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城里的中国风景
栏目:视线
作者:川妮  来源:中国艺术报

曼谷中国文化中心

  曼谷是一座辨识度很高的城市。恣意丰饶的热带植物,风格鲜明的尖顶泰式建筑,营造出热烈绚丽的曼谷风情。不久前,笔者去曼谷参加诗琳通公主译作的新书发布会,在那里停留了十天,游历了一番。室外40度高温,坐在冷气很足的车里,缓慢移动中看到的每一条街,都宛如一幅色彩浓稠的风景画。

  此行最大的收获,不是对曼谷有了清浅的了解和认识,而是走进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有了切身的感受。曼谷东北部的天龙密路是一条安静的街道,路边种着一种泰国人叫做“昆”的树,高大繁茂,翠绿的枝叶间开满大串层层叠叠的黄色花朵。这种寓意繁华吉祥的花,深得泰国人的喜爱。位于天龙密路18号的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置身于色彩浓烈的曼谷街道,却散发出淡雅含蓄的中国韵味。中心门前端坐着两尊石狮子,这两尊石狮子“狮出有名” ,它们是北京恭王府按照王府门前的石狮子复制后赠送给中心的,石狮子嘴里含着清代的铜钱和吕洞宾的仙符。从两只端庄威严的石狮子中间进入大门,左手边是一条长长的步行小道,小道的两边,种着传统中国画里象征诸多美好品质的竹子。竹子是温带植物,不堪曼谷的高温,长得瘦弱文静,看上去更有君子之风。中国的庭院,讲究曲径通幽。曲径之后,一定有引人入胜的美景可以期待。果然,走完这条小道,眼前豁然开朗:文化中心的主体建筑,完美地呈现在眼前。主体建筑由两组建筑单元错动连接成“Z”形体块,独特的建筑造型构建了两个外部空间:一个外向型的广场和一个内向型的中国园林。广场开阔,园林静谧,开放和含蓄的美学特征在这里互相印证,起到了突出和强化的效果。整个建筑巧妙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梁柱结构和泰国庙宇的密檐形态。建筑风格既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又有中泰友谊的美好寓意。

  文化中心的主体建筑错落有致,大气空灵,后院的中国园林静谧精致,小巧的水榭游廊,透雕的太湖石,游廊上悬挂的红色灯笼,位于园林后面的白色孔子塑像……每一个细节,都用足了中国文化的元素。不会说话的风景,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静默中发散出中国文化的清雅韵致。

  这些年,随着国力的增强,向海外推广和宣传中国文化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已经达到25个,遍及五大洲。而笔者从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主人蓝素红那里了解到,占地8222平方米的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是目前全球文化中心中面积最大的。

  诗琳通公主的新书发布会在一楼的展厅举行,发布会当天,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疆、泰国南美书店总裁素瓦迪·中萨提瓦塔娜与蓝素红,以及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出版界代表约150人参加了活动。作为诗琳通公主译作的原作者,笔者在发布会上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并以“哪种爱不疼:爱情的真谛”为主题,与读者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和对话。这些交流,让泰国读者更多地了解到中国社会现状,尤其是中国当代婚姻家庭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状况。

  发布会非常成功。成功的背后,是文化中心同仁不为人知的付出。筹备这个发布会,涉及跟泰国出版社方方面面的合作,沟通、交流、确定合作方式,发布规模、参加人员……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忽略。会后,蓝素红带我参观了位于一楼的教学培训区和二楼的剧场、图书馆,还有古筝、书法、绘画等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室,来这里的不仅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泰国人,也有不少生活在曼谷的华人。他们告诉我,怀乡病发作的时候,文化中心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是他们最好的药。

  我启程回国那天,“艺苑——国风名家名曲音乐会”在文化中心的剧场上演,琵琶、箜篌、二胡、昆曲轮番登场。蓝素红告诉我,有318个座位的剧场已经不够坐了,需要加凳子。揭牌四年,像这样的文化活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上千场,把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了曼谷人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