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民族贴身的“小棉袄”
栏目:民间
作者:本报记者 张志勇  来源:中国艺术报

端午期间,在山西太原青龙古镇上演的民俗大戏

  “我们保存传统节日,传承古老的精神文明,是力图保存民族文化的特色,保存文化之根,根深才能叶茂。保住民族贴身的‘小棉袄’ ,让我们享受文化的温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一席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为贯彻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2017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节日文化内涵,中国民协、山西省文明办、山西省文联、山西省民协近日在太原举办了“礼敬传统,感念家国”为主题的论坛及讲座活动。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志学,山西省民协主席、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省文化厅党组成员李荣钢,北京大学教授陈连山、温州大学教授黄涛、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孙正国、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宋颖以及山西省内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大家一致认为,深入挖掘和宣传端午节等民俗节日具有重大意义,是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萧放在为山西大学、晋中学院等高校师生作主题讲座时表示,端午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消灾避疫、追念屈原是六朝之后端午传统节俗的两大主题,也是端午节地位陡升的关键因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存民族文化,传统节日习俗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从建构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端午节俗文化。我们保存传承端午等传统节日,也就是在保存人类文化生态的多样性。端午节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它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东亚地区它是一个人们共享的传统节日,就人类文化整体而言,它同样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与会专家还赴山西沁县观摩考察了沁县第九届端午民俗文化节暨山西省第五届龙舟公开赛;在太原青龙古镇观摩了大马社火、晋北鼓吹、教义木偶皮影等山西省非遗项目,了解到山西民间端午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自山西的节俗专家分别介绍了山西各地的端午习俗和传说,山西省菖蒲酒文化收藏馆馆长孟晓辉表示:“古人于端午节时共饮菖蒲酒已成为一种习俗,该酒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汉时开始兴盛,至今仍在山西传承延续,产于运城垣曲的菖蒲酒采用的是当地特产九节菖蒲这种名贵中药材。 ”

  学者认为,我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形成向善向上的社会风尚。通过传统节日的礼仪活动、文艺作品等,充分体现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不仅可以欣赏文艺作品,还可以领略其中的人文情怀,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