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的文艺评论引领文艺创作
作者:姜昆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以高质量的文艺评论引领文艺创作

姜昆(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当前,随着新媒体娱乐话语的迅猛发展,文艺资讯流通加快,观察文艺现象的新渠道新视野得到开拓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非理性、庸俗化、捧杀、棒杀的评论,不同程度地混淆了视听、模糊了价值取向,影响了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艺评论对于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不断增强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实效性。

  当下精品力作匮乏、娱乐化现象突出的背后,是文艺批评的缺位、“缺钙”乃至一定程度的失语。一些文艺评论为金钱等各种利益所左右,评论品格丧失。不少评论用语晦涩,故弄玄虚,远离大众,成为学术文章和职称评审的筹码。还有的评论者理论功底不深,学识眼界不宽,远离文艺现场,对当下文艺作品,文艺队伍,文艺现象关注不够、了解不多、把握不准,导致评论缺乏针对性,引导力不强。

  不少网络媒体和部分都市类报纸、娱乐期刊、电视台地面频道、广播电台,片面追求点击量、发行量、收视率等直接关系经济效益的指标,偏好于吸引人们眼球,追求轰动效应,即时性炒作多,理性反思少,大量报道明星绯闻等狗仔式追问,刊播一些品位不高的作品,没有发挥好应有的导向功能。

  高质量的文艺创作呼唤健康文艺评论。要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作品的评介宣传力度,认真总结近年来文艺创作生产的好经验好做法,挖掘优秀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审美意蕴,大力宣传深入生活、服务群众的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倡导淡泊名利、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创作精神,多宣传德艺双馨人才,多宣传好的文艺现象,凝聚崇善求美的强大舆论正能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其所好”是文艺创作生产的普遍现象,大众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对文艺产品创作生产的反作用更为直接和明显,必须重视大众审美引领。

  要改进文艺评论的方式方法。改变“学术圈内自说自话”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使文艺批评更接地气、更富生气、更有人气,引导大众在选择文艺产品的过程中分清优劣、明晰善恶、辨别美丑。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积极作用,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扬科学理性的精神,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赞誉优秀作品,鞭挞不良现象,实现创作、评论与审美的良性互动,促进文艺创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