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4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开幕。作为演播季的首场演出,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大型交响套曲《东方旭日》在中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景焕的执棒下,由中国交响乐团联合深圳、长沙、哈尔滨、江苏、内蒙古艺术剧院、青岛、四川、天津交响乐团及武汉爱乐乐团组成百人规模乐团共同呈现,黄梅、杨雪、袁非凡、张倩渊四位杰出民乐演奏家倾情加盟。作品通过恢弘的交响叙事篇章,展现新时代中国的宏伟复兴蓝图,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饱含历史厚重感且激荡着民族精神的音乐盛会。
本场演出正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作为2024-2025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由十家院团共同委约的《东方旭日》力求以新时代的音乐风貌,融合中国传统音乐表达,在全球音乐语境下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自信,深情讲述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心路历程,抒写壮阔山河与人民之美,用理想之光引领未来征途,激励人们赓续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
在中华民族传统气韵的深刻影响下,李博禅凭借深厚的创作功底和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迅速成长为中国乐坛的中坚力量。他以乐为笔,抒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画卷,展现出90后作曲家勇担文化使命的艺术抱负与担当。无论是恢弘壮丽的《东方旭日》,还是近期在北京上演的大型交响套曲《九曲黄河诵》,抑或是8月在杭州上演的“爱的无言歌”作品音乐会,李博禅通过对中国民族乐器的巧妙运用,将民族精神与复兴梦想通过中西多元音乐语汇生动传递,既融入了当代青年的浪漫与温情,又展现出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强烈的家国情怀。
主题意象的构建与交响语言的传达
《东方旭日》由《可爱的中国》《百年夙愿》《沧桑巨变》《大道如砥》《复兴之光》五个篇章构成。作曲家以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恢弘历史为主题,通过严谨的结构递进、精致的交响语汇,层次分明地铺陈主题意象。通过古琴、二胡、竹笛、唢呐四件民族乐器特有的音韵表达,精准构建出独具匠心的意象系统。从温暖抒情的《可爱的中国》到凝聚厚重历史的《沧桑巨变》,再到展望未来的《复兴之光》,各乐章通过交响乐丰富的节奏、音色与和声,勾勒出一幅从百年奋斗历史到新时代伟大复兴的宏伟画卷,传达出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与文化传承。
《可爱的中国》汲取方志敏同名散文的灵感,不仅表达了仁人志士在山河破碎时的沉痛与悲怀,更饱含着对祖国深沉的眷恋与对未来盛世的期盼。开篇由铜管和打击乐的磅礴气势揭幕,铜管的雄壮声线犹如巍峨高山,而大江奔腾的气势通过弦乐尽情铺展,构建出壮美辽阔的山河图景。古琴悠远的弦音徐徐流出,传递出中华文明深邃的音乐智慧,在与乐队广阔的音场交织中描绘出写意诗画般的无边光景。
《百年夙愿》则通过温暖抒情的旋律,追溯几代中国人的初心与奋斗精神。乐段伊始,竖琴与长、短笛交织出梦幻的理想呼唤。二胡如歌的旋律在恬静的乐队背景中浮现,仿佛诉说着几代人接续奋斗的身影与不变的信念。双簧管的独白与弦乐的清澈交织,柔美而纯粹,犹如春日大地破雪而出的萌芽,象征着百年来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沧桑巨变》通过沉稳内敛的低音竹笛与清越明亮的曲笛交替演绎,与乐团形成深沉的音色交融,勾勒出一幅民族觉醒与抗争的宏伟画卷。铜管的警觉号角如同历史长河中的呐喊,穿透黑暗与压迫,昭示着民族觉醒后的奋勇崛起。而在管钟与钟琴空灵的音色衬托下,艺术家们以深情低吟与朦胧的笛声交错呼应,增强了音乐叙事的厚重感。
《大道如砥》则以高、中、低音三支唢呐的跌宕起伏,拓展音乐的纵深感,彰显交响化语言中的对立与融合。低音唢呐厚重深邃,传递着历史的呼唤;中音唢呐温暖而深情,诉说着民族情感的细腻与坚定;高音唢呐则嘹亮激昂,如同呼唤时代激情的号角。乐章厚重的低音沉稳如山,诉说着历史的肃穆;高音则如烈焰般炽热,点燃对未来的无限希冀。
《复兴之光》流淌着理想之光的温暖,音乐情绪由凝重逐渐转向明朗。铿锵鼓点带动旋律,如船只破浪前行,象征时代的奋进与希望。音乐在磅礴的交响中不断升华,在恢弘的音响中达到高潮,传递出逐浪追梦的精神气魄与坚定信念,奏响中华儿女迎接光辉未来的凯歌。
在整场音乐会中,景焕的指挥无疑是核心灵魂所在。她对音响结构的敏锐感知、情感的精细处理以及极富热情的指挥语言,使多支乐团在复杂的乐章中依然保持充沛的层次感和内在的连贯性。乐团在她的引导下,音乐从低沉到高亢层层推进,情感起伏清晰、稳健,呈现出百人乐团的恢宏力度与厚重音响。
传统独鸣与现代交响的“中和之美”
李博禅以细腻深邃的音乐语言构建出独具时代特质的中国声音,融合中国传统乐器的民族魅力与交响乐的叙事结构,构建“中和之美”的乐韵整体。四位独奏艺术家的演绎宛如星辰在交响的浩瀚夜空彼此交融,形成璀璨的音响世界。
黄梅的古琴演奏成为了整场音乐会的诗意中心。清雅与幽远的琴音如山水画中浓淡相宜的笔触,交织在交响乐团的宽广音场中,时而如水般温柔,时而如山般稳固,琴声像穿越历史的丝线,将千年传统音乐的灵魂与现代交响乐的宏大画卷紧密缝合,体现“天人合一”的和谐意境。
杨雪的二胡演奏似泣如诉,以弓弦特有的哀婉与柔和,宛如时代的深情讲述者,诉说着民族复兴的奋斗初心,而弦乐则像有力的答语者,将历史抒写为宽厚的交响。柔情的音线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理智的桥梁,诉说着历史沧桑与民族坚韧。
竹笛的激越与唢呐的磅礴在袁非凡与张倩渊的演绎下,达到富有张力的平衡。竹笛音色沉稳而充满穿透力,大幅跳进的旋律,时而平静深邃,时而高扬激荡,线条般的倾诉中不时充盈着挣扎的气鸣音,诉说着心灵的激烈回响。唢呐高亢而不失缠绵,如同远古的呼喊声,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与深情撞击听者心头。二者的多重音色与小号交织相融,通过不同音域多层次的语汇对比,展现对抗与和解、呼唤与回应的多重意象,唤起听众对中华民族不屈意志的深刻共鸣。
在独奏与交响的交织中,李博禅以开放而深刻的音乐语言,成功传递了传统与现代、个性与整体的对话。黄梅的古琴如静谧的山,杨雪的二胡如潺潺的水,袁非凡的竹笛如连绵的风,张倩渊的唢呐如炽热的火。每种乐器既展现出个性与美感,又共同构筑起宏大的整体之美,彼此间的音色水乳交融,既独立又互补,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大同之美”。
《东方旭日》犹如穿越时空的音乐桥梁,通过雄浑旋律和深邃情感,生动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恒久力量。十支乐团携手演绎跨越地域与文化的时代交响,不仅彰显当代中国在音乐领域的高度协同,更诠释了中国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深邃底蕴。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昂扬感召。交响乐中充满澎湃力量与深切希望的乐章不只属于当下,更将穿越时间长河,激励中华儿女在复兴之路上勇往直前,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系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