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叠出新星频现后继有望
盛况空前同台竞唱幸福时光
——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在四川成都彭州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艺术报

  8月14日,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曲协、四川省文联共同主办,四川省曲协、成都市文明办、成都市文联、彭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在四川成都彭州落下帷幕。8月12日、 8月13日,来自北京、四川、河南、山东、湖北、陕西等省市自治区共60支参赛队伍的202名小选手参赛,经过激烈的四场比赛后,评委会评出了一等奖10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30个、新苗奖10个、作品奖10个、园丁奖10个、组织奖15个、特殊贡献奖4个(获奖名单见本版)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江旗,中国曲协主席姜昆,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董耀鹏,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蒋东生,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兵,成都市文联主席朱树喜,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汪邦军,彭州市委书记韩轶,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浒等出席颁奖仪式。

  据了解,大赛自3月份启动以来得到了中国曲协各团体会员和广大曲艺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部分省份通过举办选拔比赛推荐优秀节目。北京曲协为推选优秀节目曾先后举办了两次少儿曲艺大赛,福建省曲协则举办了全省首届少儿曲艺大赛,不仅推动了当地曲艺工作的发展,同时还挖掘拯救了濒临失传的曲种。十分难得的是,大赛还首次邀请到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小演员参赛,通过他们的表演,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香港和台湾地区传统曲艺艺术的发展现状,这也将成为两岸少儿曲艺交流展示的良好开端,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也能够成为中华曲艺艺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本届大赛,中国曲协共收到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推荐选送的节目共150个,涵盖48个曲种,其中选手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5岁。

  在本届大赛的参赛节目中,除了有相声、快板、评书、故事、小品等大家比较熟悉、学习人数较多、表演水平较高的曲种外,还有四川清音、鄱阳大鼓、闽南讲古、粤曲、苏北渔鼓、好来宝、上海锣鼓书、花灯说唱、河南坠子、陕北说书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曲种。在作品题材上既有反映学生校园生活题材的节目,也有反映孩子和家长之间情感生活的作品,更有根据童话故事改编的作品,内容丰富、绚丽多彩,且超过75 %都是原创新作。这些曲艺节目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贴近少年儿童学习和生活实际,用曲艺形式反映孩子的真情实感,构思新颖独特、充满童心童趣。本届大赛得到了成都方面的大力支持,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汪邦军表示,“感谢中国曲协对成都市文联的信任,让我们有了一次难得的为全国曲艺事业服务的机会。大赛不但选拔激励了少儿曲艺人才,也给成都市民带来了无限欢乐,还将促进成都曲艺的健康发展。 ”

  评委在看过比赛后对中国曲艺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评委会主任常贵田表示:“这届比赛的节目与往届相比有整体的提高,令人欣喜。 ”尤其在各曲种的表现上,更加丰富,富有地方特色,如四川清音《秋娃娃》 、绍兴莲花落《一颗米》 、公安说鼓子《七扯八拉》等代表了地方曲种的传承。这让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评委种玉杰回想起第一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时一个小演员问他的问题:“我记得他是一个湖北的小演员,说‘我们的地方方言,不像普通话那么容易让观众听懂,这让人感到苦恼。我们是把方言变成普通话,还是坚持说地方方言? ’ ”种玉杰当时回答,“各种曲艺艺术,最有价值的就是地域特色,而方言就是这种特色的体现。如果方言改成普通话,那么特色失去的同时,艺术价值也就同样失去了。 ”看了第六届的比赛种玉杰认为,“各地在曲艺地方特色的坚守上做得很好。有很多小演员,在表现自己地域曲艺方面,应该说坚持走了正道。我想现在应该不会有小演员再提改方言的问题了,这说明曲艺的发展,步入了一个良性的轨道。 ”

  上一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上,评委们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少儿曲艺成人化,有的演员中规中矩,把很多成年人的曲艺规范化、程式化,那种观众非常熟悉表演方式原封不动地搬到舞台,少了童真。本届大赛在这方面得到了很明显的改善。上海的相声表演《拼爷》 ,就是两个小孩子讲自己爷爷的退休生活的,完全是儿童语言。这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种玉杰表示,“他们在相声本体不变的情况下,表现上完全走的是少儿情谊道路,而且可以从现场观众的反应中感觉出来这个作品的接受程度。 ”现场的小朋友听了这个相声笑得前仰后合,这是一种用他们语言方式说的一段相声。如果这段相声到校园中去给自己的同学表演,同样会有这种艺术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既代表了更多的曲艺后备人才成长起来,又成为了曲艺艺术的传播使者。在这些曲艺小演员的周围,通过他们的曲艺表演,能够带动更多的孩子喜欢曲艺,投身到曲艺的表演创作。

  中国曲协快板艺术委员会主任、快板书表演艺术家、评委张志宽,特别强调了曲艺艺术表演形式的跳进跳出,他说曲艺演员与影视演员最大的区别是“演谁像谁不是谁” ,讲究声情并茂唱念做表,讲故事要有人、有事、有情、有趣。在这一点上,表现突出的要数陕西曲协选送的独角戏《生日盛宴》 ,小演员石若然用陕西方言客串了爷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庆祝爷爷的生日,每个人出一个节目,这样的处理方式为石若然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展示平台。说书、快板、秦腔、二胡演奏小演员拿手就来,人物刻画也颇为到位。评委们对此评价非常高。她的父亲石头说起孩子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熏陶,每天送孩子上学的路上,一路听的都是曲艺,孩子也会慢慢对这个感兴趣。 ”四川扬琴《春夜喜雨》的表演者何圣麟童也是从小跟姥姥学的,他说,“别的小朋友都学钢琴小提琴,我学扬琴,他们都很惊讶,我自己也很得意,能传承中华传统艺术。 ”

  除了比赛本身,张志宽为了这些小演员们以后可以有更大的发展,还在一些快板书节目的误区方面为小演员们做了一些指导。他说, “打板说书,打板讲故事,有辙韵。这是快板书的特点。但是现在孩子们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打板太拼命,打板打得相当棒,掌声雷动,一唱就没人听了。我小时候也练打板,然后师傅看见了,说‘你干吗呢? ’我说, ‘师傅我滚板。 ’师傅说,‘你想学这个可以上杂技团,咱们是曲艺团。 ’ ”我们打板会一点就可以了,不要打这么多花样,我们不要把打板作为孩子学快板的最根本的艺术形式,花点要有,但我们打板的目的是上台进场用的,为的是把观众在上一个节目那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快板书上来。打板最长不能超过40秒,一般的打30秒、 20秒。要把功夫下在吐字发音、人物表演、与观众台上台下交流方面。张志宽总结了顺口溜送给小朋友:唱打多变,串成一线,叙事抒情,分节分段。快板不乱,慢而不断,直击顿寸,起伏连绵;吐字发音,字正腔圆,语气生硬,吐出重点;声情结合,统一兑现,包袱笑料,突破不欠;高而不宣,低而不圆,用气丹田,切记别喊,内心情感,思想总管,人物表演,看脸看眼;一招一式,切莫挡脸,手有深度,稳准不乱;人物进入,各种人物活灵活现,反正人物一刀两断;台上台下打成一片,感情交流不可散漫;深入生活,不得间断;多排多演反复实践,演出结束,总结经验,肯定优点,找出缺陷,振兴快板,多作贡献。

  在大赛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两场少儿曲艺教育发展主题座谈会,一场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惠民演出,在比赛的空暇时间,姜昆与搭档戴志诚还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到彭州市实验小学,为曲艺娃娃们授课。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赛事了,不仅是优秀少儿曲艺节目展示学习、观摩提高的平台,更是少儿曲艺工作相互交流、总结提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