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与长征无限接近
作者:本报记者 孟祥宁  来源:中国艺术报

  70年前一支部队从江西瑞金出发,在中国腹地百折千回后来到了陕北吴起镇,他们拂去长征路上的霏霏淫雨,拭尽脸上的冷雪罡风,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重振旗鼓,誓师抗日,这支部队的名字叫“红军”。

  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求尊严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长征在人类活动史上是无可比拟的。索尔兹伯里的评价对于一个没有重走过长征路的人来说,也许并没有特别的感受。但当你真正来到当年红军爬过的雪山、草地后,就立刻会对长征,这个中国革命的传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历史虽翻过了70年,站立在当年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血雨腥风,这段历史的惊心动魄。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历史的脚步渐行渐远,但是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足迹却永远是中华民族精神史中最闪光的记忆。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荣幸地参加了报社组织的“重走长征路——四川采访组”和“重走长征路——贵州采访组”的采访活动。我和我的同事拿起了手中的相机和笔,寻着红军在四川走过的路、在贵州走过的路出发了,不为别的,只为纪念这个伟大的长征之路,只为纪念那段令人永难忘却的历史,只为纪念当年英勇无畏的英雄红军将士们。

  在重走长征路上,我们来到了四川的阿坝、甘孜地区。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达维会师、两河口会议、毛尔盖会议、金川会议、巴西会议等事件,都发生在这片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是惨烈和悲壮的。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以无比坚定的勇气与智慧,走了出来。我们来到了贵州遵义,来到了红军当年取得娄山关大捷和四渡赤水的地方,目睹和感受了当年红军的英勇和智慧。

  重走途中,我们穿行于川西高原的雪山和草原之间,穿行于“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贵州。当我们从四川马尔康往红原行进时,天空中飘起了雪花,随着海拔的升高雪越下越大,我们甚至能听到风在车窗外的啸叫声。刺眼的紫外线和高原缺氧让我们每个人都昏昏欲睡,大雪覆盖的草原单调而沉闷。我们在茫然无际的大草原中穿行,想起当年红军在更恶劣的天气里翻越雪山,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那是一种不可想象的与死神的较量,现在任何文字都难以表述,只有身临其境才可能有深刻的体会。在贵州遵义娄山关,雄伟苍翠的娄山关把我的记忆带到了遥远的过去,战火的硝烟似乎就在眼前,我也似乎看到了红军取得胜利后欢庆的场面。

  通过重走,我瞻仰了我们的最英勇的英雄。他们以最壮烈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志士、什么是共产党人。与此同时我们对英雄、对爱国者有了一个更深切的理解。这样的采访,这样的重走,对我来说,更是灵魂的洗礼。虽然当年的英雄们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已过去70年,但他们那悲壮如血、燃烧如火的精神,像巍峨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