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隆重表彰了百名“改革先锋” ,其中有6名文艺家,他们是: “讴歌改革开放的歌唱家”李谷一,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表演艺术家”李雪健, “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施光南, “ ‘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蒋子龙, “助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电影艺术家”谢晋, “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路遥。他们为改革开放时代做出了突出贡献,赫然列于改革开放时代国家丰碑之上。当此之际,文艺评论家们何在?能像如上六位文艺家那样直接为改革开放伟业鸣锣开道、擂鼓助威吗?确实不能。不过,只要稍稍仔细观察就知,在六位文艺家的显赫身影之后,其实不仅还有着一大批文艺家,而且也同时有着一大批文艺评论家。我想说的是,文艺评论家们也通过为改革开放时代文艺做出的贡献,从而为改革开放时代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建树。对此,不妨简要指出其中几个方面。
第一,文艺评论界以突破“文革”政治与美学“禁区”的高度胆识和智慧,鼓荡起“美学热” “形象思维热” “人道主义热” “方法论热”等理论评论热潮,以开放胸襟倾力译介和阐发外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思潮,为改革开放时代文艺创作和接受塑造了合适的公共舆论氛围、开拓出开阔的艺术自由空间。第二,文艺评论运用饱含情感体验的理性语言,把文艺作品中生成的社会改革的真理形象的真理内涵,及其所隐伏的深长意味,还有美学得失等,都纵情开放出来,富有魅力地助推了文艺作品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先锋作用。第三,文艺评论以位于时代前列的文化精神去阐发文艺作品中真理形象的意义,将文艺作品提升到改革开放时代学术文化制高点的高度,深化了文艺作品作为改革开放时代文化之精华的深厚价值。第四,文艺评论调动中外文艺发展史的宏阔视角去衡量和评价当代文艺作品的文艺史价值,赋予文艺作品以应有的文艺史地位。
文艺评论对改革开放时代文艺的贡献当然不止这些,但由此有限的几方面已足可见出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了。如果说,文艺创作是要把文艺家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的微妙而又重要的人生真理,蕴含到文艺作品中,以其艺术形式和艺术形象等方式呈现给公众,那么,文艺评论的使命则是要运用富于诗意的理性语言,把蕴藉在文艺作品的艺术形象系统中的人生真理,准确而集中地敞亮给社会公众,以便他们更明确而深入地体会到艺术形象中蕴藉的人生真理的价值。又由于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总是大于特定的思想的,因而其蕴藉的真理常常不显,或者呈现意味深长的多义性或朦胧性,期待文艺评论家去重新发现或开放。同时,文艺评论家还可以从历史的和美学的高度,给予特定的文艺作品以应有的历史性理解和艺术史地位,从而丰富公众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这就是说,文艺评论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全力开放文艺作品中的兴味深长的真理蕴藉。
不过,在回顾改革开放时代文艺评论的贡献时,应当看到,文艺评论对文艺作品产生命运性改变的实例多发生于改革开放初到上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类似成功的文艺评论实例就日渐稀少或罕见了。原因很多,一是文艺作品的产业、商业、市场、资本或时尚消费色彩越来越浓郁,公众难以辨识文艺家或文艺产业所做的作品“广告”是真是假;二是随着互联网深深嵌入日常文艺创作和接受过程之中,网络文艺在当代文艺中的强势作用力越来越凸显;三是与互联网紧密相伴的新媒体评论圈已呈现出取传统媒体文艺评论和专家文艺评论而代之之势,直接网民的审美与艺术趣味。在此新境遇下,文艺评论的社会公共影响力必然遭遇一些阻碍。
面对未来的诸多未知数,有必要从回顾过去40年文艺评论的建树中寻求启迪,以便更加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责任。对此,我想谈下面几点不可缺少的方面:第一,文艺评论者应当具备敏锐的符号形式感,能从文艺作品的符号形式创造中捕捉到新的表意信息,从中发现真理的光芒。第二,还应当具备洞烛幽微的深层心理感,善于体察作品中表现的个体或群体心理的微妙而又重要的方面。第三,还应当具有深厚的历史感,能把文艺作品置身于宏大历史背景中,从而确立应有的地位和价值。第四,应当具备犀利的新媒体感,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去推广批评家的声音。许多同行都已经做出了不同而又重要的建树,值得学习。相信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国的文艺评论能够不断超越自我,迈步向前,为新时代文艺做出自己应有的新建树。
(王一川 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