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有利于青年文艺评论家成长的浓厚氛围
——在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上的讲话
作者:庞井君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当今,人类历史的脚步已迈入互联网主导文化格局的时代。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文艺形态、门类和群体不断涌现,而网络文艺评论是当下信息技术创新的直接而真实的反映,迅速快捷、互动性好、传播面广、影响力大,呈现出多元融合发展的趋势,分众化、个性化、定制化与大众化、商业化、娱乐化、去深度化、日常生活化并进,体现出互联网文化时代的特征与社会风尚。

  网络文艺评论的写作方式、传播方式、价值功能都与传统文艺评论有所区别,呈现出很多新特点:一是评论主体多元,从专业精英评论家转向“草根”网民、“大众点评” 、“人人都是批评家” 。特别是“北小京”等一批“隐形评论人”与网络匿名评论成为突破传统“人情”评论的新现象。二是评论内容广泛,从学术专业评论转向对作者、情节、人物、台词的评论和文化评论、跨界评论乃至生活评论。三是评论更新更快,从固定刊载播放周期转向随时随地“发声” ,从静观审美发展为流观审美。四是平台载体多样。从传统报刊电视转向专门的评论网站、网络评分、弹幕、微信微博社交媒体评论等新形态。五是文风鲜活生动。从教导式、“我说你听”的高冷学术风、学报体转向对话式、交锋式、鲜活参与的网络体,话题性强、标题抢眼、观点犀利、图文并茂、短小精悍、彰显锐气,数百字“微”评论在万字学报文章丛林中别开生面,迅速形成口碑美誉度。六是评论功能转型,从教化、审美导向转为娱乐、商业利益取向。特别是青年群体社交性评论、市场消费性评论日益主导大众文化市场。七是社会影响力大,从体制内学术圈转向行业市场与社会影响,出现了以网上从事文艺批评为生的群体,而且影响到了文艺生产包括网络作家的创作。

  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文艺评论工作得到各方重视、但工作格局基本还在传统领域,平台多为学报期刊纸媒,队伍多在高等院校及传统媒体。近年来,伴随网络文艺蓬勃发展,网络文艺评论逐渐受到多方关注,工作格局逐步打开。同时,网络文艺评论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不仅如此,我们要把好网络文艺批评的方向盘,分析包含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文艺形式的中国网络文艺繁荣发展所呈现的崭新面貌,及其在时代语境与现实状态下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探索全球化条件下,网络文艺创作及网络文艺理论评论发展创新的话语体系,探寻网络文艺在“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建构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 ,彰显当代青年文艺评论家时代担当,为青年评论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为新形势下的文艺繁荣发展创造评论新风。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批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网络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青年文艺评论家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性转化的承担者,也是文艺评论的生力军、先锋队,是文艺评论事业以及文艺评论工作继往开来、发展创新、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力量。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青年人多表现为思想活跃,关注新鲜事物,关注新的文艺思潮与文化,紧贴文艺实践发展动态,与文艺创作联系更为紧密。青年文艺评论家往往行动快,能够及时把握住当下文艺作品、文艺队伍、文艺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赶上瞬息万变的文艺发展潮流。青年人的评论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引导力,语言风格丰富、新颖、多变,在文艺作品发表、上映、上演后第一时间开展科学评价,及时满足广大群众对文艺新作、文艺活动的关注需求,引领和提高群众的审美鉴赏水平。

  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青年文艺评论家存在着阅历不足、文化的积淀不够深厚、看法容易片面或者偏激等问题。在学识、积淀、视野等方面需要加强。青年网络文艺评论家要保持价值观自信,这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当今世界深刻变动,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激荡,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围绕价值观的博弈和竞争日益激烈。当代中国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显著增强,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多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树立高度的价值观自信,坚定正确的价值立场、价值追求,才能鼓起改革创新的勇气、形成攻坚克难的力量,才能为中华文艺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青年文艺评论家是文艺评论界的中坚力量,是文艺评论事业的希望所在。我们举办第三届“西湖论坛” ,把全国优秀的青年网络文艺评论家聚集起来,研究问题、交流思想,共同为中国文艺评论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要求,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增强艺术敏感性和鉴别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密切关注当代文艺发展实践,深入思考时代对文艺特别是文艺批评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在网络文艺的场域中彰显年轻人的生气、锐气和英气,努力提高文艺评论的引导力、公信力、战斗力,为推动网络文艺评论事业蓬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青年文艺评论家培养力度,通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青年委员会、文艺评论骨干研讨班以及“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建设、《中国文艺评论》学术月刊、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等工作项目,搭建优质的服务平台,为广大青年文艺评论家服务。我们也呼吁,各级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扶持青年文艺评论人才,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研修的机会、发表评论作品的平台、加入文艺组织的渠道,解决他们成长成才中的实际困难,营造有利于青年文艺评论家成长的浓厚氛围。

    (庞井君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