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传说叙事形态的演变
作者:钟亚军  来源:中国艺术报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山西省最隆重、最有影响力的传统节日,这一传统节日的内在核心历史人物——介子推,以及其所蕴涵的精神寓意,被历史典籍、诸子经典、经典文学与民间的社会群体,以及当代旅游景区的共同塑造,由此形成了全社会集体参与塑造,集体参与传承,集体共享,集体向外传播的格局。

  纵观介子推传说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大概分为历史典籍的文字叙事、民间口头叙事与当代景观化叙事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了历史的介子推,口头文学塑造的介子推,以及在当代旅游经济的带动下,相关旅游景区对介子推传说的景观化塑造。

  我国古代典籍记载介子推事迹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典籍,诸如《左传》 《史记》等。另一类是古代文人的著作,诸如《庄子》 《韩非子》 、屈原《九章》与刘向《新序》等。前者是以历史的真实为要,而后者就有了杜撰与虚构的成分。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的记载基本采用了《左传》的内容,只增加了晋文公封绵上为介山。历史典籍对介子推的记载相对谨慎,一般都不加以粉饰。但介子推进入古代文人的笔下,其事其形就有了较大的变异。 《庄子·盗跖篇》曰:“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 《韩非子·用人篇》也有类似的记载:“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 ”与史家记载的介子推形象相比较,这些情节或许源自当时民间社会的口头流传,而被庄子借来“抨击儒家礼教规范及俗儒富贵显达的观念” ,被韩非子用来宣扬忠义思想。

  所以秦汉前后,介子推在屈原、刘向的笔下都有借彼抒志、以古讽今的意味。屈原的“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不就是他自己行吟江边,悲哭楚国的写照。而刘向在《新序·节士》借介子推之口说出了“推闻君子之道,为人子而不能承其父者,则不敢当其后;为人臣而不见察于其君者,则不敢立于其朝,然推亦无索于天下矣”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也许正因庄子、韩非子、屈原和刘向等人的参与塑造,才为后世留下众多的文字资料。尤其介子推的气节、清修而淡泊名利的品格也受到了后世的文人墨客最热烈的追捧。

  与历史典籍塑造出的介子推形象相比较,民间社会口耳相传的介子推传说从不拘泥于历史与精英文学的内容,民间社会更看重口头讲述的活态性、社会习俗的传承性,以及生活化与娱乐性。因此介子推传说从单纯讲述割股奉君、归隐山林与抱树被焚等情节,扩展到婚姻习俗、游艺习俗和饮食习俗,甚至是祭祀仪式等领域。由此围绕“介子推”这一传说核心,产生了众多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化的异文本。流传在晋中地区“清明柳的来历” ,讲述介子推被焚的第二年,晋文公率领群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坟前那棵老槐树不仅复活了,还绿枝飘舞。于是晋文公摘取柳枝编成柳圈戴在头上,并给老柳树赐名“清明柳” 。从此清明节有了戴柳、登山的习俗。除此之外,子推蒸饼、子推燕都是以介子推命名的食品。据说,燕子用山西介休方言读“念念” 。人们在寒食节用面粉包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柳条穿起来挂在门前祭奠介子推,表达敬意。可以说,在山西民间社会,介子推传说已不仅仅是一个民间传说,它已经演化成了一种生活观念,一个精神寓所,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了。

  景观化叙事的悄然兴起离不开近些年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的影响。景观化叙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民间传说与景观结合在一起,以民间传说诠释景观,以景观强化传说。当然景观化叙事绝非要脱离历史、文学经典和民间传说,而是从它们中提炼精华,攫取“营养” ,丰富景观化叙事的内涵。风景秀丽的绵山也称介山,据说是介子推母子隐居、被焚和成仙之所。每年寒食节绵山旅游景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介子推的仪式大典。景区内现存有介公祠、超凡洞等与介子推相关的文化景观遗迹,且景区内配以文字说明、导游的口头解说,使听众通过空间化的景物,立体化的情景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景观化叙事之所以悄然兴起还有另外的因素,各地对介子推文化资源的述求与经济利益的驱动。据史籍记载,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其出生、生活与归葬之处语焉不详,于是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附会、想象的空间。灵石县介林有一块大石板叫作“忌板” ,当地流传着“忌板传说” 。据灵石县介子推文化研究会李树忠介绍,据说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后,介子推母子被困在石板上无法逃脱。等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熄灭后,人们发现介子推母子被烧死在石板上,石板也被烧的滚热,人不能靠近。于是,村民们为了让石板快点变成寒石,就家家熄火,户户禁烟。三天三夜过后,石板果然变成了寒石,从此人们把这块石板称做“寒石” 。寒食的本意为“寒石” ,是介子推隐居和归葬的地方。为此,当地人在介林里建造了介子推传说的大型雕塑景观。雕塑包括割股奉君、携母隐居、被焚等内容。人造景观的出现并不偶然,这其中既有强化当地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价值的需要,更多的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钟亚军 宁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