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杜曼·加合甫(哈萨克族) :
感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能够成为“全国民族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唯一一个哈萨克族学员,我感到非常自豪。一周时间的学习生活虽然短暂,我认为非常有意义,学到了不少东西,并深刻地感受到了新疆当前来之不易的安全稳定的大好局面。学员们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桑皮纸书法上签名表达了对政府提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总目标”的支持。
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聆听各位专家的演讲后我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文艺评论工作者们对应该怎样把握和衡量文艺的质量有了明确的方向。“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仲呈祥主席的授课更加说明了这一点,他对《远去的牧歌》这部新电影的点评与肯定,进一步坚定了我创作好《现代化在哈萨克文短篇小说中的体现》一文的信心。作为祖国西北边缘游牧民族哈萨克族的一名学者,我有责任有义务写一篇论文来感恩党和国家几十年来对边疆人民生活的关心帮助,半个世纪以来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政策的落实更为显著。把这样的时代变化运用艺术和文学的方式进行充分反映显得非常有必要,作为文艺评论工作者也应该及时发现点评这样的作品和作家,为各民族文艺事业和文艺评论工作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武汉市文联文研所作家邓鼐(土家族) :
如若甲骨文时代也存在文艺评论的话,那么因阅读习惯、审美品位与纸媒时代截然不同,其所秉持的文艺评论的标准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当下,数字——移动互联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所恪守的评论标准却还依然停留在上一个时代。当变!否则就是现实版的刻舟求剑。在外在形态上,新媒体正在以我们无法想象的力度与深度改变着我们与世界信息沟通的方式,民族文艺先天所具有的灵动鲜活有着与新媒体无边无界的契合度。作为文艺轻骑兵的民族文艺评论不必再一味追求学术与严谨,而应当拥有更为前瞻性的思考与行动,摆脱纸媒思维,从形式到内容各个方面都可以求思求变,以期与新时代有着更高的互动整合。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凡(汉族) :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及时、必要,且非常有意义,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无论从专家授课到现场教学,还是课堂互动与分组讨论,每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主题鲜明,可以说学习的每时每刻我都有新的感悟与收获。
培训期间,一方面现场聆听了仲呈祥、白建春、刘琼、谢柏梁、张德祥、田卫疆等当前学界极富造诣的学者、前辈的专题讲座,深深地被他们深厚的学识、浓郁的情怀、谦和的为人所感染,真正领略了他们的大家风范。另一方面,与来自全国不同民族从事文艺批评的同仁一起学习交流,分享了各自从事文艺批评的心得与经验。
在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中国力量”为主题的讲座上,张德祥研究员从“为什么提出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学自信有问题吗? ”等问题切入,深入浅出地向学员们梳理并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是如何成为“四个自信”之一的,从而使学员们对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与时代必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悟。
天山电影制片厂编剧麦合木提·斯迪克(维吾尔族) :
一个美丽的城市需要勤劳勇敢的清洁工,文艺界也更需要名副其实的评论家。文艺评论的使命首先在于作为人类对文艺创作、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化现象等进行阐述和评价的一种理性认识。今天从事文艺评论工作,无疑要知晓乃至熟稔这些遗产和成果,对研究对象进行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新意的解读,不断丰富对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规律的理解与认知。作为一名文艺评论家,应该具备使命感、责任感、道德感,始终坚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保持文艺的健康发展方向;不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名利,违背文艺评论的规则去评论文艺作品,做评论时始终坚持“真诚”为主,有好说好,有坏说坏。文艺评论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断完善和发展文艺天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塑造美丽宽敞的文化园地,通过对文艺实践和文艺现象的具体评析,揭示评论对象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把清洁工的优良精神作为自己榜样探讨文艺创作的艺术方法和内在规律,激浊扬清,推陈出新,繁荣文艺创作,提高读者的欣赏能力,增强健康的艺术情趣。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文艺评论家?廉价表扬信式的评论固不可取,粗暴简单的“怀疑一切、横扫一切”的酷评也不值得推崇。写评论应该“有好说好,有坏说坏,材料为准,实事求是” 。目前,文艺界普遍存在该说的时候不说,该批评的时候一句不说,看人评论的怪现象,这说明文艺评论行业仍然存在着问题,如果在一个城市没有清洁工,城市会被垃圾淹没,如果文艺界没有合格的文艺评论家,那文艺界也会被文化垃圾淹没。
克拉玛依市文联戏剧家协会高级教师金晓燕(东乡族) :
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不可逃避的现实。谢柏梁老师的一段话“一种文明与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能否在世界产生影响力,关键在于价值理念,能否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思想资源,能否解答人类未来和平发展遇到的新问题”非常感染我,是我们这些教育下一代的教师应记取的经典句。我作为一名老师,不光是要吃苦耐劳还要有创新思维的精神!更要兢兢业业做人,谨慎不唯诺,善良不懦弱,练达不草率,这是提升我们自身艺术修养自信的重要体现,这也是我们民族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我们要给予下一代好的作品,来捍卫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满足新时代人们的期望需求,用我们的民族文艺来传递正能量,是我们文艺创作者的立足点。
作为一个民族文艺评论家,要有敏锐的感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要有客观的立场,更要知晓自己在生活中创作的基本底线!
我要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传递给我的担当精神、专业知识去引领下一代,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开启孩子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副教授沈维琼(满族) :
“全国民族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在新疆举办,有志于繁荣我国文艺评论事业的五十位学员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碰撞出很多思想的火花,也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内涵和意义。
此次培训学习中,冯友兰先生对人生“天地境界”的思考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教授引入文艺创作和评论中。仲先生以中国电影为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通过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电影创作的对比,指出新世纪后中国电影的更大问题在于对优秀传统和文化积淀缺乏充分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个观点是发人深省的,中国电影文化标识性问题已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而文化标识性其实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艺的精华在于“化人养心” ,而文艺评论就是要立足作品,客观、理性地阐释它的“化”与“养”的方法、效果与可能的延伸,从而整体性地展现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 ,既是对文艺创作提出的要求,也是文艺评论与研究的着力点。
面对中国文学艺术繁荣鼎盛之势的渐趋鲜明,文艺评论的力量应该被合理借用,因为它的理性提炼和客观评判是与创作形成良性互动的根基。当然,文艺评论自身更需提升水平和境界,中国哲学不论是“天人合一”还是“道法自然” ,都在强调文化和心灵的力量,只有将“天地境界”作为评论努力的方向,才能配合文艺创作达到高度与深度兼顾的“化人养心” 。
我们正处于一个文明重新选择方向的时代,中国有着独特深邃的文化传统与内容,必然会在这个世界性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参数的映照下,中国文艺评论研究需要继续深入探讨和落实“文化自觉与自信”这一命题,并借此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书写评论者的胸襟和气度。
海明威说:“这世界很美好,才值得我们去奋斗” ,引而言之,文学艺术如此美好,值得我辈学人付出毕生精力尊奉它、膜拜它,当然亦要甄别它、引导它。
新疆艺术学院文艺系副主任宋素丽(中国传媒大学援疆汉族) :
作为一名援疆干部参加“全国民族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的学习,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经历,让我对民族文艺评论本身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民族文艺评论人才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首先,民族文艺评论要熔铸时代思想,体现时代精神,树牢社会主义民族观。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一种先进的思想,都需在特定时代里萌发;任何一种正确的理论,都需在伟大实践中产生。培训班上的每位专家都强调了民族文艺评论过程中时代精神和时代思想的重要性,白建春老师尤其强调:正确牢固的社会主义民族观是民族文艺评论的灵魂。
其次,民族文艺评论要构筑审美标准,有效引导受众,为美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尽心尽力。一般来讲,文艺评论有四大作用,分别为:揭示文艺作品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文艺创作基本方法和内在规律、提高受众欣赏能力、激浊扬清中净化社会风气。想要实现其作用,就需要评论者自身有审美标准和思想的深度,正如小组讨论时学员沈维琼和张凡老师同时提到的关于评论者的力量、境界和使命担当等。
民族文艺评论人才要提升自身素养,练好“史论评”基本功,同步增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智慧结构” 。
民族文艺评论人才自身素质关系到整体评论的水平和效果的达成,这一点,是这次培训的初衷,也是专家强调重点和小组讨论的核心。从仲呈祥老师强调的“知识结构和智慧结构”的共同搭建,到谢柏梁老师阐述的“史论评”基本功养成之道,及至张德祥老师对文化自信和中国力量的系统梳理、田卫疆老师对新疆历史问题的细致剖析,都从不同侧面启发了学员,明确了培养语言敏感、提高体验他人和作品情感情绪的能力、把握时代思想脉搏、构建多学科知识体系的方法和路径。
民族文艺评论事业的面貌最终还需体现到评论者本人的成长和评论作品本身的价值体现和作用发挥上。参加培训学习让我们看到了目标,也明确了标准和方法。未来之路,任重道远。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王静洁(蒙古族) :
作为来自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学员,在大美新疆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全国民族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学习,这是生命中的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印记。此次培训有三点体会:第一是感恩,感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来自基层的文艺工作者走到全国性文艺培训的平台上学习、锻炼和提升自己,建立了我们在民族文艺评论道路上坚定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第二是收获。能够近距离聆听令人尊敬的文艺评论界、学术界的专家、大师们的专业授课;能够与来自全国各地文艺评论战线的同仁们交流探讨,不仅仅学到了精进的文艺评论理论和务实管用的文艺评论写作技巧,而且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开阔的视野和启迪性的思考。第三是责任。通过学习,深刻认识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者应具有信仰、情怀和担当,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做文艺评论战线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