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书法创意活动面面观
作者:弘远  来源:中国艺术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书法各类活动日益丰富多彩,从全国到地方,“书法热”由此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在“热”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即如何使书法艺术活动朝高雅方向发展,以提高大众的书法欣赏水平等。近些年,苏州市书协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性的书法活动,在学术、创作、教育以及服务于社会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受到书坛的关注。

  打造学术品牌,引领书坛与时俱进

  为进一步打造中国书法学术品牌、培养书学后备人才、推动书法研究走向深入, 2007年,苏州成功举办了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随后三年,又分别在相城区、吴江市、沧浪区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苏州)书法史讲坛。每次讲坛特邀海内外五位学有所长的知名教授、专家学者作为主讲导师,其中四位在书法史研究方面造诣高深,一位在与书法艺术相关的学科领域术有专攻,有针对性地为国内书法史方向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年轻学者以及书法爱好者开设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每次讲坛特设50个资助学员名额,为青年学子提供讲坛期间的食宿费用,重在培养书法研究的高层次后备人才。为保证质量,演讲结束后,组委会还安排半天让五位导师与学员进行问答互动交流,释疑解惑,使讲坛成为难得的书法研究的学术盛宴。这种培养当代书法研究人才的新模式得到了书法界的普遍赞誉。其高端的学术追求、开放的学术视野与自由的研讨气氛赢得了海内外书学界与文化界的一致好评。而且,南京市书协、西泠印社等部门举办学术活动时也参考并借鉴了苏州“资助部分青年学子旁听”的做法。可见,这种开放的、面向全国的高层次学术品牌活动,发挥了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的重大作用。2011年至2013年,中国(苏州)书法史讲坛进行休整,期间苏州市书协着重组织人员编辑《中国(苏州)书法史讲坛文集》 ,并于2013年7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近两年,讲坛又开始举办,报名要求参加听讲者比以前更多,我们聘请讲坛导师也逐步向年轻的书法资深学者倾斜,以发扬承前启后的优良传统。

  与书法史讲坛一样,近些年苏州篆刻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加强推动印学研究的力度,以充分挖掘“吴门印派”的历史资源,发挥苏州地域经济文化的优势,举办一些有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篆刻活动,如1983年由苏州艺石斋承办的“全国篆刻征稿评比”被《新民晚报》誉为“全国首次篆刻史上值得记载的一页” 。2012年11月6日至11月7日,由西泠印社、江苏省文联共同主办的“吴门印风:明清篆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昆山召开,也是一次篆刻学术品牌活动,受到业界好评。

  打造学术品牌,承前启后的学术团队建设刻不容缓。为此,苏州市书协于2014年资助编辑“书法学术小丛书” ,推举出七名70后、 80后出生的吴门中青年书法学者的论著各为一册,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其中顾工所著《铁笛一声吹破秋——杨维桢在吴门的交游与创作》获得了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充分发挥书法名城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2010年6月29日至7月1日,由中国书协、中国书法名城联谊会、江苏省书协、苏州市文联主办的首届中国书法名城论坛在苏州成功举办。来自国内的书法名家、新闻媒体记者等近百人出席了论坛。“中国书法名城(之乡) ”的授牌是中国书协自2008年以来的新举措,它在保护、传承与发扬中国书法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进行学术化的深度思考,以确保这一新生事物的良性发展,苏州市书协策划并承办首届论坛,亦有一定的前瞻性。

  确保创作重点,推进展览多元呈现

  创作是书法艺术活动的主体,而展览则是表现这一主体的重要形式。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仅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而且能满足更多人观赏的审美需求。在书坛,几年一届的全国书法展、中青展(后改为青年展) 、兰亭奖作品展,以及各书体、篆刻等单项展,可谓此起彼伏、目不暇接,而且各省市等地方或企事业单位也想方设法举办各种类型的书法篆刻展。这些展览,确实推动了“书法热”的进程,但展品评选机制等多为老套路,况且展览过多似有泛滥之嫌。如何提高书法艺术创作者的积极性,确保其重点,使书法展览有更高的水准,并能调动参与者的创作热情,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唱响“中国梦”的主旋律,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近些年,苏州市书协为确保自身创作队伍之重点,在书法展览的形式上作了一点尝试。如“吴门书道——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作品展” ,参展作者阵容强大,而且每年外出(包括海内外)巡展,每次有小部分作品的替换,力求做到可持续性发展。2009年3月21日至3月30日,“吴门书道——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作品展”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准备,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作为首个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书法整体形象的集中亮相,展出包括已故苏州籍书法名家、当代苏州书法篆刻家及东吴印社等6家印社的集体印屏作品180件。此展由中国书协、江苏省文联、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苏州市文联、市书协承办,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意欲展现苏州的整体书法面貌与实力,尤其贯穿历史的传承性。并于2010年11月20日至11月29日在南京江苏美术馆新馆巡展,充分展示了当代苏州书法的综合实力和人文底蕴,以独特的人文气息和学术品格给观众以清新典雅的江南文化情境和审美情趣。其后在徐州、哈尔滨、台北、杭州等地巡展,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同时又走出国门,在法国、韩国、美国、日本、新西兰展出,既让人们领略了新时期苏州书法的整体水平,也提升了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

  与“吴门书道”展形成鲜明对比, 2005年“中国书法名家‘得意之作’苏州邀请展”则更多地尊重作者的自主权和创造性劳动。参展作品不由评委评选,而采取提名邀请的方式,旨在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艺术氛围,探索新的展览模式,鼓励书法家奉献精品力作。无疑,此展具有“新”的气象,如思维创新、机制灵活等。“得意之作” ,通俗之谓自以为非常满意之作品。就文学艺术创作而言,“意”有意趣、意念、意志等组合,大体表明主体心理活动之情感趋向与强烈程度,“察言而知意也” 。故“得意”者,或曰“称心、满意” ,如唐柳公权书京兆西明寺《金刚经》 :“有钟、王、欧、虞、褚、陆诸家法,自为得意” ;或曰“领会旨趣” ,如《庄子·外物》所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是也。由此可见,得意之作则是符合创作主体之情感表达与审美旨趣,是对作品的自我评价,有时能激发起观赏者的兴趣和审美意象,从而达到以作品实现“自我” 、表达“全我”而又能引起读者共鸣的目的和追求。当然,有时也只是“自鸣得意” ,而未必符合观赏受众的期待视野。但无论如何,得意之作有笔墨之“意”贯穿其中,有创作者的心路历程蕴涵其间。是故“得意之作”会因时地、心理等艺术环境之不同而呈现出阶段性、自娱性、相对性和非功利性,但在创作上体现的是对书家自主权和创造性劳动的充分尊重;在展览上体现的是对公平、公正、民主等当下展览评选原则的深层解读。

  苏州市书协本着务实、求新、创优的理念,经过理论准备和学术探讨, 2013年秋精心策划并举办“中国书法名家‘得意之作’苏州邀请展”及“苏州中青年书法家得意之作展” ,意欲与时下流行的展览模式相区别,为书家带来不一样的创作体验。作为一种尝试,参展作者不限于本地,重在探索和发挥吴门书道历来重学术、重思考、重整体、重个性追求的特色和优势;意在进一步倡导对新时期书法展览的学术思考,引导书法后学锐意创新,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书法文化生态环境。因此,“得意之作”是创作与学术的融会贯通,是书法展览多元化的理论向导,它对提升书法活动的学术品位、塑造艺术创作的战略眼光与深厚的文化自信皆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植根书法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书法艺术要发扬光大,必须植根于书法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书法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中国书协及各地书协作为书法活动倡导与管理的职能部门也十分注重后继作者的培养与提高等教育问题,其中“翰墨薪传”工程在近几年的实施工作收效甚好,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公共教育相结合的典范。

  苏州作为历史名城,自古文化昌盛,艺术繁荣。特别是自明代以后的书画篆刻艺术领域,先后产生了“吴门画派”“吴门书派”“吴门印派” ,在全国独领风骚。这些积淀深厚的文化艺术资源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挖掘,其间,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苏州以书法艺术的鲜明学术形象以及创作实力和独特优势,成为中国书协首批命名的“中国书法名城” ,其中,吴门书道的优良传统功不可没。近些年我们充分发挥学术品牌活动的魅力,力求使苏州的书法创作、研究、教育等相互协调,以此全面推进书学可持续性发展。比如书法教育基地、书法特色学校的不断建立,以及面授技法、编著教材双管齐下的教育方法,还有着重文化性、人文性贯穿书法教育其间的主旨等皆赋有新意。

  2012年,苏州市文联、市书协为加强苏州书法名城建设,传承吴门书道培养书法新人,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启动了苏州书法教育“千百工程” ,集中三年面向社会义务培养1000名书法爱好者,面向市区中小学校义务培训100名书法师资。为使“千百工程”有序可循,苏州市书协与苏州大学及苏州大学出版社联袂编写出版了“中国书法篆刻经典学习与鉴赏丛书” ,其宗旨在于通过编撰这套集系统性、知识性、研究性、原创性于一体的书法篆刻学习用书,为“千百工程”提供配套教材,以突出地方特色。2012年12月9日,苏州市开展“千百工程”的相关做法在中国书协教育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书面交流。2014年10月23日,“翰墨薪传——2014年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书法教育千百工程现场推进会”在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开幕,来自中国书协、江苏省书协及苏州市方面各有关单位代表共30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上表彰了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等8所学校为翰墨薪传——苏州市“书法进校园”活动先进集体,还表彰了李少鹏等20人为“翰墨薪传——苏州市书法进校园活动”先进个人,特别是邬西濠、王健生两位年届耄耋的老书家被评为书法教育贡献奖,叶叙玄等10人被授予“苏州市首批书法名师工作室”导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2015年8月7日至8月13日,“翰墨薪传——中国书法名城苏州‘牵手西部’中小学书法教师传统文化培训班”在苏州举办。本次培训班是在中国书协的关心指导下,由苏州市文联、苏州市书协共同主办,并得到苏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培训班免费培训西部兰亭学校的中小学书法教师,开设的课程颇具特色,共有十二个板块,分别为名家启迪、字体探源、吴门书道巡礼、吴音清雅、古风遗韵、书家修养及创作门径等。培训期间学员们既考察了苏州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吴门书道馆、高风堂美术馆等特色场馆,又参观了艺圃、怡园、曲园、寒山寺、小王山摩崖石刻等园林书法碑刻等,还欣赏了苏州评弹、昆曲表演。培训班重在引导学员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悟,激发他们提升书法综合修养。同时,这次培训班也是苏州业已开展了三年的书法教育“千百工程”的拓展与提升,体现了苏州作为中国书法名城的责任与担当。

  总之,近年来,苏州市书协在策划举办书法品牌活动方面群策群力,敢为人先,且收效甚著。除打造学术品牌、确保创作重点及植根书法教育外,还开展了一系列书法惠民、奉献爱心、回馈社会的活动,如拥军爱民、慈善义卖、赈灾救济等,无不走在前列,坚持德艺双馨,无愧时代,为实现“中国梦”而时刻发挥正能量。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需要一代代延续和不断打造,其中领衔者及相关成员的睿智和眼光,尤其是奉献精神、团队意识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