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农家小院外墙上的一组以童年回忆为主题的3D墙绘
西村,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辖宁国市港口镇东南陲,东临水阳江,南西北三面环山,看似寻常,却有着别样的风景。从城区向西驱车8公里便可以观看到天地间铺展着的一幅流溢着暖色调的“大油画” 。
该村辖7个村民组,总面积4 . 1平方公里,现有农户353户1209人。境内以山场为主,水田为辅,森林覆盖率高,具有“水阳江大湾——千亩元竹竹海——自然农田与村落——万亩毛竹竹海”构成的田园风貌。农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农林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劳动年龄人口外出务工率达95 %以上,农村“空心化”严重。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是摆在港口镇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结合市县文联改革,特别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2018年下半年起,宣城市文联联合所辖宁国市文联,积极谋划筹建全市第一个乡镇文联——港口镇文联,以进一步延伸工作手臂,主动服务当地乡村振兴实践,为全市文艺界树立贴近中心、服务发展的工作榜样。宣城市市县两级文联始终坚持打造“特色文联”的指导思想,紧紧扭住艺术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这个关键,在“有趣”和“有用”两个维度上寻找结合点,大力协助港口镇政府把港口镇西村打造成富有艺术魅力的特色乡村。
千方百计“融进去”
在推动艺术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宣城市文联充分认识到艺术的独特作用,发挥部门优势,推进多艺术融入,彰显乡村独特魅力。
皖南花鼓戏原为花鼓调,为安徽五大剧种之一,流行于皖南与苏南、浙江相毗邻地区,尤以宁国一带最为盛行。西村花鼓剧团创建于1952年, 1982年4月成为安徽省唯一村级剧团。宣城市文联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快速度实施,整合西村传统资源,致力于将西村打造为“皖南花鼓戏第一村” 。按照宣城市振兴皖南花鼓戏的总体部署,西村建立了皖南花鼓戏剧团长效机制。政府从服装采购、剧本创作、文艺演出、培育精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花戏楼得到修缮,皖南花鼓戏剧院、展示馆、文化广场等一一建成,舞蹈队、腰鼓队、龙灯队、狮子队、旱船队、铜管乐队等民间团队百花竞放,港口镇中心小学开办了“花鼓戏文化艺术传承班” ,皖南花鼓戏的创作、表演逐渐常态化、规范化。西村花鼓剧团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节目曾在省、市戏剧展演中多次获奖。每年节庆期间和农闲时节,那铿锵的锣鼓、悠扬的曲调、热闹的场面,为美丽的山村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从乡村文化符号的初步植入到文化艺术元素在乡村建设中的全面融入,再到艺术乡村的精心打造,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为了不走弯路,减少重复投入,宣城市文联通过摄影等手段广泛宣传推介,吸引了各类著名艺术家来村设立工作室和艺术馆,先后建成了景德镇陶瓷大学、安徽建筑大学龙窑创作基地、北京书画院创作基地以及李舸、解海龙等著名艺术家个人工作室,形成了驻西村、拍西村、画西村的浓烈氛围,为把西村打造成真正的多门类艺术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知名摄影师指导当地乡土摄影爱好者如何拍好农产品,如何利用精致的产品图片借助网络助推产品销售。驻村摄影师还通过公开授课、专题拍摄等方式,开设村民摄影培训班,开展村民拍西村活动,以影像方式记录西村、发现西村、传播西村。与此同时,宣城市文联指导当地采取“网红+摄影”模式,结合时令特点、旅游旺季和“我们的节日” ,通过花鼓戏文化周、乡村音乐会、过大年、丰收节等特色活动,吸引各地游客慕名前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
去年10月19日至28日,结合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宣城市文联会同当地政府和中国摄协合作,邀请中国摄协纪实委员会、 《中国摄影》杂志社等单位,在西村举办了“乡村里的中国·西村摄影季”系列活动,精心安排了摄影家采风、农产品展示展销、农业嘉年华、非遗技艺展示、草雕艺术展和田园摄影展、乡村音乐会、户外大型装置艺术展、陶瓷博览会和千年龙窑博物馆开放日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精彩纷呈。中国摄协还将西村命名为首个“中国摄影艺术乡村” 。相关活动在今日头条、抖音视频上点击量突破800万人次,极大地提升了西村的对外影响力。活动期间,该村农产品展示展销销售额达100万元,带动各类小吃和餐饮住宿收入近60万元。西村农户种植的3 . 2万斤有机稻米已被订购一空,真正成为当地农民的丰收节,为西村有机主导产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大张旗鼓“传出去”
为了积极参与和配合文化旅游产业,彰显文艺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宣城市文联和市摄协陆续策划组织了“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山水情韵·诗画宁国”“皖南川藏线·醉美红杉林”等全国摄影大展,取得了广泛影响。
为了快速提升港口西村知名度、美誉度,在筹组港口镇文联以及实施西村乡村振兴过程中,市县两级文联和港口镇党委政府不断创新策划,努力谋求轰动效应。2019年新春佳节,精心策划了“西村过大年”系列活动。百姓自己拍摄的照片挂在了房前屋后,天地与村落间,各种各样的“画框”置景,将整个西村镶嵌在一幅幅自然、生动的图画中。持续近20天的系列文艺活动,呈现了包括民俗表演、唱大戏、美食制作、写春联送福字、村民集体过大年、“艺术西村”艺术装置展等传统与现代交相融合的文艺盛宴,集中展示了皖南山村特有的地方文艺、民俗文化、生态文明等年味儿十足的活动。
通过持续的特色文艺活动和广泛的媒体传播,西村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村,变成具有较强感染力、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乡村。仅2018年,西村旅游接待量已达30余万人次。镇村两级通过招商引资,已建成田野欢歌、农耕人家、蚂蚁王国、 3 D童趣村落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的农耕文化研学基地项目已基本完工;乡村精品酒店、台湾主题民宿、户外拓展和露营基地、儿童乐园等项目进入选址和报批阶段。旅游业带动西村有机农产品的畅销,节假日农家乐生意火爆。村民个人闲置资产与村集体资产开始纳入景区股份,村民小康生活前景可期。
艺术乡村建设,是宣城市文联及地方政府通过文化艺术元素助推乡村振兴的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还仅仅处于探索实践的起步阶段。今后,宣城市文联将与中国摄协以及其他高层次艺术团体密切合作,围绕“大主题、小投入、多层次”的原则,量身打造、深度融入、助推发展,促进艺术援乡计划的落地生根,重点在乡村夜游、主导产业推广、本土人才培育、旅游产品形成、民宿产业发展、传统文化振兴等方面下功夫,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累具有可复制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下一步,宣城市文联将继续加强上下联动、政企合作,努力增点扩面、延伸手臂,逐步在全市有条件的乡镇建立文联组织,形成有效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运用好有限的精力和资源,使“深扎”工程和乡村艺术实践更加紧密结合,努力开创艺术服务民众、推动发展的生动局面。
徐艾平(安徽省宣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