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多样性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资源,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单一就意味着停滞和衰败。如果说,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标志着人类在对待自然关系认识上的一次伟大自觉,那么, 2001年和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保护文化内容与艺术表达形式多样性公约》就标志着人类对人类自身相互关系及社会发展认识上的一次伟大自觉。《宣言》和《公约》说得很响亮:“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造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多样性的文化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这种多样性有益于人类的当代和未来” 。在全世界是如此,在一个国家内也是如。2000年我去加拿大渥太华参加“世界艺术与文化峰会” ,会议的两个论题就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如何保护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在各国内部,如何保护土著和地域文化的发展” 。
中国是个地域广大的多民族国家,各种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发展动力。闽都文化以闽越文化为基础,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又积极吸纳海外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和优势。除了人们谈得较多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造性,我以为还有两点需要提出:一是为真理而真理的探索精神。比如严复翻译《天演论》 ,宣传“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就打破了儒家用求善代替求真阻碍求真的传统局限,凸显了真理追求的独立性,强调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又如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攻坚,看起来只是在做高等数学智力游戏,并不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但它却锻造了中国人探求真理的思维能力。这种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正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所最需要的。二是教育最优先的观念与做法。近代以降,福州不仅出了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还出了那么多爱国的革命的科学文化的先行者,新中国成立后福州高考录取率多年居全国榜首,“文革”期间还出了个陈景润,改革开放后更是人才辈出。为什么?因为教育最优先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且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做法,这在全国是很突出的,也是在国家战略上应大力弘扬的。
在经济全球化和美国文化霸权话语大举扩张的新形势下,要增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必须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实现我国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福州籍的当代成功企业家黄如论出资支持创办《闽都文化》 ,就是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的可贵行动。该刊创办一年多来,扎实为文,图文并茂,生动梳理闽都文化多彩的内容和特点,认真总结闽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尤其致力于对那些真正能成为整个中华文明现代发展的新的生长点的精粹内涵的发现与弘扬。一卷在手,令人眼界大开,越看越爱福州、爱祖国,越看越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和走向世界充满了信心,实在可喜可贺。我相信,只要能进一步开掘刊物内容,扩大作者队伍,更有前瞻性地做好选题规划,刊物一定能越办越好,也希望有更多的地域文化刊物问世。
(李准 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