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文化发展新观点、新论断,对文艺工作者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十年间,文艺工作者们肩负历史使命,认识文艺创作在新时代所应产生的重大意义,用心、用情、用力创作出一批讴歌新时代、描绘新生活的艺术精品。这其中也有广大美术家辛勤耕耘的身影——与新中国同龄的全国美展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美术家们精进思想观念与创作技法,以一批精品新作推动着新时代中国美术的发展。随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中国美术五年间的新成果、新动向也呈现在人们眼前。就像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所说:“中国美术新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层面的保障,也离不开美术家们在学术上的守正创新,正是这两方面形成合力,才能使得全国美展作为一个大型的文化成果向祖国献礼、向人民汇报。”
美丽新疆(壁画)
李丹 刘梓涵 刘睿 刘丽娟(北京)
美术描绘新时代中国
相同的题材、个性化的表达——在本届全国美展的各个艺术形式中,无论是架上绘画的浪漫描绘,或是艺术设计的实用性方案,都能看到反映大国重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劳动人民等题材的作品,它们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反映时代进步的脉动,深刻捕捉着时代精神,所呈现的丰富内容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和风貌。“在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新时代美术事业呈现出一种刚健、激越、澎湃、昂扬的发展图景。”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说:“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是我国美术事业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图像缩影。”
在展览中,美术家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创作出诸如油画《飞天·中国航天人》《祈福天灯》《悦动青春》、中国画《小乌兰的七月》《江山自雄丽》《盛世欢歌》、雕塑《庆典·人民广场》《曼哈顿的中国杂技》《希望·黄土高原的笑脸》、壁画《吉祥中国蜻歌蝶舞——互动开花动态屏风壁画》《美丽新疆》《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工艺美术《儒器(诚明、礼韵、德馨、敬雅)》《敦煌印象》、综合材料绘画《丝路明灯》《湾区晨曲》、实验艺术《智能体共生:从运河到银河》、数字艺术《世界投影:文明的互鉴》、服装设计《劳动者之歌》《迹寻东方》、工业设计《智慧社区服务机器人》等作品。各个艺术形式的创作者信念、智慧、才华、激情的塑造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个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故事,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这些作品优先选择反映人民情感需求的题材,突出表现人民生活,使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这也让全国美展与广大观众产生共鸣。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表示:“在专家直播导赏展览的时候,当视频弹幕中不断涌现老中青观众和海外观众的留言评论时,我感到这些作品的确有情感共鸣在其中。”
美展中的守正与创新
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与表达——本届全国美展以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审美观为核心,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美术创新之路,彰显出了中国美术的时代精神。与新中国同行的全国美展既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曲折、坎坷、奋进抗争、革新发展的视觉简史,更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形态彰显着中国美术的文化自觉与民族自信,推动中国美术创作从一座高峰迈向另一座高峰。
以写实为主流,架上绘画在表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主题之下所反映的是“主题性创作”意识。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表示:“新时代以来的十年,中国美术界创作的主题意识十分强烈。本次全国美展的参展作者都很注重主题,一些历史画弥补了陈列的缺憾。然而历史画的创作要更难一些,因为百年前的历史,即使有图像资料也是不全的。我们可以看到创作者对历史场景、人物形象塑造的反复推敲。尽管画面可能仍存有一些问题,但这十年是主题性创作的折射期,是今天的美术家具有历史意识自觉创作出来的作品。”将这种历史意识体现在描绘社会发展里,如表现农民工、建筑工人等,都是历史意识的范畴。
在创作形式层面,创作者保持传统技法,又积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语言,以新的形式面貌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在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庞茂琨看来,创新依旧是目前中国美术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油画来说,科技的迅速进步不断冲击油画固有的领域和艺术形态,油画家需要找准自我定位,结合现代科技发展进行全新的体验和实践。
从题材方面,今天的全国美展涌现出很多表现大国重器的作品,该题材在此前鲜有出现,因此如何在进入画面的同时具备绘画的审美是一项难题。“中国画、油画并不要求视觉冲击,而是要求我们的视觉能凝固、停留在画面上,欣赏它带来的持续性的审美感受,它给予我们的是心灵的滋养。以架上艺术为主导的全国美展所弘扬的艺术,其最基本的方法论是承传与创新,这与西方现当代美术的‘颠覆式’创新有很大区别。全国美展持守的承传式创新模式体现为深耕细作,因此,全国美展整体的特色是在艺术上深耕细作,是在美术家深入生活进行艺术提炼的深耕细作,它追求的不是一次性的视觉冲击,更多的是通过深耕细作在美术作品中体现生活中的人民形象。这种深耕细作还体现在艺术语言和材料的跨界融合上,这就形成了今天全国美展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法。”尚辉说。
山河颂(油画) 吕鹏(浙江)
培育青年美术人才
对于城市和区域的文化氛围来说,全国美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效应。这种效应从筹备阶段起就开始活跃——在各地美术院校、画院举办动员会、看稿会阶段,青年美术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就被充分调动,他们踊跃发掘本土文化资源,结合时代精神展开创新,形成了热烈的创作氛围。
展览中,青年艺术家在工笔画中融入写意性笔墨表达,将AI技术引入版画语言,在数字艺术创作中展开想象、大展拳脚……涌现出许多高质量的优秀创作。他们还在作品中展示出青年的担当与关注的话题,绘出了青年人的心性与活力。就像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说:“遥想当年,20岁的靳尚谊,23岁的方增先,24岁的杨之光、侯一民……他们初出茅庐,勇气可嘉,以力作亮相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经不断成长,成为艺术大家。”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中,有许多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典,如董希文的《春到西藏》、罗工柳的《地道战》、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吴冠中的《春雪》、詹建俊的《潮》、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如今耳熟能详的作品正是通过全国美展为人们所熟知,全国美展也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摇篮,这个“培育新的创作力量”的优良传统也一直流传至今。在本届全国美展中,中青年美术家群体已成为参展报名的主力军,由此可见全国美展平台对中青年美术家的挖掘、鼓舞和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