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迎春(苏绣) 210cm×130cm
姚卓、姚兰、李文博、姚悦华、姚建萍等
木棉花素有“英雄花”之称,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青年艺术家姚卓、姚兰、李文博、姚悦华与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等组成的创作团队,历时近15个月,完成了苏绣原创巨作《木棉迎春》,作品以盛开的木棉花作为画面的主要元素,精细地绣制出木棉繁荣盛开、热烈盛放的美好场景,致敬每一位在新中国成立和发展过程中作出贡献的英雄,歌颂每一位在平凡岗位努力奋斗的英雄。
木棉花热情似火,又绽放于春日,蕴含着勃勃生机,花团锦簇、昂扬团结,紧紧围绕画面中心的石库门、红船、天安门而盛放,象征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背景映衬着朝阳的淡金色,不仅表达了辉煌的历史,也象征着繁荣与光明。
该作品在继承传统苏绣针法“平、齐、细、密、和、顺、光、匀”的特色之上,创新地将三维立体空间概念运用到苏绣作品中,借此对空间虚实表现进行了大胆的突破,打破了传统平面刺绣的局限,巧妙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空间关系。最前景的花瓣采用了立体绣和高叠绣的技法,使得花瓣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在绣布中盛放开来,生动且富有张力,仿佛随着光影变化而闪耀,让观众可以触摸到每一片花瓣的质感。在背景部分,则采用传统苏绣擅长的手法,通过针线的厚薄、粗细以及色彩的变化,制造出柔和的虚化效果,增强了空间的深度感。这种虚实结合的空间处理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视觉层次,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更加突出地展示了丝线材料的独特特性,展现了流动的丝光之美,立体呈现出主题的生动意境。
在用色方法上,《木棉迎春》没有采用传统苏绣的“套色法”,而是进一步深入探索了绘画语言中的叠色方式,但与绘画不同,苏绣的叠色要求整个过程必须如同雕刻般精确,需要在极小的面积上通过多次叠加不同色调和厚度的丝线,来营造自然的色彩过渡和细腻的光影效果。这一技法的挑战在于需要将丝线的粗细运用得当,并从主观视角去分析运用色彩,才能创造出高于现实的艺术效果。而绘画语境中的经验在苏绣领域完全不适用,必须从零开始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积累出属于自己的色彩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木棉花呈现出了厚重而不妖艳的庄重感,不仅更具深度,还在画面中展现出生命力的流动感,光影与色彩的交错,不仅让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也突出了木棉花作为“英雄花”的坚韧与光辉形象。
作品通过民族瑰宝苏绣的传承创新,礼赞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苏绣艺术家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一份热切而真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