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坚守民族民间艺术之路
作者:乔晓光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党的十九大召开,揭开新世纪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发展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21世纪,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代,也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文明转型期时代。昔日古老的农耕文明,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有些失去现代生活需求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面临着流变和濒危。如何抢救保护多民族民间艺术的文化物种,如何使丰富多彩、文化多样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可持续传承下去,并融入今天的现代生活,为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吉祥的祝福和文化的慰藉。面对当下几千年前所未有的文明转型期,我们民族民间文艺工作者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20多年来,在中央美术学院,我们坚守了自延安鲁艺以来,向民间艺术学习,艺术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文艺传统,坚持关注乡村民间美术传统,关注乡村社区文化传承。新世纪初以来,完成了一系列中国民间剪纸的世界非遗名录申报工作,少数民族剪纸的全国田野摸底调查工作,以及在高校的民间美术与非遗的教育传承工作。民族民间艺术的文化抢救工作是紧迫的,而正在不断发展提升的多民族乡村生活,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产生出更多更新的需要。如何解决好继承延续与创新发展的时代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给了明确的回答: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

    (乔晓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