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一新专辑《传说》封面
张千一中国少数民族风格声乐作品是现象级的,现象背后是他对少数民族人文精神苦苦追寻的殷殷之情以及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质的深刻感悟,其新专辑《传说》正是这系列作品的典范。该专辑歌曲见证了作曲家20余年对中国多民族风格题材声乐作品创作和民族精神传达的深层思考与忘我追寻,值得当下略显迷茫甚至心态浮躁的流行音乐创作人借鉴。
作曲家张千一知名度很高,所创作的交响音画《北方森林》 、歌剧《兰花花》 、舞剧《大梦敦煌》 、说唱剧《解放》等大型作品无不在业界引起极大反响, 《青藏高原》 《在那东山顶上》等少数民族风格声乐作品更是为大众所熟悉。以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创作并广泛流传的歌曲早已有之,譬如雷振邦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歌曲传唱一时,记录了老一辈作曲家的炽热情怀与文化担当。放眼当代社会,还能秉承这一传统并如此执着的逐梦者却不多见, 《传说》正是张千一以流行音乐为载体对少数民族文化不懈追求的重要体现。
流行音乐自上世纪80年代再度回归后,以其内容多元与形式多样的艺术特征已成为当代大众文化生活重要内容。少数民族音乐风格与时尚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声乐作品虽不是流行音乐主流方向,但历来影响较大,如张千一不同时期少数民族声乐作品,流行韵味十足同时兼备典雅艺术气质。该专辑收录的13首作品原创特征鲜明并符合作曲家个性风格,作品音乐内涵丰富多样且各具特色,跨越了不同时代,立体而又鲜活地呈现了藏族、蒙古族、彝族、朝鲜族、哈萨克族、白族、裕固族等不同地域的多民族艺术特色。
优秀的艺术作品可谓与灵魂契合,广度、高度、深度和温度缺一不可,且总能引发大众深思, 《传说》就具备这种特质。张千一对不同民族音乐感悟深刻且把握准确,可从主客位双向把握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质。例如专辑的第一首歌《雅鲁藏布》 ,是作曲家继《青藏高原》 《走进西藏》 《在那东山顶上》之后又一首藏族风格题材的优秀作品,其音乐大气浑成,描刻雅鲁藏布江壮美的同时也体现了张千一对藏族文化的深层思考。旋律开始是仰视高原中充满空灵而梦幻般的倾诉,音乐至“雅鲁藏布”一词时的大跳可谓神来之笔,瞬间撕裂苍穹,天上的河跃然眼前,让人顶礼膜拜地产生冲动,整首作品一气呵成,极具藏族音乐神韵。专辑所展示的原生风情与绝美画卷涵盖了多民族文化特质,由东而西、由南及北,体现出作曲家的创作广度。
30余年来,张千一几乎每年都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塞外草场、大漠边陲、雪域高原、十万大山,不是浮光掠影般蜻蜓点水,而是真正扎下去,去边远村寨听最地道民间艺术的讲述。 《Ga You La》的创作过程生动地记录了作曲家的田野调查和深邃思考的文化苦行。2005年,张千一在楚雄采风途中听到16岁彝族女孩演唱小凉山民歌《阿匝榴》后备受感动,清纯的歌声时时绕耳久久不能平静。之后,在宁蒗和泸沽湖畔又常常听到彝族同胞的打趣:张老师,你走错路了。你要不是走错路,就不会来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地方。“Ga You La”即彝语“走错路” ,在此灵感下历时3年终于完成这首原始而又时尚的叙事性歌曲《Ga You La》 。该作品的力度起伏和情绪起伏都非常大,很有张力,前部细腻深情,仿佛在探寻神秘过往,中部是带有原始舞蹈律动的歌唱,后部砰然爆发,舒展大气而色彩斑斓,尤其是“只要心向往的地方,就不会走错路” ,点出文化立意并道出彝族人心中追寻的梦和境界。
张千一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忘我追寻是真性情,这是创作温度之根本。有温度方能契约灵魂,得民众心才能成为时代经典。早在1994年就响彻大江南北并已成为时代声音标示的《青藏高原》 ,是创作温度的最好注脚。歌曲《传说》本为电视剧《成吉思汗》所作,播出后就唱遍蒙古草原等地。1999年腾格尔首唱录制完成时,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歌唱家阿拉坦其其格、天亮等十几位参与录音的蒙古族艺术家们情不自禁地抱头痛哭,艺术感染力可见一斑。阿鲁阿卓所演唱这版独具女性视角,音乐娓娓道来,似关注成吉思汗远去千年的一位神秘女子在轻轻地诉说,温暖悠远而又意味深长,别有韵味。歌曲《家园》是为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所作,现已是当地几乎人人能唱的“县歌” 。由于该地域民族的外部融合,音乐兼顾了藏蒙音乐特质,相融相映,对家园的赞美、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先祖的追忆尽在其间,情浓意切,饱满而有温情。当然,其他作品也视角独特而精彩纷呈:草原风格是平视而开阔的创作视角,如情沁肺腑的《遥望草原》 ;西南风格作品则又有怡然自得略带慵懒的松弛,如轻巧欢快的《花都之恋》和似耳畔轻抚的《风花雪月歌》 《哪个舍得你》 ;藏族风格多为仰视高原又荡气回肠,如《格萨尔》等,每首风格迥异却又争相怒放。
原创性与独特性是艺术作品的立世之本,作曲家与制作团队将少数民族文化特质与国际化表现手段相结合,强调民族性的多重表达,化自我为世界,力图让世界读懂中国。精良制作是文化产品由“高原”走向“高峰”之基石,高度艺术化的文化品格是实现文化飞跃的基本要素。该专辑从创意、创作到录制完成无不体现了艺术家的忘我追求与探索,制作团队历时6年方才完成录制,这是令人赞叹的“工匠精神”和执着艺术坚守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