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4岁的何多苓创作了油画《春风已经苏醒》,在灰冷的色调中一个女孩坐在草地上,优美而略带伤感的笔触打动了无数美术爱好者,上世纪70年代还在师范学校教书的何多苓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正是这幅带有美国画家怀斯风格的作品,让他在那个艺术人才辈出的年代名声鹊起。1984年,他的油画《青春》再次引起轰动,一个女孩穿着破旧的军便装,出现在银白色背景中,画面充满了纪念碑式的凝重,青春岁月与荒芜背景体现了作者内心复杂焦灼的情绪,然而正是这幅作品被很多业内人看作是对“伤痕美术”的告别,当然这也是何多苓唯一承认带有“伤痕美术”痕迹的作品。
时间回到2008年,何多苓带着自己两年精心创作的10幅作品进京展出,其中一幅《2007青春》三联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四个年轻人在空旷的背景中背对观者脱下裤子。同一个主题,不同的表现方式,展现了年近花甲的何多苓对青春、社会以及人生态度的改变。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肉体和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何多苓在积极捐画参加义卖之外,更是以一种艺术家的担当精神拿起画笔描绘了地震中一张张坚毅的儿童面孔,《被偷走的孩子》等一系列作品就此诞生。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入四川美院深造的77届大学生,何多苓无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有机会亲历中国当代美术的现代性转变,体会那段激情与痛苦并存的岁月。改革开放30年,对于中国社会和美术的发展,他确实有话要说。
记者:1984年,您创作的油画《青春》,曾经感动过无数人,您能否讲讲当时创作这幅作品的初衷和背景?2007年,同样是《青春》您再次记录下一群新时代的年轻人。两张关于青春的创作可以看作您对不同时代年轻人对待生活和人生态度变化的反映吗?
何多苓:创作《青春》时,我已经分到了成都画院做专职画家。为了参加第二届全国油画展,我决定创作一幅作品。知青题材一直是我想画的,1969年起我开始下乡,那段经历对于我来说是一段不能磨灭的记忆。但当时的知青题材已经有很多人画了,我不想再继续画下去,便想在作品中发掘些新的东西,所以就把《青春》画得有种纪念碑的感觉,那个女孩从表情、动作到衣着都代表了我心中的知青形象,纪念碑的处理使作品看起来没有故事也没有情节。有人认为,这是向“伤痕美术”告别的一个标志。但对我个人而言,觉得这和“伤痕美术”没有太大关系,除了这幅作品以外,包括《春风已经苏醒》都不是什么“伤痕美术”。当时,我受到美国画家怀斯的影响,就是想把画画得很细,但这不是照相写实主义,我并不是想画照片,而是增加画的密度,看起来仍然是绘画,我想强调一种绘画性与照相写实主义完全不同。
至于两幅关于青春的作品,其实我原来并没有想过联系起来,只是策展人欧阳江河凭借文人的敏感将其联系起来,并赋予了更深的含义。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其中内在的关联性。2007的这幅《青春》是我带学生到草原玩的时候,看到一群年轻人在自由地玩耍,我问他们‘可以拍照吗?’他们同意了,并表示可以让我画出来。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幅《青春》。两幅作品中反映的年轻人心态是不可比拟的,当代年轻人看世界的心态很放松,面对大自然他们就有这样的表现,这在上世纪80年代是不可能想象的。
记者:从“伤痕美术”出现至今,已经快30年了,如果让您评价“伤痕美术”,您觉得那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吗?
何多苓:那是一个历史必然,“文革”以前美术是作为宣传画而存在的,它没有表现社会和表现自我的功能。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始上美院,原来封闭的体系一旦开个小口子,不是一道光,而是所有的光都进来了,出现了新中国历史上最活跃的阶段,大量的西方现当代美术思潮闯进我们的视野。虽然介绍的方式很粗糙,但那就像黑夜中突然天亮的感觉,你们可能体会不到。那个时代所有艺术门类的出现都是一个必然,“伤痕美术”就是批判现实主义嘛,是一个历史必然。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程丛林的《1968年某月某日的雪》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我在现场观展的感觉跟看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一样,画作前黑压压的全是人,没有一点声音,那种震撼的程度完全不可想象。一个不正常时代出现的一个不正常的现象,美术突然变成了那么重要的事件。
记者:从“伤痕美术”开始,四川美院学生集体爆发,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油画家。30年来,一代代四川美院学生很好地延续了这个传统,形成了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四川画派”,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何多苓:四川美院突然出现一批有代表性的画家,我觉得是一个历史机遇,这跟我们学校有关。改革开放后,美协恢复工作,青年美展和全国美展给了年轻人崭露头角的机会。我们学校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去参加,大家画了很多草图参加评比,我估计很多学校没做这个工作。另外,当时四川美院的大多数学生处在活跃期,而且也有一定绘画技巧,一下子出来很多作品,有些画拿到现在都是很刺激的。
四川有个特殊现象,从我们那时开始,一代代成长起来的画家,都是从四川美院出来的,只有个别是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的,这就形成了很强的继承性。现在的四川是一个大的油画生产基地,都是从一个学校出来的画家,师兄师弟的关系很好。大家相互提携,形成了一股合力,推动了四川美术事业的发展。
青春 何多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