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出版”这个概念源于原新闻出版署2003年开始实施的主题出版工程。题出版已成为管理机关部署出版工作的要抓手,成为出版企业安排出版业务的要任务,成为编辑出版人本职工作优劣重要标志。这就有必要和大家一起研讨下几个问题。
第一点,主题出版的现实性。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业界关于主题出版的印象来越深刻,观念越来越凸显;社会对主题书越来越青睐,国家对主题出版的资金等持力度不断加大。主题出版是绕不过去、不开来,必须知难而上、有所作为的一项期战略任务。对于编辑出版人来讲,要想为时代的优秀编辑,不可能不从事主题出。而要从事主题出版就应该尽可能地了和把握它的运行特点和生产规律。
第二点,主题出版的历史性。对我们和国家来讲,主题出版具有深厚的历史的渊源,几乎伴随着我们党的全部历。从建党初期及早期,苏区时期,延安时,一直到我们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十九以后我们进入新时代,几乎每一时期我党都对主题出版作了精心部署,都有一主题出版物生产出来。
第三点,主题出版的必要性。党在作革命党时期,需要主题出版的配合保。党在作为执政党时期,也同样需要主出版的配合和保障。主题出版以它独特使命和贡献,提供不可或缺的理论滋养、想动力、文化氛围和智力支持。
第四点,主题出版的规定性。无论你策什么样的选题,策划什么样的体裁、题材,必须阐述和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和主体意识态。强调围绕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重大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做好主出版,这是对基本规定性的展开与实现。
第五点,主题出版的普遍性。主题出版是不是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它有没有空间上的普遍性和时间上的永久性?主题出版很有可能是古今中外的普遍现象。只不过所宣扬的主流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不同而已。
第六点,主题出版的规律性。我们所倡导和要求的主题出版,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达到两个效益有机统一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责任与市场的对接,要求与需求的吻合,必读与可读的一致,历史与现实的延续。
第七点,主题出版的经验性。一是因社制宜,贵在差异。讲的是选题的方向,这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主观选择。二是组织保障,形成规制。组织保障是基础,要有专门的领导、编辑、机构专司此事。把集中攻坚与普遍要求结合起来。三是规划前移,建立基地。要有前瞻性和中长期的规划设计。四是主官领衔,培养名编。最大限度创造条件,把主题出版工程推进和名编辑的培养工程结合起来。五是精雕细刻,万无一失。
(郝振省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