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完美的人类,真好!
——电视剧《真实的人类》的洞见与启示
栏目:域外艺评
作者:尼三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来,关于人工智能的新闻层出不穷,它们不但“血洗”围棋界,而且还能写出几可乱真的古诗,甚至还出版了诗集,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似乎也不再是笑谈。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内容早已被计算机悄悄改变。比如出门之前,你是打开手机里的天气软件,还是用肉眼望一望窗外呢?可能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而且,这样的选择或将越来越普遍。曾几何时,我们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样的谚语,或者鼻子和皮肤对空气湿度的感知,决定出门要不要带伞,但今天,我们更信赖天气软件五光十色的“温馨提醒”和各种细致入微的“穿衣指数”“洗车指数” ……如果说,带不带伞可以请人工智能帮忙选择,身体得没得病可以请人工智能帮忙诊断,那么,要不要爱上一个人,是否也能请人工智能来做参谋呢?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从依靠人工智能帮忙选择,转变到干脆由人工智能替我们决策呢?我想,没有人会怀疑,前者是美妙的天堂,后者则是细思极恐的惨剧,但是,帮我们选择与替我们决策,或者说,改善我们的生活与取代我们的生活,两者之间的界限,到底又有多清晰呢?当人工智能以几可乱真的机器人像模像样地进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离我们被他们“接管”还有多远,当机器人“进化”到无懈可击的完美程度,会不会成为人类的敌人甚至终结者?真实的人类该如何与这些“假人”相处,才能保卫真实的生活?

  电视剧《真实的人类》引发人思考的,大体上包括了上述问题,正是在这些问题上的洞见,让这部剧充满了思想与艺术魅力。这部剧是英美联合制作的,第一、二季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在英国首播。现在,在我国的乐视网等网站上也可以欣赏到该剧。这两季电视剧豆瓣分别给出了8 . 4、 8 . 5的高分。 《真实的人类》讲的是人类与合成人以及合成人之间的故事,无疑是一部科幻剧,该剧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反思深含社会伦理拷问。真实的人类是不完美的,会烦躁、情绪低落、发脾气、耍心眼、使诡计。自古以来,克服人性弱点,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是圣贤先哲设定的人生境界。现在好了,人类做不到的事,合成人做到了。在企业里,合成人工作效率更高,它们一个一个地蚕食着人类的工作岗位,从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到霍金斯这样的中层管理者。家庭中的情况也类似,霍金斯家的女主人劳拉经常出差,家里脏乱,合成人安妮塔到来后,开始井井有条地帮忙完成家务,一切似乎都变得美好而“正常”了。但是,一些不易察觉的隐患也在滋长,比如劳拉的小女儿,更愿意听安妮塔讲睡前故事而不是听劳拉讲,情感危机悄然露头。在另一个家庭,警探德拉蒙德与妻子不和,妻子与他分居,转而和对她百依百顺的合成人过起了“美满”的小日子,按照妻子的说法:“你知道合成人哪里好吗?在他身边我不用小心谨慎,我不用考虑说些什么才不会激怒他……”但乏味感也很快席卷而来。总之,合成人对生活的介入,看似弥补了人性中的不完美,把人类抬到了上帝的位置,但人们也随之陷入了情感迷茫之中。

  如果《真实的人类》止步于此,那它不过套用了老掉牙的情感故事,新奇之处无非是以合成人为情感争夺战的一方罢了。而这样的剧情是没有嚼头的,因为拔掉合成人的插头或者干脆把它们“报废”就足以终结这场争夺。所幸的是, 《真实的人类》在更深刻的层面刻画了人类与合成人之间的冲突。在剧情设定中,安妮塔是具有意识的少数高等合成人之一。这些“高等”合成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们”有真正的意识而不仅是“算法” ,意识驱动其从“它们”向“他们”或“她们”行进,进而拥有了人类式的爱恨情仇。情感使它们不再是只会服从指令的机器。安妮塔对她的“家人”充满感情,心怀大爱,渴望真正融入人类社会。她身边的人类,也对她产生了复杂的感情。另一个高等合成人尼丝卡心中则是满满的怨恨,当她发现反合成人组织正以“搏击”的形式肆意殴打合成人时,就装作痛恨合成人的人类,混入其组织内部,佯装要殴打其他低等合成人,却对人类大打出手,制造了一起血案。这激起了人们的不安和恐惧,也使合成人受到政府的追捕。

  就这样,情节变得更加开阔起来,随着高等合成人的来历层层揭开,他们寻求自我唤醒的努力进一步升级,故事越发曲折和精彩,但并不枝蔓或凌乱,而是始终围绕“意识”争夺战展开,紧扣着真实的人类与合成人之间情感对垒这一线索。人性是复杂的,艺术刻画人性的角度很多,但就《真实的人类》所要表达的主题而言,最具有冲击力的无疑是情感。这是人与合成人之间的一道分水岭,具有对同类以及人类的爱或恨,让合成人不再是纯粹的机器,但又终非“真实的人类” ,横跨在这道岭上的高等合成人们,究竟何去何从?面对着这道岭的真实人类,究竟又该如何面对这些试图成为“新人”的“机器” ?这些,不正折射出人类对人性或自我的反思吗?而艺术的终极意义,不正在于认识人本身吗?值得顺便一提的是,任何深刻的内涵或艺术追求,都要靠演技来呈现。 《真实的人类》里饰演合成人的演员都有出色的表演,看着他们把合成人演出几多神采,反观国内有些演员却把“真实的人类”演成尊尊蜡像,怎不令人唏嘘。

  或许,正如风靡全球的《未来简史》所言,科技的发展正在把人类为中心的世界推向以数据为中心。 《真实的人类》则以艺术的手段把这一切更加直观地展现了出来。相信“人性”还是“算法” ,做一个不完美的人,还是全知全能的“神” ?这个问题正从远方飞快地向我们跑来,而答案,其实已抢先一步抵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