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功:我与李安电影背后的故事
栏目:名家
作者:本报记者 赵志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徐立功(左)与李安早年合影

  “还记得当年穿着破旧牛仔裤及T恤的李安,带着招牌腼腆笑容和《推手》剧本来敲我办公室的门,我看了剧本,很干脆地提供给他1200万台币的影片制作费。后来才知道,李安拍片为了节省开支,把还是小娃儿的长子李涵都抓来轧了一角,连家中餐桌都在拍摄中砸坏了。 ”今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举办期间,曾提携过李安、蔡明亮、陈国富、林正盛、陈玉勋等台湾众多知名导演的“伯乐”——台湾著名导演、编剧、电影监制人徐立功,莅临北京师范大学,回顾了他与李安的一幕幕电影往事,从李安带着剧本《推手》第一次走进他办公室的门,到为华语电影赢得巨大声誉的《卧虎藏龙》 ,他们先后合作四次,不仅开启台湾电影征战世界影坛的新高度,而且在助推中国电影事业及两岸电影文化交流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电影《推手》海报

  多年来,华语电影界熟悉李安的人越来越多,而对于徐立功,非业内人士大都不知其详。这位台湾金马国际影展的创办人,现年74岁,曾任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广电处科长、电影资料馆馆长,历任台湾“中央电影公司” (以下简称“中影” )副总经理、总经理和副董事长,以及纵横国际影视公司董事长等职,因其慧眼识珠,提携大批年轻导演等多方面的贡献,于2010年获颁第47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电影在青年的时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在遇到徐立功之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一路陪台湾电影走过来,是台湾电影的‘贵人’和‘知音’ 。 ”当年,李安在给徐立功颁奖时如此说。

  徐立功和李安,既非同学,也不是打小就认识的玩伴。徐立功觉得,他们之间的故事是从《推手》开始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徐立功转任台湾“中影”公司副总经理,恰逢台湾“行政院新闻局”组织电影剧本评奖,李安投稿的电影剧本《推手》获最佳剧本奖,另一部《喜宴》获优等剧本奖。于是,特别提供机票邀请李安从美国回台湾领奖。

  当时, 37岁的李安从纽约大学科班毕业后赋闲在家6年时间,他阅读、看片、写剧本,包揽了所有的家政,个人财务几乎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连自费回台湾领奖的机票都舍不得买。“我们给李安提供经济舱机票,回国领奖。 ”徐立功回忆起刚刚起步的李安感慨万分。

  回到台湾的李安到处寻找拍片的机会,也接触了不少人,后来就到“中影”办公室找到徐立功,这是李安和徐立功的第一次见面。徐立功记忆中的李安斯文、腼腆,俩人很谈得来。徐立功当场表示,愿意支持李安拍一部电影。“你可不可以为我们导戏? ”徐立功的话吓了李安一大跳,因为从来都是李安找老板要求导戏而难得,哪里有老板这么痛快找他导戏的?李安定了定神,问徐立功要拍什么?“我说拍《推手》 ,拍最佳剧本奖。 ”徐立功心想,当然是《推手》 ,谁要拍第二名的剧本。

电影《卧虎藏龙》海报

  “李安说,我愿意给你做导演。 ”徐立功表态,“1200万台币的拍片经费给你,两天后答复。 ”其实,那时候的徐立功心里也没谱,才跟李安这么讲的。他时任台湾“中影”副总经理,上面还有总经理,他会不会同意?徐立功没有把握。而且,此前他也没有任何制作电影的经验,这么快就决定要拍一部电影。同样,对于李安而言,也不是随便就答应别人事情,他要留点时间四处打听、咨询,仔细核算《推手》拍成电影的预算费用。“不是你赔不赔的问题,而是我的事业啊!毕业6年没导戏,要是不成功,我后面的路不就断了吗? ”李安当时如此考虑。

  “两天后的晚上,总经理从东京打来电话,还好,没什么意见。 ”徐立功一颗忐忑的心放下没多久,公司秘书就给他打来电话,说李安来电话说,明天一早9点钟要跟他见面。“我气愤地回答:跟我见面就见面,还打什么电话‘预约’ ,我还从来没有在公司要‘预约’和人见面的。 ”

  次日见面后,徐立功见李安两眼红肿。 “你是不是要与别人合作拍《推手》 ?若与别人合作,我不愿意。 ”李安说。原来,这中间俩人闹了点误会。事情的原委是,那晚“中影”的总经理在电话中跟徐立功讲,他在国外听到台湾一个大片商说,如果“中影”要拍这部片子,这个大片商就要参与拍摄。而在李安得知这个消息后,他认为那个大片商根本没有看懂剧本,不愿意合作,为此他通宵没有睡好。一切都是误会。就这样,徐立功和李安开始合作第一部电影—— 《推手》 。

  具体拍片时,李安向徐立功提出的条件之一是需要一个制片。根据李安的估算, 1200万台币的制作经费并不宽裕,并且《推手》在纽约拍摄,每一笔钱都必须准时寄到纽约,若有一点耽误,这电影就拍不成了,因此对制片的要求较高。“那这个谁能保证?这不就是我吗?我是副总,又是制片部经理,随时盯着。 ”徐立功心想,除了他自己,没有谁比他更胜任这一职位。正是如此机缘巧合,一来二去,开启了徐立功电影制片的“幕后”人生。

  众所周知, 《推手》是李安的电影处女作,他在美国拍得很辛苦。拍摄完成后,李安给徐立功打电话,“是不是要来看看我的片子,哪里有问题? ”徐立功奔赴纽约看了4个多小时的毛片,没有配乐,却不觉得冗长,好看。然后,这部影片由李安亲自剪接,这给徐立功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花很多心血剪片,是对自己作品非常认真的人。”

电影《喜宴》海报

  等到整部片子剪完,徐立功准备启程回台,“你要不要到我家里吃饭? ”李安请徐立功到他在纽约的家里吃饭。每个人都坐在沙发上拿着碗筷吃,没有餐桌,徐立功奇怪,“难道美国人在家里吃饭不要桌子吗?桌子才多少钱? ”经解释,徐立功才知道由于拍片资金紧张,李安不仅用最短的时间(24天)拍完这部电影,而且《推手》里的桌子就是李安家里的餐桌。“那张桌子借去拍片,一推,就碎了。后来,我拍片时,也总把家里的东西拿去当道具使用,就是跟李安学的。 ”徐立功说,甚至因为剧组请不起太多演员,李安的大儿子也被拉来在电影中客串,“大儿子在爸爸的‘恐吓’下拍的,说不拍就没饭吃了。 ”

  回到台湾,徐立功向公司申请,为李安追加60万台币的预算。按当时“中影”规定,追加的预算不能超出原来预算的6 %,这样《推手》的总预算达到1260万台币,李安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电影。

  等到影片上映,徐立功因为是公司副总经理,肯定会跑到影院看观众的反映。没想到,李安也会跟着他,到每家影院门口去看。“观察到底有没有观众排队看电影? ”徐立功表示,李安非常关注观众看他电影的反映,“他比较注重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当时的台湾电影导演,大多不太关注观众对电影的反映,“你没看懂?是因为你没到那个看懂的程度,这一点李安与他们不同。 ”由此,徐立功觉得李安拍电影一定会顾及观众,这是很可贵的。

  最终,这部反映在美国纽约的台湾人家生活中存在的文化代沟和差异的影片,斩获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而且观众对影片的反映很好,票房收入也不错。

  《推手》成功之后,紧接着,徐立功就找李安拍第二部电影。拍什么?“我说,我们拍《喜宴》吧。 ”徐立功的话令李安再次吃惊,“你敢拍吗? ”李安觉得这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从徐立功所处的台湾“官方”背景考虑,他不怕丢官吗?而徐立功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电影工作者而已。

  影片确定下来,考虑的就是演员问题,“我跟李安推荐了郎雄,那就是一张‘民主共和’的脸,第二个推荐归亚蕾,李安说她跟姐姐一样,怎么能演老太太? ”原来,归亚蕾成名前做过聋哑学校的手语教师,跟李安的妈妈曾在同一所学校任教,归亚蕾给李安的印象一直都是“姐姐”的青春不老模样。“我是演员,我就可以演这么老。 ”嘴上这么说着,归亚蕾见李安时还故意不化妆,一夜不合眼,以便让自己显得更老。

  “赵文瑄是自己找上门来的。 ”徐立功说,他还推荐演员金素梅。“李安每天训练金素梅,脚上绑两个沙袋让她练习走路。李安觉得纽约人走路都很快,这样等到拍片时卸下沙袋,金素梅走路就会变得很轻快。 ”在徐立功看来,“这是李安的一个特色” 。

  1993年,这部完全以好莱坞模式制作的中国电影,在第43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与大陆电影《香魂女》一起荣获最佳影片金熊奖。庆功宴上,徐立功不住地感慨,“台湾和大陆真是血浓于水啊” 。

电影《饮食男女》海报

  此后, 《饮食男女》是徐立功和李安合作的第三部电影,主要诠释了家庭问题和新旧冲突的主题。待到他们合作第四部电影《卧虎藏龙》时,徐立功已经转任纵横国际影视公司的董事长。这部电影的很大一个亮点是:启用大陆演员章子怡。起初,原定女主角是个香港影星。“我们那时在北京,一看见她,我们俩掉头就出去,心想这怎么行啊!高头大马的,再穿一个高跟鞋,那有多高啊?我和李安都很头大。李安问她,你会骑马吗?她说,我不会骑,可是我愿意学。只要你用我,我一天可以练五个小时骑马。李安就喜欢这种演员,很认真。 ”徐立功回忆说,结果那个演员练功练了两个月,身体受不了,自己决定不演了,“这时候,刚好碰到张艺谋,张艺谋就推荐了章子怡。 ”第43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张艺谋担任评委之一,曾力推李安的影片《喜宴》获奖。事实证明,章子怡不负众望。 《卧虎藏龙》荣获第73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6项大奖,以及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等9项大奖。

  虽然徐立功编剧出身,也曾执导电影《夜奔》 ,但很多人包括他自己都觉得制片人更加重要, “你不要做导演,你应该做制片。 ”徐立功年逾古稀,但两个多小时的演讲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他认为做电影制片人,“你要了解片子,对片子有感情,公关要很好,有能力为导演找到很多钱,但不能拿我做例子,我是占了很多便宜。 ”徐立功不无谦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