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尊严,需要文化人格的尊严
栏目:书论
作者:董水荣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书法,不仅具有文化属性,更具有文化人格的精神性。当代书法的属性发生了巨大变化,艺术属性越发突出,文化人格属性越发减弱。从书法之“轻”到书法家之“轻”,这种倾向越发明显。

  若要保护好书法的尊严,书法家除了书写的技术修炼,还要有审美观照、文化涵养、人格修为。书法技法是书法家的根本,如果没有高超的技法修炼,就不能称之为书法。但如果停留在技法层面,没有审美观照,就不可能有高度的书法表达;如果没有整体的文化涵养,审美不可能有多高妙;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修为,形与质、人与艺就无法高度统一。

  被功利化的书法之法

  这是一个比拼书法技术的时代。当下我们对书法技法的重视与研究,集一个时代书法人的力量,重拾传统中的技法。可以看到当下展览中的作品几乎涉及传统经典方方面面的取法,几乎是集传统技法之大成的时代。我们在书法的用力上,往往朝向技法一端。看似务实,实则“功利”。因为只有技法过关,才能入展。展览既是书法人才的公共平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功利场。展览成为了推动当代书法技法发展的动力,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书法家,却容易越走越“轻”,当代的书法所提供的精神容量也越来越少。书法创作以技术为中心,所谓的当代书坛高手、获奖作者,对文化重视不足,以至于作品中看不到精神表达。“图像时代”随着“数码时代”到来,在科技社会简约化、统一化的话语时代里,临帖成为复制古人书写技术的目的。甚至可以借用科技手段,放大点画形质的细节,剪切编辑章法构图。书写愈来愈丧失了艺术的自然属性,丧失了书法的精神表达能力。

  不知从何时起,书法家本应该作为文化人的尊严在弱化。书法之“轻”,让人感慨,正如评论家朱培尔所说:“篆刻与书法一样正在式微,它不是一种朝阳艺术。为什么书法与篆刻要‘申遗’,就只因为它们快要变成‘遗产’了吗?”这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观照问题,更重要的是书法对于当代整体文化意义的追问。追问当代书法的重量与意义,就会发现不是书写技法越完备,分量就越重,有时反而越轻。关键在于书法对于当代文化的意义、对于民众的文化影响力。如果没有在这个层面做出深刻追问,即便拥有王羲之的技法水平,也没有王羲之万分之一的影响。仅凭技法走进艺术史的梦想终是肤浅的。

  被泛化的精英文化

  传统书法家都是文化中的精英,当代书法是大众文化的一种反映。是不是书法家,有时只有一道“入展”的门槛。如果书法只是一种无关文化的书写,把字写得再精良,也只是一种关于文字书写的技术罢了,是对自己的书写经验的不停重复。书法家需要真正在文化涵养上取得正果,因为书法是传统文化土壤里成长出来的艺术之树。没有整体而深厚的文化涵养,书写就如同浮萍,随波逐流,即使在全国获得再多的书法奖项,势必像洪流中的泡沫,很快就将消失。

  由中国人的人心酝酿出来的中国文化,一直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人情世故,仪式礼节,一直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生命和性情的展开,都和中华文化相关。传统文化向当代文化的转型、传统文人向知识分子的转型、传统书法向当代书法的转型,强调的是转型,而不是文化理想的失落。

  审美格调与人的心性直觉有关,更与文化修养有关。如果没有整体的文化修养,个性的审美直觉很难提升到人性共鸣的文化意义层面。我们之所以要有这样的思考,其实就是关注到了书法家更为实质性的文化意义。怎样让书法家获得文化的影响力和文化的尊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唐伯虎、康有为、于右任等前辈大家的伟大,不只是因为技法的伟大,还因为文化意义的伟大。

  被分离的文化人格

  当代书法所谓“千人一面”,表面上是技法的潮流问题,深层问题是“人书分离”的问题。原本推动书法创作的动力是文化人格的修为、是个体精神的表达,现在则是成功的“捷径”,文化人格在这个时代离书法越来越远。当下书法轻易被称作“超越”古人,没有让书法变得有重量,反而越来越“轻”。没有敬畏,并觉浮躁,终归是文化人格不够健全。因此,书法家们应该尊重灵魂、养蓄心力,来为“书法家”正名。

  一个书法家如何从一己之私里走出来,超越书法功利的性质,面对一个更开阔的精神视野?拥有一种敬畏文化的心态,谦逊的人格气度,承认书法之外还有更开阔的天地,接受天道人心的规约和审问,这样才使得个人的书写走向宽阔与深透,书法才能因为人性的力量,显得儒雅而珍贵。“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学者是为了自己修身养性而读书,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人格塑造而研究学问。试想我们的书法家有多少时候,是在为自己内心表达的需要、为自己人格塑造的需要而写字呢?当代书法家自身的人格需要觉醒。

  书法与中国文化史中的其他学科保持了较为亲密的联系,甚至根连着中国的哲学与思想。而文化人格是我们民族的一种至高信仰,书法不仅是文化交流的手段,同时也是人格塑造的方式,它给我们带来美、优雅和心性的锤炼。大众尊重的不仅是书法的技法,更是书法表达带来的美的熏陶,是文化带来的心灵的过滤,是艺术人格带来的精神引导。