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民族血脉和精神遗产
作者:刘玉琴  来源:中国艺术报

继承民族血脉和精神遗产

刘玉琴(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

  这部电视剧虽然是大历史、大格局、大气势,但也非常朴实、厚重、亲切感人,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比较完美的结合。

  它塑造了以刘伯承、邓小平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的群体形象。作品是以重要人物和重要历史的诠释相互融合,所以塑造人物个性鲜明而且真实感人,显示了主创人员的不凡功力。同时,比较可贵的是作品中主创人员还表现了一种发展的眼光和人文情怀,比如国民党的军官郝梦龄的牺牲,国民党对属下的关心,关心他们的穿衣吃饭等等,这还是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度和客观的精神。

  没有刻意强化戏剧性的表现手段,对刘邓等老一批革命家的刻画是人化而不是神化,表现得朴实、朴素,包括一些感情问题也处理得含蓄内敛,不人为煽情,不过分渲染,尊重历史,重在表现普通人、真实的人,力求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统一。一些情节细节的设置也比较克制和大气,可感可信。

  层次清楚,推进有序。作品以军事斗争为主,但战略布局也都有细致的交代,同时对政治斗争中各种关系的处理都简洁干净,尤其是在风云际会之际,格外地突出了刘邓等老一批革命家的形象,真实、鲜活,而且作品也很耐看。

  通过这个作品我们也在思考一些问题:

  一、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在干什么,八路军在干什么,作品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很显然,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他们一直在为人民谋利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而与之相比较,国民党和晋绥军想的只是自己的地盘和利益,自己的权势,如何争权夺利等等,老百姓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热爱八路军这是历史必然;共产党八路军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也是历史必然,他们走的是大道。70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至今没有变,服务宗旨没有变,奉献精神没有变,这个剧形象地昭示了一如既往地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就能永葆生机,中华民族就能永葆强盛。

  二、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太行山为什么走出了那么多高级将领?说明了战争的残酷,血与火的锤炼和洗礼锻造人,也说明党和军队政治、军事、组织等领导机制正确科学,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成熟和不断壮大,他们对战前的地形、敌情研判,战后的反思和总结,军队干部的教育培训等等,有理论引导、正确指导、组织保障。

  三、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一个民族要挺立起来必须要有一种精神,对外就是不甘屈服、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对内就是团结一致、坚韧不拔、凝聚力量,这是理想和信仰的挺立,是意志和筋骨的挺立,也是力量和胜利的来源。今天我们已经远离了战火,但回望刘邓和他们的将士们走过的艰苦岁月,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信仰和意志之光我们应该铭记、珍视、光大,这是我们今天巨大的精神财富。观看这部作品其实也是抗战精神和太行精神的再次重温,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伟大的精神遗产和民族血脉,我们应该永远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