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俭出生于1981年,去年1月上任陕西安康汉阴县文联主席。从一个人的“光杆司令”做起,到今天手下有了三个兵;从一位文联工作的新兵,到今天成为全国基层文联建设发展进程中的“明星”,也就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基层文联建设一直以来常常要面临着三个难题:没人、没经费、没活动场所。而这“三座大山”却被这个年轻人看似很轻松而且很成功地解决了,不但解决了,还让汉阴县文联成为聚人才、聚人气、聚资金、聚创意的“聚宝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6月19日,沈俭来京参加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导师班培训,培训间隙,他专门来中国艺术报社做客,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文联工作”就是“志愿服务”
截至目前,汉阴县文联已成立三沈文化研究学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作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等18家协(学)会,文艺组织会员达9280名,网络文艺蓬勃发展; 2017年,汉阴县文联举办党建扶贫扶志巡演百余场次,义写义送家训春联31500副; 2018年,已争取到位150万元经费支持,其中,仅100场“小而美、精又准”扶贫扶志活动就争取了46万元经费……这些数据不断刷亮读者的眼睛,汉阴县文联的“破冰之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呢?在采访沈俭的过程中,本报记者却发现他始终没有提及困难,所有的一切都在他付出努力之后“水到渠成”地达成了,因为汉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更有着若干具有奉献精神的乡贤。
1999年, 18岁的沈俭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一个只有60名学生的学校里,与另一位同事一起教导和照顾这些孩子们。“我当时又是校长,又是厨师,还是体育老师、教导主任,总之,我们俩换着来。 ”后来几经工作变动,他被调动到汉阴县文明办担任副主任,而这一段工作经历让他对陌生的文联工作充满信心。沈俭说:“在县文明办的时候,我们开展了很多志愿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志愿者都是不拿工资的,但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3年里,县文明办、志愿联盟募集资金400万元,做了几千场志愿服务活动,反响热烈。县文联的工作一样是志愿者的工作,一起做事的都是不拿工资的文艺志愿者。 ”
汉阴县的文艺协会、镇及行业文联全是公益性质的。怎样让各方乡贤团结起来、发挥光和热,为丰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携手并进呢?沈俭介绍道,一是“安家” ,二是“激励” 。所谓“安家” ,就是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各基层文联的阵地问题。如今,汉阴县将文化大厦3层大楼、三沈纪念馆后院3层大楼共计43间房屋都统筹调剂给县文联各协会使用,另外,镇级文联阵地与乡镇群文活动中心统筹整合,共计开发文艺阵地105间。“这些办公室宽敞明亮,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一应俱全,保证了每个协会、镇级文联都有牌子、有阵地、有资金、有活动、有队伍。 ”所谓“激励” ,则是汉阴县文联的各种奇思妙想,都得到了落实。优秀的文艺人才既会有政府奖励,也有择优推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陕西好人、安康好人等政治待遇,还可以享受很多社会优待,涉及免费观影、免费体检、生日蛋糕、通信优惠、购书优惠、艺术组照、艺术画像、免费洗车卡、免费健身卡、免费景点卡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让乡贤们感受到他们的付出是光荣的,有价值的,是受人尊重的。 ”沈俭说。
乡贤群体的力量,加上对各协会、社团“领头羊”的推选的用心,汉阴县文联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将汉阴县教体系统、卫计系统等各个领域的力量融合一起,提高县文联的组织协调能力。沈俭介绍道:“比如汉阴县一半的文艺人才都在教师队伍里,所以成立教体系统行业文联,遇到县文联牵头的大型活动,教体系统都能当成自己的事情去解决。 ”汉阴县有10家镇文联,在镇及行业文联主席团的选举过程中,推选乡镇分管领导为镇文联主席人选,推选有组织号召力的乡贤为镇文联副主席人选,镇文联秘书长人选推选文化站长担任。沈俭说:“如此,人、财、物资源协调的事让领导去做,具体的事让爱好的人、有时间的人去做,一个良性运转机制由此形成。 ”
文联不光做活动,还要当“智库”
其实,沈俭的头脑里,没有“智库”的概念,但他确确实实让汉阴县文联在县文化工作的开展中起到了“智库”的作用。
在沈俭上任之前,汉阴县文联原本只有几个协会,各协会自己开展活动和交流,和县文联是一种松散的“告知”关系。自从沈俭上任,一切就变化了。上任前半个月,沈俭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浏览网页、学习经验上。他检索“文联+经验交流会”“文联+现场会” ,搜集了全国县级文联的先进工作经验,触类旁通,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文联建设构想。汉阴县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办公室执行主任杨兴无描述道,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现在的汉阴县文联会先考虑各协会该做什么,给协会提供工作思路、活动经费,而且还将协会开展的活动与县委县政府的重心工作融在一起。照沈俭的话说,就是让汉阴县文联充分发挥“文”的优势和“联”的特长,将全县中心工作——县委县政府暨各级领导的“心头事”有效链接起来。沈俭所带领的汉阴县文联对于各协会、镇级文联和行业文联来说,起到了很好的“中枢”作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做笔记、读文件,沈俭脚下也很勤快。汉阴县一部分的乡镇当天去只能第二天回,尽管如此,沈俭依然坚持一年到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跑乡镇、入基层。文联活动要到基层,沈俭往往是那第一个“探路者” ——去了解村里的场地状况、交通状况。“如果道路比较危险,我们就会过去一个小分队。开展文艺活动,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安全。 ”他踩点归来后,其他事情就有相关的团队操心了。“有一位70多岁的志愿者,胳膊折了,腿受伤了,仍然要求要下乡演出。我们会打电话到他家里,让家人做他的思想工作,因为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 ”
在做文化地标、文化产业的时候,汉阴县文联也积极参与、贡献智慧。“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是汉阴的一张文化名片。汉阴县文联全力保障三沈文化研究学会的人财物供给,为汉阴三沈文化挖掘提供史料保障,为县委县政府打造“三沈故里”品牌提供智力支撑。除了2004年9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汉阴三沈纪念馆外,汉阴沈氏家训展览馆即将开馆,汉阴县文联还以牵头开展“中国书法之乡”创建工作为核心,力促汉阴沈尹默书法艺术研究院和沈尹默书法艺术博物馆两个建设项目落地实施。“我们主要是协调前期的策划、论证工作,不介入具体的资金募集、场馆修建等内容。 ”沈俭说。
说到汉阴书画产业,沈俭非常自豪。在汉阴10万余人爱好书法,古有人杰,今蔚为壮观, 70 %农户有悬挂字画的传统。2017年7月,汉阴文联书画产业发展协会成立,纳入团体会员26家;2017年度汉阴书画作品外销全世界,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7000万元,对于汉阴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说还属于占比偏小的一个产业,却让全县看到了文化产业的后劲。为降低书画作品的快递费,汉阴县申通快递公司也被团结起来——与书画产业发展协会签订了团购快递业务。据杨兴无介绍,汉阴书画与阿里巴巴的结缘,还始于几位书画装裱行业的年轻人。年轻人的远见、胆识、魄力,让汉阴书画像插上翅膀一飞冲天。“订单客户有一部分是海外的华人,他们会在订单里约定书画内容、尺寸大小、装裱形式等。由于订单太多,外地的画框不赶趟儿,汉阴的书画企业还遭遇过请客户取消订单以避免阿里巴巴罚款的挫折,后来,汉阴就专门成立了画框厂。如今,画框不仅满足汉阴的需求,还能销往全国各地。 ”沈俭介绍道。
作为基层文联的一位组织者,沈俭不好高骛远,“省级文联、市级文联做的事,我们不一定做得了” 。在他的心里,文联工作简而言之,就是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至于协调各方资源,都只是达成最终目标的手段。沈俭说:“我们基层文联组织,就是正能量最好的体现。我们的文艺队伍越壮大,会员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就会带动一大片人,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的业余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如今,我们的公安干警也掀起了书法学习风。这些都是汉阴县‘新民风’和‘群众自治’的很好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