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舞韵 金城流彩
作者:邓小娟  来源:中国艺术报

飞天舞韵 金城流彩

——首届甘肃“飞天奖”舞蹈比赛综述

  初冬的兰州,空气中弥漫着寒意,华灯初上,位于市中心的金城大剧院灯火辉煌。首届甘肃“飞天奖”舞蹈比赛于11月23日落下帷幕。来自省内各文艺院团、大中专院校、驻甘部队及各类群众艺术团体的舞蹈人云集一堂,场内座无虚席。飞天故乡的舞蹈盛事,使得金城兰州格外沸腾。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等出席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并为获奖者颁奖。出席晚会的甘肃省领导还有励小捷、冯健身、姜信治、石军、侯生华、黄选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白淑湘,中信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李士林作为特邀嘉宾也出席了颁奖晚会并颁奖。

  甘肃舞蹈“飞天奖”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批准,甘肃省文联、甘肃省舞蹈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省级专业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与中国舞蹈“荷花奖”相对应。获得“飞天奖”并符合“荷花奖”评奖要求的作品,将被推荐参加中国舞蹈“荷花奖”评选。甘肃舞蹈“飞天奖”的设立,旨在进一步发挥舞蹈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加强舞蹈创作的精品意识,推出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推动甘肃省舞蹈艺术的持续发展,培养和扶持优秀舞蹈人才,为繁荣和发展甘肃舞蹈事业做出贡献。

  本次大赛自年初开始筹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舞蹈从业者的热情响应,共吸引全省206个作品参赛,参演人数超过800人。在决赛剧场演出阶段,五天的七场比赛场场爆满,上万名观众观看了这次代表甘肃省舞蹈最高水平的“舞林大会”。甘肃省内各媒体对本次比赛进行了全面充分的报导,掀起了一阵舞蹈热潮。

  本次大赛分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初赛于10月举行,来自全省的14名评委,从省直各专业院团、院校、各市州艺术团体、各产业系统艺术团体、驻甘部队及个人报送的200余件作品中,评选出150件作品入围决赛。决赛于11月19日拉开帷幕,经过公正、公平的评比选拔,共评选出创作、学演两大类别包括作品、编导、表演等子类别的奖项86个,其中金奖17个、银奖29个、铜奖40个。

  与2005年第二届甘肃省舞蹈比赛相比较,此次舞蹈大赛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参与面广,演员阵容空前强大;第二,为体现大赛的权威性与公正性,组委会特聘请了白淑湘,山西省歌舞剧院一级编导王秀芳,西藏自治区舞蹈家协会主席、西藏歌舞团团长丹增贡布,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苏自红,中国舞蹈家协会组联部主任沈敏华,北京舞蹈学院教授高度,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原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导黄石及部分省内知名编导、教授组成评委团;第三,大多数作品内容健康明朗,以挖掘地方舞蹈素材、刻画民族性格、追寻本土文化品格为主旨,并以其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感染和打动了在场观众的心。以作品《伎乐》为例,该作品是将敦煌乐舞壁画中男性乐伎“静态”舞姿进行“动态”化创作的探索,对于填补敦煌壁画男性乐舞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今后敦煌舞蹈教学、编创和表演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此外,《细腰踏鼓》、《彩陶舞》、《降魔金刚》、《羯鼓舞》等作品的创作和构思都基于编导对于古代历史文献及舞蹈形态的充分研究和分析。《咂酒飘香的季节》,《日出日落》、《牛角鼓》则是编导体验人民生活、了解民俗民风、民间信仰的艺术结晶;第四,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追求新颖和变化。作品《绿度母》以佛教故事中的人物为题,运用现代舞的编排技法和表现形式对其进行阐释,令人耳目一新。作品《今天就长大》、《塔魂》则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以新颖并富有变化的表现手段再现了今年发生在我国的冰灾及地震特大自然灾害,情节感人肺腑;第五,演员的舞台表演素质有所提高。近年来,伴随甘肃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舞蹈事业的高度重视,专业艺术院团对舞蹈演员的舞台表演要求更加严格,各院校也不断总结舞蹈教学规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之省内专业院团和学校之间的频繁交流与学习,大部分舞蹈演员的水平均有所提高;第六,以本次大赛为契机,以舞剧《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为甘肃舞蹈发展的重要标志,总结甘肃30年来舞蹈事业的发展历程,对曾经为甘肃现当代舞台艺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舞蹈编导、编剧及表演艺术家授予了特殊的奖项,即首届甘肃舞蹈“飞天奖”特别贡献奖、首届甘肃舞蹈“飞天奖”终身成就奖和首届甘肃“飞天奖”舞蹈贡献奖,高金荣等7人获得终身成就奖,马学武等17人获得舞蹈贡献奖。同时,因对甘肃舞蹈的发展做出了特别贡献,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陈维亚和中国舞蹈界唯一“世纪之星”称号获得者张继钢获评“特别贡献奖”。这是甘肃文艺界对于舞蹈文化人才保护与尊重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是对老一辈舞蹈工作者为甘肃舞蹈事业所付出劳动的赞赏与肯定,也激励了更多的后来舞者,给了他们超越梦想的坚定信念和动力。

  总体而言,近年来甘肃的舞蹈创作体现了甘肃舞蹈人不断进取、积极探索的精神,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与好评。21日上午,在兰州市歌舞剧院多功能厅举行了“飞天奖”舞蹈比赛创作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专家立足舞蹈发展趋势,针对甘肃省舞蹈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白淑湘在讲话中指出,“飞天奖”的评选,为甘肃舞蹈艺术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是甘肃舞蹈艺术事业进入新起点、迈向新高度的重要标志。

  本届大赛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显现出近年来舞蹈创作、表演与教育中的不足,如:对于民族特质及民族品格的考究欠缺,大赛中部分作品在选材、编排风格、舞蹈动作及表演服饰设计上有所雷同,另外一些作品立意含糊,编导对文化、历史及舞蹈语汇的拼凑,导致观众对某段历史的发展产生错乱感,还有舞蹈音乐制作的不完整等问题。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历史上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通道,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民族民间舞蹈已经消失,有些在各民族的交往中相互融合,有些则依然深深地植根在民间,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代代相传。悠久灿烂的舞蹈文化要铸造辉煌,就要求编创人员认真去了解每个民族的历史沿革、文化渊源、文化意识、生存方式及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读这些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这些民族的精神内核,呈现在舞台上的作品才是立体的,才能经得起推敲。与此同时,每位舞者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用心、用情去表现每部作品。只有这样,舞蹈作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舞蹈文化传承。

(摄影/高星伟)

男子群舞《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