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形象的传神刻画
作者:刘玉堂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思美人》剧名出自屈原《九章》中一同名诗篇。在屈原心目中,“美人”是正义、纯洁和崇高的化身。它象征着美君、美政、美文。电视剧《思美人》精心刻画的屈原形象,即是屈原心目中的标准“美人” 。

  作为君子,当怀大爱;大爱之首,莫过于爱国。屈原是上古爱国者的典范,也是后世爱国者的楷模。但屈原的爱国何以能逾越时代的界限,至今不减其光辉?这关乎屈原卓绝的爱国情怀。周代人所爱的国大致有三种:一是出生之国,可称之为“乡国” ;二是居住之国或仕奉之国,可称之为“君国” ;三是构成神话谱系的先祖之国,可称为“祖国” 。为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电视剧《思美人》精心设计了一场屈原时代第一流思想家、政治家如孟子、庄子、苏秦、孟尝君等风云际会的“稷下论战” ,论战的主题看上去是对时局的研判,实际上却揭示出论战者在爱国上的分野与高下:孟轲怀抱理想,周游列国,遍干诸侯,爱的是祖国;庄周主张小国寡民,拒绝出仕他国,只爱乡国;张仪由魏仕秦,志在助秦一统,爱的是君国;孟尝君翻云覆雨,朝齐暮魏,置个人利益于乡国、君国、祖国之上,“国”之观念几近无存。唯有屈原,做到了爱乡国、君国、祖国的完美统一,这正是屈原能够卓立于中华民族爱国者之林的因由所在。为突出屈原的爱国者形象,剧中反复吟诵屈原的爱国心声:“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显得真切而自然。

  君子的一个重要品质是守正不屈、守义不阿,面对邪恶和污秽,屈原决不随和、苟合,即“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对此,电视剧《思美人》有充分表现,面对张仪的离间、郑袖的谗言、靳尚的阴鸷、子兰的骄狂,屈原从来都是毫无惧色、针锋相对、万难不辞,正所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在楚国的权势集团剥夺了实现其抱负的一切希望时,屈原预感到了自己的以死殉道、以死殉国的命运终局,发出了要步彭咸之后尘的深情呼唤:“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他面对滔滔汨罗江水纵身一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说屈原是忠臣,古今无有异议。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作为忠臣,他的“美政”理念首推以德治民。电视剧《思美人》描写屈原在不同场合屡屡称道尧、舜、文、武的“德政” ,认为有圣明之智、盛德之行的人,才能得到万民的拥护,这与屈原《离骚》的主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相一致。

  屈原“美政”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厉行法治。他在《昔往日》中说:“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 ”电视剧《思美人》对屈原任权县县尹时依法惩处贪官污吏、打击恶势力的举动有着生动的表现。

  重民利民是屈原“美政”的核心内容。屈原在《离骚》中多次提到“民”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 。电视剧《思美人》中表现了屈原对民生的深深关切:执掌权县时兴修水利、减轻赋税、为民除害,任左徒和三闾大夫时展现了爱民、忧民的民本意识。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丰碑长存。在博采南北民歌精华的基础上,他创立了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的楚辞。在抒情领域,屈原的作品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后无来者。

  屈原最主要的作品是《离骚》 《九歌》《九章》 《天问》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离骚》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文心雕龙·辩骚》则称其“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司马迁所论重在思想,刘勰所论重在艺术,合而观之,足证《离骚》之金相玉质; 《九歌》 《九章》等也是如此。

  相比于“美人”“美政” ,最难表现的恐怕是“美文” 。然而,电视剧《思美人》匠心独运,于跌宕起伏的剧情之中,巧妙地融入了屈原的“美文” 。主题曲以《思美人》为题,贯穿全剧始终,使该剧的思想主旨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莫愁女对《橘颂》的喜爱和吟咏,屈原改革受挫后悲吟《离骚》 ,流放汉北时发为《天问》 ,堪称对屈原“美文”创作时空的追溯和思想内涵的深层次诠释;剧中对楚地民俗风情的展示尤其是巫风的渲染,更是对《九歌》的民俗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