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栏目:文艺志愿者风采
作者:周炜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在火箭军文工团工作了25年,从学员干到团长;我从事相声专业29年,从学生到上央视春晚到全国相声大赛评委;我主持节目十几年,从下部队演出到央视的各种栏目与晚会;我跨界尝试各种姊妹艺术,从唱歌到小品到影视剧。这些经历乍一看算是我的“资本” ,但有时也纠结得很,每每搞得我上台不知怎么介绍自己才好。但从2015年开始,当我每次走上舞台,有一个“身份”是自我介绍的最佳定语:大家好,我是文艺志愿者周炜!

  我喜欢这个称呼,喜欢这个身份,他让我倍感荣耀,让我开阔视野,更让我能施展浑身解数,畅游在文艺志愿活动的海洋中……

  2014年,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当时第二炮兵某旅慰问演出,我以战略导弹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志愿服务团成员这“双重”身份,荣幸成为了演出主持人。在导弹操作大棚里、在导弹发射车前,我随服务团为几千名导弹官兵送去欢乐,火箭兵的战斗精神也鼓舞着文艺志愿服务团的每一位演职人员。这次“豪华阵容”的为兵服务,也成为了常规导弹第一旅至今津津乐道的话题。更是从那一次起,我与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一见钟情” ,并成为了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分子。

  2015年3月,经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一届三次理事会审议通过,增补我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这下,我的责任更重了,也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文艺志愿的活动中。在热火朝天的武汉大桥工地,在革命老区狼牙山,在黄河岸边的三门峡,在各所高校学府,在中国文联扶贫点的山村,在走进成都“相逢在春天”晚会和慰问中物院“祖国不会忘记”晚会的总导演工作中,在连续几年的“百花迎春”春节晚会的策划和演出中,在扶贫原创歌曲的音乐会和专辑录制中,我与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从相识到相知,更与文艺志愿工作相濡以沫,并乐在其中。

  2015年,我任火箭军文工团团长期间,文工团与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签订了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文工团的天泰剧院成为了中国文联授牌的首家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基地。火箭军的文艺工作者全力支持参与文艺志愿活动,剧院所有的一流文化设施,如剧场、排练厅、办公室等,均对基地免费开放使用,协会给予我们团队及火箭军全方位的志愿服务支持,我们一起上演了文艺志愿工作的军民鱼水情。同年,火箭军文工团与协会合作,在天泰剧院举办了中国首个“文艺志愿者公益演出季” ,举行了7场不同门类艺术家参与的精彩演出,邀请了全国劳动模范、学雷锋先进典型、在京农民工、聋哑学校的师生、北京社区的居民、驻京部队官兵等一起观看。那一个半月的经历,忙碌而又快乐,让我记忆犹新。我们文艺志愿者一年365天,天天“送欢乐下基层” ,都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服务,能否逆向思维,把服务对象请进现代化剧院,让他们在艺术殿堂里免费欣赏高雅的艺术呢?这不也是另一种模式的为基层服务吗?这样的义举赢得了中宣部、中央军委政工部、中国文联、火箭军等各级领导和广大观众的一片赞誉。我和协会也从相知到相拥,心连心、手挽手,如亲人一般。

  2016年,我经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推荐,荣获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这是巨大的鼓励与鞭策,我感谢这个大家庭带给我的温暖,也将一如既往地为文艺志愿工作贡献我的绵薄之力。因为这些年,我和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拥,我们的友谊情深意浓,我们的合作硕果累累。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文艺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