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改进文艺评论工作
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
(2015年10月16日)
庞井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一、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
2014年5月30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正式成立。9月,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正式揭牌。文艺评论中心承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处职能,是协会工作的重要依托。一年来,在中国文联党组坚强领导下,在赵实同志亲切关心和夏潮同志具体指导下,在主席团以及各位理事共同努力下,在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机关各部室、直属单位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各团体会员大力支持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重要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文联九届六次、七次全委会工作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集中力量抓大事,踏踏实实改作风,紧紧抓住协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在组织体系、人才队伍、学术研究、作品研讨、评奖征文、阵地建设和成果出版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反响,得到中宣部领导、中国文联党组领导高度肯定,得到广大文艺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普遍好评。
(一)扎实推进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建设,文艺评论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增强。
1 .推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和会员队伍建设。2014年7月25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召开一届主席团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了个人会员入会细则。2014年下半年及2015年上半年,共批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个人会员385人。2015年1月25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召开一届主席团三次会议,同意聘请傅庚辰、叶朗、袁行霈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听取并讨论第一届理事会新增名单,审议通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关于冠名举办各类活动的管理办法》 。2015年3月16日至17日,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工作会在浙江丽水召开,总结2014年协会工作,安排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2015年6月24日,成立理论委员会; 9月25日,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并积极筹备成立戏剧戏曲艺术委员会、音乐舞蹈艺术委员会、曲艺杂技艺术委员会、美术设计艺术委员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影视艺术委员会、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传媒工作委员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网络文艺研究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发挥各艺术门类文艺评论家作用。大力指导推动各地各行业各艺术门类文艺评论机构和组织体系建设,目前已成立省级评论家协会23家,联系凝聚文艺评论家5000余名。上海、福建等地文艺评论家协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2 .大力培养造就文艺评论人才队伍。以“深入学习中央关于文化和文艺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联系实际,共同研讨文艺评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题,举办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中青年文艺评论家80余人参加研修。研修班得到中宣部领导肯定性批示。以“本体与价值:当代文艺评论的理论建构和主体重塑”为主题,举办第九届全国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青年文艺评论家60余人参加研修。创办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并举办了首届骨干班,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华美学精神”为主题,邀请丹增、仲呈祥、傅庚辰、冯远、姜昆、冯双白、王一川、傅谨、高建平、彭吉象、刘成纪等11位专家授课,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1位文艺评论骨干座谈、研讨。紧紧抓住重大活动契机,开展征文征稿、交流研讨等活动,启动组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特约评论员队伍,首批聘任18位文艺评论特约评论员,为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学习交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3 .组织文艺评论家为制定文艺政策提供咨询。10月17日,组织召开“文艺评论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畅谈学习总书记重要精神的体会,凝聚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共识。按照中宣部要求,组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在京主席团成员参加繁荣发展文艺工作意见的座谈会,为中央制定政策提供咨询。按照中国文联安排部署,组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专家学者参与中越文艺评论家和艺术家交流活动,与越共中央文学艺术批评理论委员会副主席丁春勇率领的越共中央文学艺术批评理论委员会代表团进行学术交流。
(二)大力推进科学的文艺评价体系建设,文艺评论当下性、针对性进一步增强。
1 .抓住重点作品组织专题研讨。组织开展电视剧《北平无战事》 《平凡的世界》 ,电影《兰辉》 《黄克功案件》 《启功》等作品研讨会,受到中央领导和中宣部领导高度肯定。组织召开“文艺评论:方向与责任”座谈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艺创新”大型研讨会、第七届当代中国文艺论坛、“向人民报告——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暨说唱中国梦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座谈研讨会、“扎根多民族共铸中国梦——著名歌唱家胡松华音乐艺术座谈会” 、“艺术与市场的张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健康发展之路”全国文艺评论家学术峰会等多次专题研讨活动。创建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并召开首届论坛,打造青年文艺评论家发声平台。
2 .围绕重大文艺理论问题开展学术研究。组织召开“美学家眼中的中华美学精神”“艺术家眼中的中华美学精神”和“评论家眼中的中华美学精神”系列理论研讨会,邀请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从文化学、哲学、伦理学、美学、艺术学、语言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视角,研讨中华美学精神的丰富内涵、基本特征和独特价值,以及如何用中华美学精神指导文艺创作、文艺批评和引领社会审美风尚等。完成“文艺作品评价体系研究” 11个子课题和总报告,完成31个中国文联部级课题研究工作,完成《201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编写出版工作。作为中国文联的品牌工作,“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全面梳理年度艺术发展成果,分析艺术发展态势,并对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提出建设性对策建议,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大影响,成为观察中国艺术、展示文联工作的重要窗口。
3 .结合文艺评论评奖开展学术研讨。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征集参评作品600余件,组织评选出著作特等奖3部、文章特等奖3篇,文章一等奖21篇,著作一等奖12部,文章二等奖39篇以及15家“组织工作奖” 。结合颁奖典礼,围绕“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责任与作为”举办第七届当代中国文艺论坛及“文艺的评价标准”“文艺与市场”圆桌论坛。
4 .积极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编辑出版《文艺评论文选( 2014年度) 》和《中青年文艺评论文选( 2014年度) 》两本文集,共收入文章93篇。编辑完成第八届、第九届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学员论文集、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获奖文集、第七届当代中国文艺论坛文集、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论文集等,集中推出了一大批有价值、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推进文艺评论阵地建设,文艺评论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1 .建立首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经中国文联研究、批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武汉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临沂大学、大理大学、辽宁省文联、内蒙古自治区文联、江西省文联、浙江省文联、苏州市文联等共建22家首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9月23日,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了授牌仪式。
2 .创办《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及协会简报。2015年10月, 《中国文艺评论》正式创刊。杂志定位为学术月刊,致力于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努力成为繁荣文艺评论的重要阵地,引导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凝聚评论人才的重要平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发展。创办并连续编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简报》 11期,及时通报协会工作动态。
3 .开展文艺评论新媒体阵地建设。正式开通“中国文艺评论网” ,以文艺政策、理论前沿等近30个栏目,及10个图文视频专题,全面展示协会工作及文艺评论领域前沿动态。开通并运营“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努力探索文艺评论新媒体传播规律。
4 .与各类媒体合作刊出专版专栏。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中国艺术报》合作开办“学习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笔谈” ;结合各项工作与《光明日报》 《中国艺术报》等推出多期专版;与文明杂志社合作推出“文明人物——中国文艺家”专栏;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1066文艺短评” ,不断扩大文艺评论的社会影响力。
二、关于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2015年至2016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在中国文联党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全心全意为文艺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服务,坚持充分发挥主席团、理事会的主体作用,奋发有为、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平台建设、阵地建设和学术建设,当好中央、中宣部和中国文联在文艺评论方面的参谋、助手,努力为文艺评论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协会在全国文艺评论工作中的枢纽作用。加强对广大文艺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的组织和联络,做好会员入会、理事增补等各项工作,努力在联系凝聚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深化协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对各团体会员的指导力度。特别是要重点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推动其在作品研讨、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打造专业化文艺评论队伍。加大文艺理论评论队伍培养力度,举办第二期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在全国选拔一批中青年文艺评论骨干,约请著名专家学者授课,开展学术研讨和思想交流,努力打造文艺评论领军人物。推动实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海外研修工程,全面推进中国文艺评论整体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提升协会对于加强改进文艺工作及文艺评论工作的智库功能。以首批22家“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为依托,全面开展
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和人才研修活动,加强对基地的指导、管理和支持,与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共同建立健全中国文联课题发布和委托研究机制,围绕中华美学精神、建立健全反映文艺作品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国内外及港澳台文艺领域前沿动态、艺术学学科建设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研究,争取在2016年取得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围绕重要文艺作品、重大创作主题和重要文艺现象,组织开展系列研讨会,增强文艺评论的当下性、针对性和现实性。继续在浙江举办第二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 ,为青年文艺评论家提供发声平台。继续组织编写出版《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通过举办出版发布会等形式,进一步增强报告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引导性,扩大报告的社会影响。
三是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提高协会在文艺评论领域的引领作用。办好《中国文艺评论》学术月刊,倡导说真话、讲道理,注重导向性、专业性和学术性,紧紧依托全国文联系统所联系和团结的各方面、各领域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的力量,致力于追踪和研究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评论发展前沿问题,努力开拓文艺理论新天地,开创文艺评论新峰。继续编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简报》 ,增强简报在信息交流、情况沟通方面的作用。稳步运营并创新升级中国文艺评论网,逐步扩大网站的影响力。继续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加强“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建设,拓宽文艺评论新媒体阵地,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建设中国文艺评论家的网上家园。继续与中央级媒体合作开办专栏,不断扩大文艺评论影响力。
四是进一步加强协会秘书处建设,巩固协会工作的品牌效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依托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开展工作,协会日常工作由评论中心工作人员兼职来做,评论中心承担着协会秘书处职能。要继续加强评论中心规章制度、人才队伍和学术能力建设,为协会工作奠定基础和保障。继续办好全国文艺评论骨干研讨班、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 、全国文艺评论家学术峰会、当代中国文艺论坛等品牌工作,积极打造“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 《中国文艺评论》学术月刊、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年会等工作品牌,努力形成“中国文艺评论”品牌群的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