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百姓身边故事
——评话剧《盛夕楼》
栏目:艺评
作者:黄健生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话剧《盛夕楼》是很接地气的一出戏,是一出反映广州本土老百姓现实生活的原创话剧,演绎的每件事都是身边事,透过盛夕楼里的社会缩影,反映“小茶楼,大社会”的热点事件,正所谓“一盅两件盛夕楼,百态人间众相生” 。既有真情的回归,也有人性的救赎。每个角色都能入木三分,是一出对精神家园守护的好戏,唱响了主旋律,传递出了正能量,艺术效果直击观众心灵并令之不自觉地发出笑声或产生泪点。

  在大千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捉弄——茶楼老板刘盛夕的仗义,挞哥两儿子的“啃老” ,珍姨寻亲的忧郁,赵医生置身于医患关系的困境,陈局长在位时受贿的阴影以及江思瑶好不容易等来黄昏恋却又接到情人得绝症的诊断书……正义、亲情、友情、爱情的人,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小小茶楼中爆发。有错的、有罪的、无错的、无辜的人,都在正义和坚忍的明灯守护下,始终向着美好的生活前进。

  该戏内涵丰富,独具艺术特色。首先是全戏精妙的结构设计,话剧所独有的剧场性,虽然带来了有别于其它戏剧门类的现场感和交流性,但同时其本身也受到了时间、空间、舞美乃至音乐等多方面的客观限制。因此,紧凑的剧情发展和精妙的故事结构就成为了话剧成功的重要基础。 《盛夕楼》在结构上基本遵循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的“三一律” ,即要求时间、地点和行动三者之间的一致性。故事发生在一个茶楼之内,讲述多条线索,但所有情节都为同一主题服务,那就是和谐、正义。

  全剧虽然分为五幕,但却只有一个背景,而每一幕都有对应的小高潮,并通过灯光的聚变来烘托高潮的气氛,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并巧“讨”观众的掌声,这是对结构巧妙安排的成功之处。如第一幕结束时,刘盛夕知道挞哥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啃老”的行径后十分恼怒,狠狠地将巴掌打在两人脸上,同时用聚光灯照射在刘盛夕高高举起的手掌和两个挨打的脸上,此时不仅没有令观众感觉到是暴力,相反恰恰认为这是正义的巴掌,这时的灯光正是引起了观众对这种不知羞耻的“啃老”现象的厌恶与共鸣,瞬间引发了观众的热烈鼓掌,达到这一幕的高潮;再如第三幕中王太太获知赵医生偷偷摘取其逝去丈夫的眼角膜是为了抢救一个民工的眼睛使一个行将破碎的家庭得以重生之后,在亲人受损和救死扶伤的道义上痛苦的挣扎中选择了并非原谅的“放过” ,此时,聚光灯骤亮,照射在王太太和赵医生身上,顿显“大义”精神的伟大,同样引起了观众的同情与赞扬。

  其次是话剧《盛夕楼》善于制造“矛盾” ,当挞哥两个宝贝儿子“啃老”不成又想通过欺骗的手段盗取旧屋的房产证时,利用贿赂六叔帮忙疏通代管证件的夕叔,在没有达到目的的情况下两兄弟把六叔打了一顿。面对矛盾的升级,刘盛夕耐心劝解,在众邻居的配合下,先前坚决要将两个孩子送上法庭的六叔最终原谅了两个孩子,演员把这个极富市井特色的六叔演绎得淋漓尽致,令观众在捧腹中对六叔这个“大度金邻居”予以热烈掌声的回报。在最后一幕,江思瑶经历了三十几年的苦苦追寻,终于找到当年的初恋情人刘盛夕,就在观众认为这对有情人即将消除误解,眼看可能有望重归秦晋之好之际,却传来了刘盛夕身患绝症的诊断书,构成新的矛盾,把全剧推向一个高潮,令观众深深为这对有情之人感到扼腕。

  话剧《盛夕楼》的语言个性鲜明,作者笔下人物的个性化语言非常突出。戏剧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语言必须精练。尤其要突出台词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说,要用最经典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最广博的内容,做到以少胜多。如对黄老六语言的刻画,奸猾的笑容,猥琐的语言,把一个市井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调侃江思瑶和王太太的语言上,极具黄老六的性格特点;江思瑶的戏份不多,但角色又很重要,作者用力刻画江思瑶的内心世界,如“盛夕,我想和你演一出戏”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表现出她对刘盛夕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而在获知刘盛夕身患重症而爆发出简短的“救救他”三个字,把全场观众推向了痛断肝肠难以忍受而自然掉泪的境地。面对茶楼骤然阴沉的气氛江思瑶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却无法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是无辜的,但却又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悲怆,这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该剧中几乎没有特别拗口的台词,做到了通俗易懂,精练深刻。而且,台词里恰如其分地融入了本土语言,使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完全进入台词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耐人寻味的含蓄美在话剧《盛夕楼》中的潜台词比比皆是——刘盛夕本想求陈局长帮忙寻求解决盛夕楼拆迁的问题,殊不知却引发了陈局长根本不知“赵处长”上吊、“任局长”被抓的旧闻,突显了少有台词的陈局长“看来你在我这睡了几年与世隔绝了”的落伍形象,实际上是在鞭挞人情社会现实中的无奈。

  惊心动魄的舞台感也是话剧《盛夕楼》编导的又一着力表现。剧中编剧巧妙地让刘盛夕在念周萍台词时情不自禁地“串入”了现实中的江红,让观众明白刘、江二人铭心刻骨的感情纠葛,笔者认为这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抛包” 。黄老六一出场让人一望就知道是个市井十足的混混儿,他表情怪诞,语言阴声阴气,油腔滑调;阿珍嫂的神经质,犹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见人就述说她失踪的女儿萍萍,她的眼光充满了一个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陈局长垂头丧气地一味睡觉,体现的是一个内心背负枷锁的贪官的不安,教人莫伸手,伸手则不得安宁的警示。意韵深厚的诗意和抒情性,也可以说,正是因为一些诗的语言技法如比喻、象征、含蓄等的综合运用,才使戏剧语言具有了抒情性。通过简朴的服装设计表达对所描绘的人物外貌、性格和身世的具体描述,貌似简单,但这种形象语言如同叙事诗一般,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让人感到戏中就是生活,意蕴深厚,发人深思,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这部话剧表现了在行走路上的每个人,其实都是在修行。看淡心境才会晴朗,看开灵魂才会透明。执笔研墨,心如素简,穿过岁月的寒来暑往,聆听时光的低吟浅唱,书写清浅的风情、悠远的感动。于万事中,静思淡悟,纳海听风,从容入世,旷达人生。艺术这东西首要的是有感情,说白了就是艺术要有生活,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次才是技法,有感情就可以创作出真情的东西,如果无病呻吟一味追求形式,没有感受,只为讨人喜欢,创作出的东西早晚要被历史所淘汰。话剧《盛夕楼》的成功之处就是贴近生活,剧中演绎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儿,加上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击中观众的软肋,引起观众的共鸣,既能引发观众的笑声,也能博得观众的泪水。好的戏剧作品要观众认可才行,不要自己把自己抬得多高,艺术必须有生活,身边人、身边事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并让故事不单单能净化这个世界,可贵的是还能将其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