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艺术之下的情感表达
——记“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现场
新时代下,中国美术发展态势日趋多样化,特别是当科技创新驱动、数字技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趋势也更加清晰,中国美术与数字信息科技在交叉融合创新领域正得到长足发展。随着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和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出,实验艺术、数字艺术、动画作品以丰富的题材、多样的形态、精良的制作,以及在创作方法上兼容手工制作、数字处理、动态影像等表现方式,构成了一场音画交融、沉浸互动、可观可读的展览景观。
与全国美展的其他画种相比,实验艺术、数字艺术、动画跨越了习惯意义上的类别,在思想意识和表现形态上都具有鲜明的实验性和前沿性;以上海作为缘起,呈现一场具有前瞻色彩的展览,也体现出上海作为艺术创新前沿阵地的优势。在本次展览中,就包含28件上海入选作品,其中实验艺术9件,数字艺术12件,动画7件,含进京作品3件。“实验艺术、数字艺术、动画所表达的是一种科技性、一种未来性、一种时尚性和一种当代性,这也符合上海城市的总体精神气质。上海是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我们今天提出的‘新海派’,则更加开放、创新、包容、未来。展览充分体现了‘新海派’的进程,也更加符合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对未来的引领。”中国美协实验艺委会副主任、上海市美协副主席李磊表示。
当人们聚焦于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和新质生产力时,艺术家已开始思考如何以创新为导向,推动中国当代美术理念体系、媒介形态的发展,他们运用新技术,融合创新交叉学科为这项问题提供答案。“本届实验艺术展充分利用新的科技手段扩大了创作方法和路径,聚焦科技创新、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充分体现了时代生活的变迁。”中国美协实验艺委会主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表示。展览中,三个门类的作品总体呈现出“智能化”特点,艺术家着力构筑引人入胜的空间景象,对超现实的虚拟空间有着多种多样的表达。
实验艺术是第二次进入全国美展平台,类型多样、媒介多元的作品体现出该领域的开放性。相比于过去依托现成品创作,本次展览中,借助新科技应用的作品表现突出,如《净水计划·无动力剧场》《90分钟的宇宙观》等;对于社会、自然、生态问题进行深度研究的作品也呈上升趋势,如《在万物运动的宇宙中》《未知的起源:机器胚胎》《未来昆虫》《进化》等。入选作者多为青年艺术家,他们敢于创新,在《Ear Spa 耳疗愈》 《共织》《在路上:囧途——面具系列》《寻梦何处》《困镜计划》《爱是和而不同》《撞南墙》等作品中,他们观照自我内心状态和生存状态,展示出对当下世界的思考。
作为新兴艺术形式,数字艺术是首次进入全国美展平台。参展作品面貌多元,在传统的CG绘画之外,也有与混合现实、交互设计相关作品,和大量借助于AIGC人工智能艺术生成的作品。参展作者中既有数字艺术从业者,也有艺术院校、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还有科技工作者,他们于同一个平台呈现对于数字艺术作品创作的不同理解——《太空光源》《情绪剧场》《自然共生:流动的花园》《闪》《云上会英雄》《神经元交响曲:人类与人工智能之歌(Synapse Symphony:Humanity and the AI Aria)》《衣尚东方之扇画琴舟》《彩色空间故障》《世界投影:文明的互鉴》《旅梦时光机》《远古的呼啸:中国古生物数字再造》《风乐无边》《为浪赋值》……主题丰富的作品之下是艺术家的人文关怀。
上海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发祥地,影响力广泛,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动画艺术也有了更加宽阔的发展。本次入选的动画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制作精良,既有反映社会建设和现实生活的作品,也有表现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此外,数字Al辅助创作、传统手绘、定格动画,多种创作手段综合运用让中国动画的创作面貌蓬勃向上。在《安平桥》《梦想(Dream)》《百变马丁:怪兽大作战(Martin Morning:The Movie)》 《How to Catch an Alien如何抓一只外星人》《住在灯里的爷爷》《沙海》《敦煌守卫者》《二十四节气》《长江印象》《朱鹮》等各种题材的作品中,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实际生活入手,将传统艺术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转换创造,综合使用手绘创作、数字处理、动态影像构成了丰富的作品形态,让一帧帧“科技感画面”彰显出中国美学风范,喜闻乐见,美以化人。
这场展览也让人们看到,无论科技如何发展,艺术的本质都归于人文。“我们在实验艺术、数字艺术、动画作品里看到更多AI元素,但无论用什么方法表达,一件作品的标准是它能不能感动你,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视角去表达关于世界、关于自我的真正情感。我觉得在一件作品里,能够直抵人心的灵魂表达才是最关键。”上海市美协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说。在实验艺术、数字艺术、动画艺术家这里,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没有被技术覆盖,他们在数字技术向智能AI的跨越中,努力地表现好中国文化理念,诠释好中国人对于和谐、平衡、协调、共生的追求,和属于自己的时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