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木刻版画作号角
——老艺术家董荡平(丹东)的革命之路与艺术之路
栏目:特别报道
作者:乔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1月26日,由广州市文史馆、市文联主办的“风雨历程”董丹东书画展在广东文联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95岁高龄的著名书画家董丹东80多年从艺生涯创作的120多幅作品,包含版画、水墨、写生和书法作品。

等候疏散车  1946年  董丹东

  我爱一支号角  吹动在沉沉的午夜

  我鼓动颤抖的嘴巴  吹出明天的期待

  纳粹暴徒  在V字牌底倒下

  和平  庄严的光  照耀我们脸上

    幸福,自由  在我们心底复活

    真理,正义  有着永远的日子

    ……

  这是木刻版画家董丹东1941年写下的《抗战的号角嘹亮! 》 。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董荡平是一位“执刀向木”以新兴木刻运动献身革命的艺术工作者。

  鲁迅先生曾说:“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 ”

  当时,掌握木刻便是手中拿着最有力的战斗武器。董丹东与同业者们就是利用手中木刻艺术这很有用的武器,如锋利的刺刀狠狠揭露反动政府的恶行,为灾难中的四万万同胞吹响革命的战斗号角。

  新兴木刻从诞生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新兴木刻具有现实的、大众的、革命的艺术特性,这些艺术特性尤其符合抗战的革命要求,是中国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寒凝大地的国统区

  当年,董丹东作为新兴木刻运动的亲历者及参与者,生活在颠沛流离中,但崇高的思想和激情促使他以国家命运、民众疾苦为己任。

  1939年在韶山,得恩师李桦的指导,董丹东用写实的现实主义手法来描绘当时黑暗的社会。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抗战到底保卫中华! 》 《荣誉军人阅报室——衡阳莲湖书院伤兵之家》 《日薄西山》 《月落乌啼霜满天——人流千里长》 《告地状的“义民” ——1944年湘桂大撤退所见》 《梦里依稀慈母泪》 《街头义民——是谁使他们流落他乡? 》 《街上的吉普车——美军在中国贵阳街头所见》 《 “难童系列”组画》 《街头沦落人——无家可归的义民! 》 《等待疏散车》 《美军,回家去! 》《在抗战胜利声中放声高歌—— “黄河大合唱” 》 《等待,再等待! 》 《施粥站前的等待》 《富有者的“欣赏” 》 ……这些作品直接描述了当时广大人民艰难曲折的疾苦生活,是他不屈于反动政府的恶势力,向黑暗旧社会抗议的真实心理写照。

  董丹东一生经历极为曲折。当年他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穷困挨饿,但他不随波逐流,仍热切追求光明、不惜付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坚持自己的信念、以充沛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去直面描述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把自己的命运与广大劳苦大众紧紧相连,实践自己的革命理想,并将这种理想贯穿自己的一生。他的作品强有力地反映出他追求革命的真实思想。

  为争取人民民主、自由,董丹东不顾个人生命危险,把“寒凝大地”“大地悲歌”“人间黑白”三组作品合为“人流三千里”在贵阳、台山、广州展出。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东江游击区

  在东江游击区,作为一名战士,董丹东配合形势发展,利用战斗间隙制作宣传画。在行军途中兼作壁上书画,并作油印《枪杆诗画》 50多种散发连队,向连队战士宣传真理,鼓舞了战士的士气,点燃战士心中的革命火种,受到连队战士及指导员的欢迎及好评。木刻《拥军爱民》《军民鱼水情》 《迎接南下解放大军民兵队与游击战士(解放海陆丰) 》《牧歌》 《播下新生的种子! 》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与李桦、王琦、黄新波等成立了版画小组,并推举黄新波为组长,团结一切力量,继续为革命“执刀向木”创作木刻版画,这些充满正义的作品,向人民宣扬真理、宣示新中国的美好蓝图。此举非为名为利,只是希望能在黑暗中唤醒人民的觉悟,冲破黑暗势力。

海上“捉”狼去  1958年  董丹东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董丹东紧跟时代脉搏,以极高的热情投身到社会文化教育、推广及交流中去,坚持不懈地以艺术服务社会主义新中国,服务社会大众。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60年代中期,他以饱满的激情,创作了大量富有浓郁时代气息的作品。他开始以套色木刻创作,这一时期他的作品题材更广阔了,色彩也明丽了: 《北秀湖畔》 《当家人》《纳双新鞋寄征人》 《海上捉“狼”去! 》 《建设者之歌——架线》 《美化家园——种树去》 《牧歌十里春风》 《热火朝天——开垦流花湖》 《和平颂》 《哥哥戴上了红领巾》 《医人争片刻姑娘踏水来——赤脚医生颂》 《访千户走万屋一颗红心一竿竹》 《焦裕禄——与人民同心的人》 《老少平安人寿年丰》 ……这些意象高朗、主题明快的作品展示了新中国人民大众建设社会主义美好家园的绚丽史诗!

  在改革开放的火红岁月

  十年浩劫结束,董丹东已年届花甲,久受压抑的创作欲望重新被激发,艺术创作渐进晚期。他孜孜不倦,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他的艺术创作中。他拿起心爱的木刻工具,坚持自己的艺术实践—— “劳动者最高尚” ,以《春回大地新苗茁壮》《春早》 《三元里人民怒毁洋教堂——为历史博物馆作》 《花城春如海》 《起宏图》 《月是故乡明》 ……一批新的作品展现在大众面前,董丹东迎来了自己艺术生涯中又一个收获季节。

  多次中风后的2004年,他的双手再无力“执刀向木” 。此时,年已84岁高龄的董丹东,仍坚持完成了《我们的城市在起飞! 》 ,这或许是他木刻版画生涯的封刀之作。

  木刻版画以外,丹东还在书法、国画、漫画、美术理论、美术画评、美术教育领域多有建树。

  上世纪60年代初,广州市群众美术水平已大有起色,但很多爱好美术的青年,还得不到相应的辅导,中坚骨干还不多。当时主持广州美术馆工作的丹东有心为青少年们补不足,为促进群众美术活动的开展,在经费不多的情况下,前后主办了八九期“美术学习讲座” ,每期学员在30至40人之间。他邀请了老画家卢子枢、李守真与许奇高和孙文彬等授课,来学习的学员多能守纪律、敬重老师、虚心好学。而老师多为义务授课,也尽心讲授。此做法培养了一批日后活跃在社会上的艺术骨干。

我们的城市在起飞!  2004年  董丹东

  上世纪80年代,广州美术馆复馆后,为了活跃广州艺坛,开展学术活动展出期间,丹东先后多次邀请了广州文艺界知名人士和著名画家胡根天、黄新波、关山月、黎雄才、黄笃维、欧外鸥、秦咢生、麦华三等召开座谈会。同时,举办了一届岭南画派学习班和专题讲座。

  作为艺术博物馆,广州美术馆还是以国画为主的单一博物馆。为了适应工作的要求、研究工作的需要,丹东在从事中国画实践的同时,进行画史、画论的探索。至此,他结合馆藏与展品,撰写报道与评论介绍,前后写了数十万字的介绍古今中外、省内省外、国内国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艺术流派的理论评论文章。

  改革开放后的广东电视台,其每周的专栏节目《文化生活》中美术范畴的文稿,多约董丹东撰写;他还是《南方日报》 《羊城晚报》 《广州日报》三大媒体的常年特约通讯员, 《现代画报》 “美术欣赏”专栏也常年向他约稿,每年数期刊登他的文章与画评。当时,常年可不断看到他的文章见诸各大媒体。香港《大公报》 《文汇报》约稿、转载他多篇理论文章,为市民群众及广大美术爱好者赞评。他写的《 “米家云山”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才绝·画绝·痴绝——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等在香港《大公报》 《文汇报》刊载。又有《伤心的八大山人》 《 “吟到家山归未得” ——中国艺术大师张大千》等短论在《广州日报》 《羊城晚报》 《南方日报》 《南方周末》等报刊出。

京剧《四进士》(写生)  2014年  董丹东

  因为工作关系,近两年,我多次与董丹东老师交流,也认真地倾听了他的故事,读了他的自传,欣赏了他的作品。我印象特别深的是, 1946年董丹东创作的木刻版画作品《等候疏散车》 ,为响应宋庆龄、茅盾等民主人士号召,鉴于当时美国盟军进驻中国各大城市,实是支持了当时的反动政府发动内战的危急形势,发起了“美军退出中国周”运动, 《等候疏散车》是丹东入选在上海发起的“美军退出中国周”运动画展的作品之一。宋庆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她在献身革命的生涯中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得到人民的爱戴,享有崇高的国际威望。丹东的作品被他最为景仰的伟大女性宋庆龄收藏在上海故居近70年,实是他的荣誉!此作品于2014年6月由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编入《宋庆龄藏中国新兴木刻版画》集。难得而可贵!97华寿王琦老教授为该画集题—— “精湛的艺术,珍贵的历史! ”

  如今, 95岁高龄的丹东老师提出,今生还有三桩未了却的心愿:一是办个作品展;二是出本作品集;三是出本自传。我当即表示一定尽力。卢延光、杨家聪、梁业鸿等老画家也都与我谈到此事。当我向广州市文史馆张嘉极主任汇报后,立即得到了支持。这样,丹东老师的夙愿在广州市文史馆、广州市文联的共同努力下得以付诸实现。

  我钦佩丹东老师!我景仰丹东老师!我祝福丹东老师!江南孺子牛,岭南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