年4月18日,黄允箴教授在上海病逝,去世前她将生前所有的藏书及资料无偿捐赠给了上音图书馆。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也是黄允箴学生的刘红在音乐会上如此说。</p>
<p><strong> 低调而平凡的普通教师 </strong></p>
<p> 1945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黄允箴,其父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从事铁路、医药工程建设技术工作,爱好艺术,并拉得一手好京胡;其母曾就读于教会学校,后来在幼儿园和小学任教,会弹钢琴,一生钟爱艺术。幼年时的黄允箴活泼可爱,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深得父母宠爱。</p>
<p> 父母很早就发现女儿的音乐天赋,于是很小就培养她学习钢琴。虽然家中并不富裕,但还是倾尽所有为她买了许多乐器、乐谱和唱片。在北京生活的日子里,父母鼓励她去北京市少年宫和广播电台学习和演出。1956年的一次演出活动后,黄允箴与少年宫的小朋友和全国会演的文艺工作者们一起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p>
<p> 回到上海后,受到鼓舞的黄允箴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196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毕业后,黄允箴服从组织分配,于1973年至1979年间,和先生顾仁发一起在山东省京剧团工作。1979年,她又考回上海音乐学院攻读中国民歌理论研究生,师从夏野、江明惇,获硕士学位。</p>
<p> 黄允箴低调而平凡,平凡到只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一位普通教师,平凡到一生只为民歌一事。然而,她又是那样不平凡,不平凡到以博大的爱回馈社会。</p>
<p><strong> 一生只做一件事 </strong></p>
<p> 黄允箴的贡献是在老师及前辈江明惇、耿连生、乔建中、苗晶的汉族民歌地方色彩区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秦岭、淮河作为划分的南北民歌色彩片,进而以色彩中心、色彩交汇面、色彩点来分别描述北方色彩片的民歌特征。</p>
<p> 上世纪70年代末,研究生在读的黄允箴带着她的论文《论北方汉族民歌的色彩划分》参加了“全国民族音乐理论研讨会” ,初出茅庐的她获得专家一致好评。硕士毕业后,黄允箴留校任教,学院派她去德国帮助沙夫莱特教授完成计算机分析音乐的课题。为此,她自学德语,旅德回国后数次为德国来华的专家做全程翻译。</p>
<p> 黄允箴一生为民歌奔走、书写和探索。田野工作是民族音乐学家必修的功课,蝴蝶泉边、宛城河畔、渔歌故里、撒拉村寨……到处都留下她探索的足迹和与当地民歌手真挚的友谊。在这样的挚爱中,黄允箴在学术上有了丰厚的产出:她主编《中国民族音乐大系·歌舞音乐卷》 ,出版《纵横民歌时空——黄允箴音乐文集》,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学术文萃1927 - 2007——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卷》 ,与王璨、郭树荟一起撰写了《中国传统音乐导学》 。</p>
<p> 黄允箴晚年开创性地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以多重文化视角、多元素、多层次地展开民歌歌种研究,其学术思想体现在著作《中国民歌与风土》中,书中将民歌中的人文景观与民族文化深层关联,探根寻源、尽览传统民歌之精妙。黄允箴生前一心从事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分析学的论述,已完成部分书稿,遗憾的是这个心愿成了她未竟的事业。</p>
<p> 2016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黄允箴主编的《中国民歌与风土》一书。这是一部全面探究民歌与自然、人文环境,民歌与民间习俗等深层联系的学术新作。为了拍摄以“歌美、音乐美、风光美、民俗美”为主旨的配套DVD,她亲自组织拍摄团队和创作团队,摄制组纵横南北,抵达11个省、自治区的29个县市、 25个民族的生活地区,尽可能地拍摄了与各歌种相关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民间歌手的演唱,记录下许多精彩和珍贵的镜头。</p>
<p> “她是上音民族音乐理论系‘四朵金花’之一,美丽聪颖;她是女儿、妻子、老师,每一个角色都尽心尽责;她对民歌研究殚精竭虑,成果卓著。黄允箴,你倾心民歌,民歌永远记得你。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钱亦平评论说。</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