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代表心得感悟
■杜臣弘宇(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骨四雅·离别不舍》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我在西部那个地方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加需要的是一种国家所赋予我们的良知,即我们必须对学生和你脚下的土地负责任的态度和良心,以及深厚的知识储备。此一别,便是骨雅人,愿大家从今往后,心有平安如江河!
■戴虎(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副教授)
在这个研讨班上最大的收获是坚定了一个想法,就是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有底蕴的境界去看待我们的舞蹈。这个班告诉我,舞蹈也可以哲学,舞蹈也可以文化,舞蹈也可以深层地去解释这个世界。未来的路上,我想我可以走得更坚定一些。也欢迎大家到新疆去,关注那里,聆听那里,感受那里。我们在那里不孤独、不恶劣、也不严酷,希望大家和我们一起去感受“三山”夹“两盆”的热情,我在新疆等您来!
■高岩(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在站博士后)
从塞北到江南
只为赶赴你智慧的邀约
骨四雅
自此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
骨气奇高,是你的品格
雅人风致,是你的情怀
瑞顼故里
丝绸古道
清风雅雨间
与你相遇
幸甚!
祝同学们学术之路常青,祝中国文联举办的骨干班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的、为祖国的文艺事业工作的杰出人才!
■万传法(上海戏剧学院电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我平时在电影研究当中会遇到一个困惑,即研究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之后,发现遇到瓶颈,无法超越了。经过十天的学习,我觉得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有两点。第一,通读哲学,特别是系统地读哲学。另外一点,是建立主体性,包括建立自我主体的主体性和建立表达方式的主体性两方面。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在座的各位,我们以后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大融合,在共同的学习交流里才能带来共同的学习进步。在此,我也临场赠“骨四雅”小诗一首:
雅安清风雅安雨,群雄聚首话深情
周公山高三千尺,最适我辈画丹青。
■牛寒婷(辽宁省文艺理论研究室副编审)
有青衣江相伴的夜晚,我们走遍雅安的大街小巷,不知疲倦,永远在路上。那些膜拜知识、心灵约会和思想碰撞的迷人时光,连同青衣江急流的江水,刻进生命,照亮灵魂。以此记录下动人的相遇与美妙的时光。孙郁老师在讲到鲁迅的时候,他的眼睛是发光的,希望大家都能在学术研究、评论写作、鲜活的思想当中,找到那个发光的自己,那个让自己激动的、真实的自己。
■王洪琛(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
我们确实激发出很多新的想法。第一个收获是有必要重新阅读西方,第二个收获是尊重经验,充分考虑经验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元性,最后一点收获是应该回到文学,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走不远的。
雅安十日,像回到了学生时代,与先生同学朝夕闻道,在学术共同体中,寻找自我言说的方式,纯净美好、弥足珍贵。
雅安十日,是生命中一段难得的缘分。所阅、所识、所见,皆默契于心;每日、每时、每刻,均值得珍藏。
可以想象的是,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会不断重温这份温馨记忆。正如一个流浪的人,怀念自己的故乡。
拥抱每一个人。
■任茹文(宁波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赠骨四雅》
盛唐气象,魏晋风骨。
四雅星火,妙手文章。
老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再加三句——“交天下友,识天下人,写天下文章”,今天我们会于“骨四雅”,希望未来很长的岁月里,大家把身体保重好,用足够长的生命写天下文章,今日汇于雅安,来日见于文章。
■肖震山(福建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所二级文学创作)
这十天我们离开日常忙碌尘嚣,来到了美丽的雅安,在这里读书,感受清风雅雨。第一,我觉得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一个宝贵的馈赠。第二,这十天来,听到诸位令人尊敬和仰望的先生的讲课,师之大者的学者风范,给了我思想上的激荡,教会我作为一个晚辈后学要回去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思考、写文章。第三,我在这里收获了珍贵的友情,而且在同学朋友们的鼓励下,让我第一次走上了这个主持人的讲台,这是一小步,但对我来说是一大步,我将会带着这个珍贵的体验,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迈开步伐,走好学习、做学问的道路。最后,我在这里引用一下我家乡武夷山石壁上的四个字,“岩骨花香”,送给大家,祝诸位在为人为学上,壁立千仞、傲岸挺拔,祝大家的学问、文章散发着思想的芬芳。
■温彩云(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副教授)
《雅安抒怀》
雅韵自天成,安心且立志。
国宝大熊猫,怡然山水间。
巍巍高颐阙,悠悠千年下。
险哉茶马道,汉藏文化传。
绵绵蒙顶山,竹下品茶共,
千年留一吻,岁月亦无言。
雅安一聚,我用“见、鉴、践、剑”四个同音字来概括我的收获。见大师,聚友情,品茗茶,话理想,匆匆一聚,又匆匆而分,心中不舍,却已无言,望再聚,把酒言欢。
■杨致远(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感谢各位老师共同营建了这样一段时空:充盈着学术智慧,跃动着鸟语花香,流淌着温情欢乐,蕴含了文艺新力!
这样一个有温情有力量的时空将永铭于心!
如果要找一个比喻的话,我愿意用“母体空间”来形容咱们这次研讨班,这样一个学术共同体让人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幼儿离开母亲是为了更好的成长,“骨四雅”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肩负着中国文联和“骨四雅”这样一种时空里面的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