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的历史使命
陆贵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表现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文学艺术神圣的历史使命。
恩格斯把“美学的历史的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最高的标准” 。文艺批评实际上是运动着的美学,是从文艺批评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艺观念。这种文艺观念昭示出文艺的社会历史本质和审美本质。但社会历史不是空的,社会历史是人的社会历史,因此,可以从“史学观点”中理所当然地引申出“人学观点” 。文艺的本质应当理解为社会历史本质、人学本质和审美本质的有机统一。运用史学观点、人学观点和美学观点,弘扬文艺的历史精神、人文精神和美学精神,追求文艺的时代精神、人文关爱和审美品位的高度融合是文艺批评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伟大的社会转型和历史变革。面对实现高度现代化的理想目标,文艺批评应当肩负起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时下的现实生活中,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令人忧虑的社会现象,文艺界摆脱了政治挂帅后,经济挂帅或金钱挂帅的倾向开始抬头,正在滋生、蔓延并愈演愈烈。拜金主义造成信仰缺失、价值迷乱、道德滑坡,不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文艺批评家应当培育自己的忧患意识,力主公平正义,敢于针砭时弊,通过发挥文艺的批判功能和战斗精神,强化和优化文艺批评的正能量和影响力,提高广大群众对文艺批评的关注、期待和信任。
文艺批评家应当推动作家艺术家通过自己创作的作品,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的同时,努力培育和促进人自身的现代化。提倡在表现社会变革和历史转折中塑造现代化的人。通过塑造和歌颂现代化的人,更加有力地推动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以实现历史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双向互动,营造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良性生态。
现代化的大局和历史的发展趋势对文艺批评提出更高的要求。文艺批评应当鼓励作家艺术家通过塑造具有现代意识的新人形象,培育和造就具有现代意识的一代新人,以期适应实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为了实现社会历史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必须培育作为创作主体和批评主体的人的现代化,使他们具有与实现社会历史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意识。塑造新人形象,造就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要求作家艺术家评论家争做社会主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