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剧团的“晓月初升”
——秦腔《关中晓月》带来的地方戏曲创作启示
作者:林静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秦腔《关中晓月》以地方戏曲表现地域题材,以剑走偏锋的艺术思维彰显博大精深的文化主题,以精湛的表演技艺、精美的舞台呈现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而由该剧所触发的陕商文化、关学精神、当代戏剧创作等话题的讨论和思考也引发了广泛热议。</p>
<p>  该剧巧妙解读历史题材,深度彰显人文关照,大胆重构了女商人商英、关学大儒刘古愚和清末太后慈禧等彼此交错的人物关系,巧妙融合秦商、关学两大地方文化,在历史真实的大框架下,张扬契合人性真实的情感抒发与精神动机,构建艺术真实,以商英为救刘古愚而献奶牛、捐巨资、求觐见为行动线索最终达成了“双寡夜谈”的戏剧情境,诠释了清末动荡中透过陕西人而管窥可见的中华民族有志文人、商人的气节和操守。</p>
<p>  “关学”是儒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学派,发源自关中地区,誉播华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穿越时空、振聋发聩。陕西商人曾输茶于陇青、贩盐于川黔、鬻布于苏湖、销烟于江浙,形成了名震全国的资本集团和独特的商业文化。在倡导积极树立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关学与陕商精神跨越时代的传承具有丰富、深刻的当代价值。</p>
<p>  该剧故事虽以商英为主线,立意却定位于对传统文化的保全与拯救,以泾阳首富商英解救关学大儒刘古愚的核心行动,将两大文化脉络交织融合,最终完成了对传统文脉与秦人风骨的彰显。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讲述具有人文观照和民间世俗情感的故事,来承载博大的文化主题,以艺术的形式弘扬这块土地上的厚重文化,为树立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颇为独特的创作样本。</p>
<p>  地方戏曲创作取材地域题材是一条老路,然而如何才能挖掘到最具当下价值的题材,或者说从一个普通题材中挖掘出不一样的现实意义、点石成金,却充满着大智慧。该剧以世俗情感展开艺术想象,高潮落脚于两个寡妇的彻夜长谈。点睛之笔是将刘古愚的命运巧妙拼接进周莹的生活中,赋予周莹资助慈禧以营救刘古愚的崇高动机,以此确立了借陕商文化写关学精神、传承中华文脉的创作主旨。一个文化人的生死危机激发一个小女子的义举,将她的情感变迁融入国运沉浮的历史大背景,揭示时代更迭中人心的向背和文化命脉的赓续,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现实意义。</p>
<p>  该剧扎实精湛、稳中求新的表演,体现了戏曲人该有的文化自信。郑怀兴“写心”戏剧的创作手法与演员体验性艺术表演手段相结合,使该剧简洁流畅,一气呵成,生动地塑造出商英、慈禧、刘古愚、岑春煊、李莲英等艺术形象。秦腔名家、“梅花奖”得主齐爱云的唱做表演深沉婉约,悲情四溢,很具感染力。该剧没能让她尽情发挥做功长项,但恰好激发了她唱念的潜力。在几处独白唱段中,她试图探索另一种更加朴实本真的表演风格,以精神内化的动力塑造人物,将自身的情感体验化成唱腔悲喜、身段高低,把一个孤弱女子因为接受关学影响而成长为侠肝义胆、勇于为民族大义在所不惜、挺身而出的大儒商的心路历程,精妙呈现于观众眼前,从而表现出博大精深的关学精神对秦人、秦文化的灵魂滋养。而慈禧的扮演者,另一朵“梅花”侯红琴准确捕捉到剧中慈禧的独特,眉梢眼角、举手投足,每段唱念、每个身形都精心设计而又化于无形。</p>
<p>  《关中晓月》的创作班底是陕西周至县剧团,身处基层,躬耕不辍,是一个年演出场次达八百余场的基层戏曲院团。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高水准主创的带领下, 《关中晓月》的排练演出,改变了院团的精神面貌,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人才,更鼓舞了大家的士气,进一步提升了该团整体的创作实力和水平,为该团今后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p>
<p>  通过“梅花奖”演员、高水准创作团队与县级院团的携手,助力基层院团出人出戏——这成为《关中晓月》赢得业内褒奖的一大特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在观看首演后,特别赞扬了该剧的“梅花精神” :“ ‘梅花’不是只开在省级院团的,它更要开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之上。‘梅花’的神圣职责之一,就是带出更多的‘梅花’ ,引出更多德艺双馨的好演员。 ”</p>
<p>  该剧上演后,西安秦腔剧院与周至县剧团开启了为期3年的“结对子”友好帮扶活动,双方将开展实地调研及学习活动,从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和品牌拓展等多个方面互助交流,相互取经,并将共同开展商业演出和惠民演出,共同组织戏曲演出、比赛、评奖等文化活动,为振兴秦腔艺术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贡献。</p>
<p>  经此一役,周至县剧团信心倍增,大家渴望进一步加强与秦腔顶尖艺术家和专业大团的合作,学习艺术家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主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艺术情怀,不断提升院团的表演实力,努力出人出戏,更好地服务广大戏迷和观众。借助戏曲界顶级艺术家的领衔创作,努力提升院团创作实力,拓展自身艺术格局,服务更广泛的人民群众,促进戏曲事业的协调、均衡发展,这是在国家大力扶持戏曲艺术的进程中,涌现出的最切实的艺术自觉建设,值得戏曲界、文化界深度关注。</p>
<p align="right"><font face="楷体,楷体_GB2312">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font></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