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喜龙的书法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学术层面。作为当代书法家,幺喜龙委实比当代“有名”书法家更像经典的传统技法派。这当然不仅指幺喜龙的思维气质之纯净,更是指幺喜龙对古人书法艺术的体悟及其践履,他已几近中国传统艺术的书法纯正传人。
我们看幺喜龙的书法,不难发现他的书法才能。甚至可以说,幺喜龙的书法是学者论“气”理论的最好诠释。气韵是生命力的升华,就道家的思想而言,也可以说是生命的本质。最早在书画艺术中出现的与“气”相关的概念大概是“骨气”了。“骨气”也是在魏晋时期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与实际的人物品藻社会风气相关。梁钟嵘《诗品》即谓曹植之诗“骨气奇高” 。同一时期的梁武帝萧衍就在《古今书人优劣评》里评说:“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里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 ,其一则为“气韵生动” ,其二则为“骨法用笔” 。及至唐代,著名的美术史家张彦远在《历代书画记》中则发挥为:“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而无其气韵,具其彩色,而失其笔法,岂曰画哉?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面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大诗人杜甫有两句诗写出了中国艺术的时空意识: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中国传统人物画强调“传神” 、“神气” ,而山水画则重视“意境” 、“气象” 、“境界” ,花鸟画则侧重“意趣” 、 “生机” 、“写生”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气韵生动”这一千古之绳律。但对这句话的理解却颇有分歧,概而言之,主要有两种意见:其一是认为这句话是对画幅整体性感受的概括;其二则认为“气”和“韵”是要分开来解——气胜者壮美,韵胜者优美。而幺喜龙的书法对于这二者的体现兼而有之。
五代画家荆浩说:“生死刚正谓之骨。 ”这句话明确地赋予“骨”作为道德力量存在的含义。较之西方美学的“崇高” 、“情致”等范畴,“骨”似乎更集中更深刻地表现在个人品质上;同时,在西方美学中,“崇高”和“秀美”是一对对立的范畴,而“骨”则在大节不亏的前提下并不排除种种不同形态的美的结合;故“骨”又有“奇骨” 、“天骨” 、“隽骨”之分。“骨法”使中国艺术批评家的眼光变得深刻而精细。中国书法名作《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显示了大气磅礴、雄浑遒劲的风骨;同时颜真卿雅好神仙的趣味造就了一种“潇澹”的笔意,使他的忠义之气得到了调整和补充。至于他那夸张的笔法,则表现出一种疾恶如仇的强烈倾向。正是这种以“骨”为主导的多种审美追求的结合,使得颜书至今仍为中国书道的典范。而最早在书画艺术中出现的与“气”相关的概念大概是“骨气”了。“骨气”也是在魏晋时期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与其当时的人物品藻风气相关。“魏晋风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人之“骨气” 。如无“骨气” ,亦算不上有“风度” 。换言之,玄远之中必有骨气作为根基,才是魏晋风度。
幺喜龙的长卷《草书古文观止》《草书唐诗三百首》具有这种骨气和风度,因此幺喜龙用自己的生命为他的书法艺术灌注了更多的生气。 《草书古文观止》 《草书唐诗三百首》无疑体现的是幺喜龙的天地情怀,书法中所折射出的流光溢彩、精美性灵、动人心魄,饱含着幺喜龙对生命的深切感悟和理解。幺喜龙的书法不仅营造了美妙的意境,更映照的是他的一种文化精神。
幺喜龙的书法体现出“骨气” ,体现出刚与柔、动与静,就用笔用墨、结体、布局等因素而言,有着一种雄浑、疾捷、倚侧、疏润、流畅、奇险。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幺喜龙书法做到了这一点,他的书法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功力精湛、技巧娴熟,成为中国书法界“传统技法派”的代表。幺喜龙在生命意识的观照下,把“气韵生动”这一凝聚着中国人生命情调和宇宙意识的美学概念置入现代生命哲学的视野中,以“生命哲学”这一具有强劲穿透力的现代精神来透视中国文化精神。“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这个命题所表达的是宗白华美学的一种基本理念,是他对中国艺术经验的简明概括,也是他思考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支点之一。对于幺喜龙而言,“生命”和“节奏” ,显示了中国书法的内在动力结构。将“气韵”把握为“生命”与“节奏” ,这首先是借取了西方生命哲学这一思想资源,在生命意识的烛照下直探中国文化精神。
幺喜龙草书:神龙游天
草书作为一种最为抽象的书法艺术,最能表现书法家的精神气质与思想感情。东汉书法家崔瑗在《草书势》中说: “ (草书)纯俭之变,芑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飒企鸟踌,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驰未奔……状似连珠,绝而不离。 ”他将草书形式美概括为三大特点,即“方不中矩,圆不副规” 、“志在飞移,将驰未奔”及“状似连珠,绝而不离”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草书的形式美是一种充满精神内容的“法象” ,可以表现“蓄怒怫郁”的情感和传达“惴栗”的身心感受。另一位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
幺喜龙草书直追魏晋,深得“二王”书法精髓,这和他长期以来注重临帖有很大关系。幺喜龙书法极其讲究用笔技法,笔法纯熟,有古法,转折提按处相当干净利落,既得“二王”笔法细微处,也有自己的用笔韵味。幺喜龙写帖做到了心到、眼到、手到,既要得“形”又要得“神” ,形神兼备。“二王”作品能被他临得惟妙惟肖,其用笔细微处也被临得入木三分。除了临帖之外,幺喜龙“读”帖,读其用笔道理,笔势往来,读整体作品的风貌,字与字之间的韵味。幺喜龙用笔藏头护尾,力在字中,笔势有来必有往,有去必有回,而且侧笔取势,笔法方圆并用。有了这样的传统,幺喜龙的草书通篇呈排山倒海之势,神龙游天之态,飘逸潇洒,云烟缭绕,变化多端,行气跌宕,动静交错。
幺喜龙打破传统书法的固定格式,拓展书法艺术的空间。他的草书章法构成与前人迥然不同,字与字的连缀形成空间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立体知觉,形成如唐孙过庭所说的:“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 。
在幺喜龙的草书用笔中多用“圆笔”和“方笔” 。幺喜龙在圆笔中表现出了雍容深厚、深沉浑穆的气象,同时线条流美,字势意态多于变化,笔致轻盈流转,表现出一种妍美、秀美、优美,折射出他生命深层的波动,这是由内而外的心绪流淌。幺喜龙在方笔的使用中则是以直线的折角取代了柔和圆的曲线,折射出他刚硬雄强的性格。其实,方笔和圆笔相联系的是转和折,圆笔用折法,方笔用折法,转如流水,折似劈刀,分别代表了阴柔美和阳刚美,也就是西方美学所谓的优美和崇高。欣赏美与崇高的事物之能力,直接取决于欣赏者的认识——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其中看得到符合于我们人生观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如果是比我们拿来跟它比较的事物更伟大的,那就是崇高的。所以,美与崇高在现实中的客观存在也要配合人的主观看法。
幺喜龙章草:大师风度
幺喜龙的章草书法风格极具强烈的个性特征与时代气息,这是业内所公认的。
章草是草书形式的一种,每个字为草法,却字字不相连属。它在书法史上并不兴盛,始于汉代,但很快为王羲之、王献之、王洽等人的今草取代。今草是以两三字相连,心气连贯援笔而下。历史留下的作品有三国吴皇象《急就章》 、晋陆机《平复帖》 、晋索靖《月仪帖》 《出师颂》以及元赵孟頫、明宋克的章草,当代则有王蘧常、幺喜龙。著名美术理论家陈传席对幺喜龙的章草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在他的草书中,章草之古朴,今草之飘逸,王铎之外柔内刚,孙过庭之圆润遒劲,皆融为一体,最后又以他自己的文学修养和特殊个性加以变化,形成了他个人的独特风格:浑厚大气、沉着痛快、雄浑而内秀。 ”
章草的“磔”笔最富特色,幺喜龙的章草定格在潇洒飘逸之上。幺喜龙通过比较古文字与草书的关系,又使某些字形既符合六书又颇有新意,赋予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新章草。幺喜龙的章草书法艺术集中体现为笔力坚劲生动、骨势峻迈硬朗,具有一种金戈铁马、纵横出入的气势。幺喜龙章草书法线条的从简,其标志就是使欣赏者尽量在简洁的线条中透视出博大沉雄的美感,这直接产生于他品性的宁静、深沉、刚毅、质朴和勤奋。如果没有如此的优良素质,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幺喜龙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又体现在他的章草艺术审美过程中。
幺喜龙在把握草书、章草的整体意境方面,异军突起,形成了有同有异的视觉图式—— “幺式书法” 。在完成自我章草书法风格的过程中,幺喜龙表现出了大师风度。
幺喜龙行书:古拙沉厚
幺喜龙的行书取法颜真卿、王铎、何绍基,书法定格在古拙沉厚、潇洒飘逸之上。幺喜龙的行书结字善用“奇” 。这种奇不是刻意造作,而是奇和正互相参用。明代项穆说:“正”是“偃仰顿挫,揭按照应,筋骨威仪,确有节制” ,“奇”是“参差起复,腾凌射空,风情姿态,巧妙多端” 。也就是说,幺喜龙的行书奇就在正之内,正就在奇之中了。幺喜龙的行书在展现生命力的阳刚同时,又表现出一种至大至刚的道德力量。他的行书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为我们展示了精、神、骨、肉序列的书法艺术美。黑格尔曾说:“生命本质上是活生生的东西,而且就它的直接性看来,即是这一活生生的个体……生命的概念是灵魂,而灵魂则以肉体作为它的实在或实现。灵魂好像是贯注于它的肉体内……”因此,幺喜龙将他的行书演化为具体可感的生命形象,更具亲和力和感召力。幺喜龙行书具有待发、待动的气质,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欣赏空间,在我们的心里产生强烈的审美震撼与愉悦。
幺喜龙隶书:天机自然
幺喜龙用大篆笔法写的隶书古趣盎然,在当代书法界独树一帜。幺喜龙写过方正精壮的《张迁碑》 、奇态横生的《石门颂》 、绮丽多姿的《乙瑛碑》 、工整恬美的《曹全碑》 。
幺喜龙的隶书由篆隶正脉入手,然后为我所用,关键在于通过篆隶之变而现“天机自然之妙” 。他以“拙”去书写隶书妙境,不仅重视表现形式上的一派天机的“拙”态的创造,更注重整个创造过程中自然生命力的贯注。《隶书岳阳楼记》 (辽宁大厦收藏)堪称是他的隶书代表作。这幅作品蕴涵着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时代的理想,这种理想是幺喜龙人格之善、生命之真、书法之美的统一。
幺喜龙楷书:雍容开阔
幺喜龙所开拓的楷书浑穆博大、雍容开阔,在当代书法家中独树一帜。幺喜龙用颜书楷法写擘窠大字,他的楷书具有法的典范、情的充实,蕴涵着饱满的情感力量和人格力量,浸透着深厚的儒家精神。其实这和他崇尚颜真卿的人格是分不开的。颜真卿是唐朝的大臣,开元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因被杨国忠所排斥,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之乱期间,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声讨,附近十七郡响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后入京,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被派往劝谕,为李所留,忠直不屈,终以身殉。这样的性格和气质,是影响他对笔法、字体、风格做出独特审美选择的基础。著名学者金开诚认为:“人们常说‘字如其人’ ,这话固然不应做绝对化的理解,但也有一定道理。是因为一个人的书法直接受他的美学趣味的制约,而美学趣味的形成则常和他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书法艺术所构成的独特形象中,一般说来也往往有着作者思想性格的某种形式的表现。 ”
“字如其人”或“以字观人”以及“以人论字”等,都为观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使欣赏者在欣赏之余,可以沉浸在捕捉那些隐藏在字面后的东西的快感之中,这种方式就像“注六经”一样,对文本的多重注释,既会使文本更见深度,从而使其“显化” ,同时,也会因这种多重注释,使原义“遮蔽” 、“隐化” ,可谓利弊兼而有之。
但幺喜龙的楷书法度森然,笔力遒婉、正气轩昂,在选择艺术形式上,采用放射型开放样式,相向型结构,蚕头起笔,收笔重按等,都契合了颜真卿的主体精神世界。颜真卿的刚烈情性和独特的遭际,使他在审美形式的选择上比较倾向于那种刚健雄浑、大气磅礴的风格特点。在其《麻姑仙坛记》中就完全摆脱了东晋书法那种攲侧的结构和潇洒的风姿,用数为端平的笔画,左右基本对称,字字以正面的形象示人,因而具有庄重正大的气度。幺喜龙从颜真卿《东方朔画赞》 《麻姑仙坛记》中得其用笔圆润,体态敦实。幺喜龙的很多楷书作品都是拟颜真卿楷书笔意写出来的,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扛鼎之力以及雄伟之势,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对颜真卿书法的领悟和吸纳而逐渐彰显出来的。幺喜龙吸纳了颜真卿的笔意和精神,也把他自己刚直不阿的性格表现在楷书中,刚健雄浑、大气磅礴,在用笔上也表现出了力度和气势。幺喜龙以古人的浩然大气荡涤胸怀,宏肆之态生于笔下。你看到他的楷书就仿佛看到他本人。
幺喜龙用他对书法的“真”和其博大的艺术个性、艺术精神,弥补了人们对于其作品技法的要求,在他身上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作为书法艺术家的本真。颜真卿的人格是幺喜龙的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他要超越自己,逐渐升腾,接近颜真卿的境界。当我们把幺喜龙称为著名书法家时,不要忘记他首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要做颜真卿那样的人,楷书负载着他的理想。所以,幺喜龙把理想搭乘在楷书艺术的船上,后来又签转到草书、章草,终于,下船时是理想的幺喜龙。
幺喜龙将古典书法作为自己的砥石,通过磨炼,创造独特的“幺式书法” 。“幺式书法”可称逸品,有着传统文化的延续,那就是中国道家的老庄精神和古代书法家所追求的“山林气” 。幺喜龙是以心的修炼为第一,以书法表现其心境,由此开拓创新书法世界,进而成为一个时代名家。
(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