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寻找情感乌托邦,不如独立自主
——女性主义研究者盖琪、女编剧江光煜眼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已经播出大半,在热播的同时也在网上引起热议,尤其是围绕剧中以罗子君为代表的女性的婚姻观、爱情观、事业观引起了广泛争议。在剧情前半段,家庭主妇罗子君完全依赖于丈夫陈俊生,到婚变之后,成长为独立自强的职业女性。在这一过程中,她与闺蜜唐晶的男朋友贺涵的情感纠葛又引发吐槽。可以说,近年来,从未有任何一部剧像《我的前半生》一样击中都市女性的痛点。就观众热议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女性主义研究者、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盖琪和以创作都市情感剧、偶像剧见长的女编剧江光煜。
记者:在前15集里,罗子君这个角色是被吐槽得最厉害的,有观众认为她过于依附于男人,无知,同时还惹人讨厌,您怎么看?
盖琪:相较于美剧《傲骨贤妻》 ,这种围绕男人转,把男人奉为天的婚姻观是极其落后的。
江光煜:亦舒的小说特色是女主角都比较通透、知性,活得比较理智。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的改编脱离了原著,尤其是婚变前的罗子君的人设。作为编剧,我能理解制片方为了让观众迅速入戏,迅速引起话题,把罗子君的性格变得更加生活化,而且前后对比极其强烈,让她在一开始是一个不太讨人喜欢的主角,这个套路非常像前几年流行的婆妈剧。罗子君离婚后就比较接近原著小说的样子,想通了很多事情,变得干练、通透。
记者: 《傲骨贤妻》中的女主角和罗子君开始的情形类似,关于两个人物最终情感、事业的走向就更有对比性,不知道您怎么看?相较于中国,美国法律对离婚案件中过错方的处罚非常重,这可能也是中外家庭剧中女性角色选择不同的根本原因吧?
盖琪:是的,具有深度的电视剧应该超脱简单的道德层面,回归文化、社会根源。从人性来讲,可以相信爱情,但不能相信爱情的忠贞,一个充分社会化的人,一辈子专心如一,本身就几乎是不可能的,女性把情感寄托在男性身上,就是乌托邦。在电视剧中,也要分类来对待男性出轨问题。如果是一时冲动,可以宽恕,但是如果是认真的,则更多该考虑的是物质补偿问题。归根到底,婚姻是责任共同体,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双方要基本权责对等,不能把维持平衡的责任都推到男性的道德建构上,因为男人也是人,人都是利己本位的。 《傲骨贤妻》中讲述的是美国女性的成熟独立,比如没有爱的夫妻还能保持扶持和尊重,比如女主角独立奋斗事业,后来又交了新的男朋友,但是结局都分手了,并没有回归爱情和家庭,可是活得很快乐。
江光煜:罗子君离婚后接受老金这段,在小说中也有类似的情节,老金是个社会阶层比唐晶和贺涵低很多的老男人,但罗子君不是嫌贫爱富的女人,是个可爱的女人,这点塑造得还是挺成功的。但是贺涵的角色有点类似“知乎大神” ,全知全能,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男人,什么错都不会犯,充满主角光环。在这一参照下,罗子君的独立还不是完全的独立,因为不管什么事,都会有一个全能“开挂”的贺涵来帮她,这不现实。
记者:对于女性独立这一话题,《我的前半生》也有一个经典的情节设置,即女主角曾被抢过老公,但后来她又抢了闺蜜的男朋友,您怎么看?
盖琪:在《傲骨贤妻》中,女主角跟老公过去的情人在开始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闺蜜,后来知道了,生气了一段时间,但是最终又互相谅解。可以说,当女性真正要走向独立时,她便不会再以男性作为自己心中衡量一切事物的准则。
江光煜:在剧作设置上,罗子君可以得到贺涵的帮助,但衡量她有没有成长、独立,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她对待帮助的态度,是主动索取还是被动的。整部剧的人设、情感结构架构、人物阴暗面的设置都特别棒,从剧作的角度来看没得挑。但是从主观情感层面上,我不认同抢闺蜜男朋友,也不认同无限索取贺涵的帮助。网上很多观众骂罗子君抢闺蜜男朋友,但是从剧作的角度看,这么设定是很有张力的。她离婚后,闺蜜给了她很多情感上和事业上的帮助,对她来说就是恩人,这样一来罗子君就要面临很多选择:到底是选择友谊,还是选择爱情?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把一个已经成熟了的女人、一个经历过挫折的女人、心理逐渐强大的女人又推到两难的境地,看她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这点还是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